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调查整群随机抽取的杭州市344名60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家庭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0. 17±11. 71)分〕显著低于社会养老老人的健康状况总分〔(95. 98±10. 15)分,P<0. 05〕。影响杭州农村家庭养老老人生理健康的因素是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承担方式、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健因素是居住地、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近1年看病次数、与子女关系、养老模式。结论杭州市农村家庭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社会养老老年人,而社会养老老年人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较家庭养老老年人表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评定对象为110例60~98岁大连社会养老者和90例60~96岁大连城区家庭养老者。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年龄差异不显著;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有随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职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家庭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社会养老者,但差异不显著。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差异。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分别从养老机构和社区家庭中各选取11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老年人分为居家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老年人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居家组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居家组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居家组在情绪、性格、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居家组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相较于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起到更加有利作用,不仅能够降低老年人发生焦虑和抑郁概率,还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居家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与优化,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与养老事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农村少数民族老年人养老来源、养老效果及养老期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387户60岁以上少数民族老年人家庭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新疆农村少数民族老年人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保障相对较满意,但在经济保障方面的满意度偏低。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期望极高,对其他养老模式的期望则偏低。结论政府应建立健全新疆少数民族农牧区反贫困长效机制,促进农牧民原地就业,强化社会养老功能,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农村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四川省60岁及以上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三种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社区养老次之,家庭养老最低。结论应重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和机构养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老年人对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及居家社区养老这四种方式的养老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不同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法,自制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问卷,根据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市城东与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经济状况、代际支持、养老观念等方面差异明显,所以他们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差异显著(P0.05),影响二者养老意愿选择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影响,对自我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可度都比农村老年人要高,而对传统的家庭养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机构养老;而农村老年人深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新的养老模式的认知度低和个人经济状况不佳的影响,55.8%的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依靠孩子的家庭养老方式,对其他三种养老方式的认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显要低(P0.05)。结论在城市,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应同时大力发展自我、社区以居家型养老为特点的养老方式,同时由于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应发展机构养老作为有力补充。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更应为他们提供多渠道的养老服务建设,使其逐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我国家庭、社区及机构养老老年人的QOL进行调查。结果三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社区养老最高、家庭次之、机构最低(P<0.05);环境领域得分为社区养老高于家庭和机构(P<0.05),家庭和机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评分为社区和家庭高于机构(P<0.05);QOL总分与自评分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01);不同养老模式的QOL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主要有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婚姻、子女状况、职业、年龄及民族。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生活质量得分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3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需求状况。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自行编制的卫生服务需求量表,抽取宁夏固原市城区家庭、机构、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对其生活质量及卫生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卫生服务需求不同,应按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供卫生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自拟问卷对7家养老机构内31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养老费用支付、医疗付费方式、患慢病数、ADL、家庭支持等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48.1%,与其ADL、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家庭支持、养老机构费用支付及医疗付费方式有关。结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其精神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家养老老年人各210人,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测评。结果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抑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构养老老年人抑郁程度较居家养老老年人严重。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现况.方法 对洛阳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结论 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养老模式下1 197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QOL。结果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总分为55.36±8.31,自评分为81.01±10.71,两者呈强相关(r=0.61,P<0.05);东、中、西部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QOL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其中,东部地区老年人QOL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最强,中、西部地区无差异;家庭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QOL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但均受健康状况的影响。结论应针对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差异与影响因素特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提高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入户调查的形式对烟台市195名机构老年人和1 250名位居家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对医疗的需求、经济的需求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是城市老年人共同的养老需求;(2)机构养老的大多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丧偶、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需求和照护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居家老年人(P<0.05);(3)居家养老的以中、低龄老年人为主,健康状况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明显高于机构老年人(P<0.05)。(4)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水平没有高低之别,只有服务种类的区别。结论家庭依然是多数老年人养老的首要选择,居家养老是目前城市老年人普遍偏好的一种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乡市老年人参与体育健康养老的现状及对构建老年人体育健康养老一体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乡市的688名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新乡市多数家庭和社区重视老年人体育健身,但在实施时还是受健康理念、安全性等因素影响,缺乏体育互补性策略。结论构建老年人体育健康养老一体化模式,使老年人达到健康养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典型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下老年群体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处于不同养老方式中的30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1);家庭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家庭、社区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希望、韧性、乐观等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资本各因子的得分除韧性外均高于其他两种养老方式。3在社会支持上,社区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5),而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又显著高于养老院养老(P<0.001)。结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运用Rve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得出,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4),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机构养老,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差异。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在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进行调查。结果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发现老年人在经济保障、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社会参与、司法维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结论社区养老服务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导作用尚未显现,社区供给能力不足,供需不统一,社区管理能力不强,老年人自身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养老服务市场尚未全面建成等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成都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和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对231例成都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市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49.87±10.244)分,调查对象中50.3%的老年人存在轻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模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保障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成都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受养老模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提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机构养老、高年龄段、低文化程度、职业为体力劳动者、低收入的老年人,将其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对象,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实现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综合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情况探讨我国老年养老保障体制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 从家庭居住类型分布上探讨老年人得到帮助的来源渠道,以一侧面反映家庭保障状况,从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方面看社会保障的实行情况,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对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养老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家庭养老保障形式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社会保障体制覆盖面不足且城乡存在明显差距。结论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