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究病人自控镇痛(PCA)泵自控镇痛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癌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药物镇痛治疗,实验组予以PCA泵自控镇痛治疗。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治疗第1、3天疼痛程度评分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第1、3天两组疼痛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癌痛患者予以PCA泵自控镇痛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对46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PCIA给药,镇痛液容量泵两组均为300ml。对照组药物组成:吗啡240mg+咪唑安定5mg+托烷司琼5mg+NS;观察组药物组成:吗啡120mg+氯胺酮200mg+咪唑安定5mg+托烷司琼5mg+NS。分别在给药后4h和1、2、3、4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药后两组疼痛基本缓解,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顽固性癌痛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PCIA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高龄骨折患者34例,术前向病人介绍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方法、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后分为硬外泵注组和皮下泵注组(n=17),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记录镇痛、镇静评分;记录病人呼吸和血压变化;记录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PCA的满意度,观察镇痛泵的临床疗效。结果皮下泵注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72 h VSA评分均低于硬外泵注组(P<0.05);患者对术后镇静总体满意度评估,皮下泵注的优良和良好多于硬外泵注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内嗜睡、恶心、呕吐、血压、呼吸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下泵注组患者PCA的效果好于硬外泵注组,皮下泵注可推广应用于术后镇痛及代替硬外泵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CS埋入式镇痛系统对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期间嗜睡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的影响。方法 100例重度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PCS埋入式镇痛系统进行镇痛,对照组给予传统镇痛方式进行镇痛(WHO三阶梯镇痛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Ramsay评分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OL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S埋入式镇痛系统较传统镇痛模式更能减轻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期间嗜睡症状,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治疗中硬膜外注射与鞘内注射吗啡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硬膜外组(n=27)和鞘内注射组(n=21)。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治疗,鞘内注射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前后每日吗啡的平均用量、生活质量评分(QLQ-C30)、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细胞免疫功能和安全性。结果硬膜外组患者每日吗啡用量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高(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每日吗啡平均用量均较各自镇痛前低(P<0.05)。硬膜外组患者QLQ-C30评分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低(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QLQ-C30评分均较各自镇痛前高(P<0.05)。硬膜外组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VAS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高(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运动及静息状态下VAS均较各自镇痛前低(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镇痛后1个月CD3~+、CD4~+、CD4~+/CD8~+水平较硬膜外组均明显升高(P<0.05)。镇痛后1个月CD8~+水平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1 w、1个月的CD3~+、CD4~+水平与镇痛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镇痛后1 w的CD8~+、CD4~+/CD8~+水平与镇痛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后1个月与镇痛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硬膜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26%明显高于鞘内注射组19.05%(P<0.05)。结论对于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可通过单纯持续鞘内注射吗啡有效缓解,鞘内应用吗啡用量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续蛛网膜下隙注药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 将32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连续蛛网膜下隙镇痛,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测定镇痛前、镇痛后1、4周的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分别观察镇痛前、镇痛后24h、72 h、1周的VAS评分,吗啡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CD3+水平分别为58.37±4.16、54.51 ±2.55,CD4+水平分别为35.76±2.97、30.03±2.33,CD4+/CD8+分别为1.47 ±0.15、1.35±0.13,两组比较,P <0.05;VAS评分分别为(2.00±0.89)、(2.12±0.96)分,两组比较,P<0.05;吗啡用量分别为(9.38±2.44)、(64.79±13.47) mg,两组比较,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5%、62.5%,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12.5%,皮肤瘙痒发生率为18.75%、5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连续蛛网膜下隙注药用于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7,(6)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B组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癌痛评分程度(NRS评分)、疼痛治疗效果、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KPS评分)及硫酸吗啡日均用量情况。结果治疗28 d后,A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为78.3%,B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下降、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A组,KP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B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止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B组患者治疗第1~4周的硫酸吗啡缓释片日均用量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癌痛能够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日均用量。  相似文献   

8.
韦焕璜  陈春燕 《内科》2013,(2):122-124
目的对比常规镇痛与自控镇痛对晚期肺癌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3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伴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15例)采用肌注芬太尼0.05mg+曲马多50mg,可重复给药;PCA组(18例)采用芬太尼0.4mg+曲马多400mg+2.5rag氯哌啶+生理盐水100mL,通过静脉系统电子泵给药。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完成疼痛症状及缓解满意度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疼痛缓解满意度。结果在接受镇痛治疗2d及3d后,PCA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轻于常规组(P〈0.05),PCA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满意度高于常规镇痛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常规镇痛方法比较,自控镇痛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术后镇痛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 ,患者自控镇痛( PCA)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观察了胸科手术后静脉注射吗啡与硬膜外注射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将 60例择期行贲门癌或食管下段癌根治术的患者 ( ASA分级 ~ 级 ) ,年龄 2 8~ 65岁 )随机分为硬膜外芬太尼自控镇痛组 ( A组 )及静脉吗啡自控镇痛组 ( B组 ) ,每组各 3 0例。术前向患者说明 PCA装置原理及使用方法。入手术室后选择前臂浅静脉穿刺 ,建立静脉通路。 A组采用T7~ 8间隙穿刺置管 ,平卧后注入 2 %利多卡因 5 ml。两组均采用咪唑安定 0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接受疼痛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6例,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照组24例,行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脉搏(P)、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治疗前有变化,但实验组有更为平稳R、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并发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能更好地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老年患者术后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Ⅲ级,年龄65~80岁,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行腹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组)术后予氟比洛芬酯100~150mg联合吗啡1mg硬膜外注射;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吗啡0.05mg/mL复合罗哌卡因2mg/mL背景剂量2mL/h,PCEA单次剂量2mL/次。观察患者术后12h、24h、3611和48h作VAS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用于术后镇痛,可以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与PCEA镇痛相比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系统规范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93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6)和干预组(n=47)。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尿潴留、低血压、胃肠道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7%,高于常规组的71.7%(P0.05)。结论系统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对晚期肝癌癌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肝癌癌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联合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痛散外敷。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吗啡用量的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显效率为64.3%,总有效率为69.0%;联合组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95.0%,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75, P=0.041),随着VAS评分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吗啡用量无显著变化,分别为(50.5±2.3) mg/d和(48.3±2.5) mg/d,而联合组治疗前后吗啡用量分别为(51.1±3.0) mg/d和(31.3±2.1)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吗啡用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消痛散外敷联合吗啡缓释片可有效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吗啡的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吗啡在妇科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采用盐酸吗啡+甲磺酸罗哌卡因PCEA.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9.64±1.13)h,对照组为(34.78±2.12)h,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为(27.87±2.34)h,对照组为(59.46±3.75)h,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硬膜外PCEA枸橼酸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盐酸吗啡组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纯持续鞘内注射吗啡治疗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抛硬币法将71例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途径吗啡镇痛,观察组给予持续鞘内注射吗啡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免疫功能及安全性差异。结果①T1(镇痛前1 d)、T3(镇痛后第7天)时两组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2(镇痛后第1天)时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4(镇痛后第15天)、T5(镇痛后第30天)时两组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1时两组各项炎性因子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2时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观察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4、T5时观察组IL-2、干扰素(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IL-10、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T1时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两组T2、T3、T4、T5时NRS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持续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免疫抑制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吗啡与吗啡加高乌甲素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PCI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PCIA镇痛药液分别选用:A组吗啡0.8 mg/kg,B组吗啡0.6 mg/kg加高乌甲素16 mg,C组吗啡0.4 mg/kg加高乌甲素32 mg,观察术后1、6、12、24 h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舒适度评分采用BCS评分法,镇静评分采用Ramesy评分法.结果 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三组VAS、BCS、Rames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镇痛药液费用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手术后PCIA选择吗啡0.8 mg/kg进行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肋骨内固定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PCIA组37例与非PCIA组45例,两组均行肋骨内固定术,PCIA组术后应用PCIA镇痛,非PCIA组用吗啡肌注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比较两组术后安静状态下疼痛评分,统计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PCIA组术后12、24、48 h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及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PCIA组(P均<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PCIA组(P<0.05),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镇痛效果确切,能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斯康定、PCIA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8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美斯康定,B组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PCI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但治疗费用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的布托啡诺用于老年全子宫切除病人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旨在为老年病人选择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全麻下行择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病人术后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6 mg+托烷司琼5 mg,B组病人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0 mg+托烷司琼5 mg,C组病人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5 mg+托烷司琼5 mg,对3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和C组病人在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等时间点的静息痛和翻身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痛和翻身痛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病人在术后4 h、12 h、24 h和48 h等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病人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50μg+布托啡诺10 mg+托烷司琼5 mg的镇痛方案用于老年全子宫切除病人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药物镇痛方法,为控制胰腺癌疼痛的重要方法和基础措施.如药物镇痛无效,可采用腹腔神经节阻滞、自控镇痛疗法等侵袭性方法控制胰腺癌疼痛[1-4].早在20世纪80年代,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就通过了许多国家的实践验证,为医务人员处理疼痛提供了治疗指南.对有抗癌指征的癌痛患者,进行放疗、化疗或外科手术的同时,均可联用药物镇痛治疗,目的在于尽快控制癌痛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