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NS1蛋白的功能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前的研究着重于它对宿主细胞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考虑。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认为 ,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 ,在流感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干扰素拮抗作用可能与流感病毒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感病毒NS1蛋白的功能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以前的研究着重于它对宿主细胞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方面考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流感病毒的NS1蛋白与流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目前的研究认为,流感病毒的NS1蛋白能够抑制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的产生,在流感病毒拮抗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中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干扰素拮抗作用可能与流感病毒的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原核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非结构NSl蛋白,并对其免疫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NS1基因,将其插入pET41a(+)载体上,导人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利用GST亲和层析柱对诱导表达的NS1蛋白进行纯化,免疫动物制备抗体,Westernblot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序完全正确.经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超声破碎和GST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分子量约42000Mr,以抗NS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只有RSV感染细胞的样品在15000Mr处有特异性带显示,其他病毒感染的细胞和阴性对照没有相应条带。结论NSl基因得到高效表达,免疫制备得到的抗体与RSV感染细胞有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胞无交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NUMB蛋白是一个细胞命运决定子,它通过不对称有丝分裂,拮抗NOTCH家族的胞质膜受体而控制细胞的结局。NUMB是一个内吞蛋白,NOTCH—NUMB的对抗作用与其作用有关。过去认为NUMB蛋白能抑制乳腺癌。现在研究发现NUMB是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调节因子。NUMB进入E3泛素连接酶HDM2和p53的复合体中,通过抑制遍在蛋白化防止p53的降解,增加P53蛋白的含量和活性,从而发挥肿瘤抑制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进化及其预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有包膜单链负股RNA病毒,其基因组由7或8个基因片段组成。流感病毒包膜上有两种重要的表面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尤其是HA分子,除了能够和宿主细胞表面的HA受体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外,也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的主要靶点。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M1蛋白的差异,可分为甲、乙、丙(A/B/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抗原性的差异又分为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干扰素的研究是从发现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开始的。对干扰素分类、受体、信号转导及抗病毒活性表达作用机理的了解,为临床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年国内外有关人体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关系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现将其中有关干扰素诱导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诱导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干扰素的研究是从发现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开始的。对干扰素分类、受体、信号转导及抗病毒活性表达作用机理的了解,为临床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年国内外有关人体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关系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现将其中有关干扰素诱导抗病毒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MxA蛋白是Ⅰ型干扰素(α/β)诱导产生的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对粘液病毒、副粘液病毒、布尼亚病毒、棒状病毒、囊膜(外衣)病毒、小RNA病毒及乙肝病毒均有敏感的抗病毒活性。本文论述了MxA蛋白的结构和抗病毒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MxA蛋白表达与肾综合症出血热、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Mx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慢性肝炎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性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做为一个可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58型E6蛋白对p53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PV58 E6蛋白与p53蛋白的作用关系,以初步探讨其致癌机理。方法 先通过GST沉降试验和体外降解试验,体外研究HPV58 E6结合降解p53蛋白的作用,进而将表达质粒导人SAOS-2细胞,在细胞内研究HPV58 E6对p53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 HPV58 E6能够有效结合p53蛋白并进一步诱导其降解,而且在细胞内,HPV58 E6具有抑制p53蛋白的诱导凋亡的功能。结论 p53蛋白的降解影响其细胞周期调控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引发子宫颈癌等肿瘤。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20世纪初,病毒学家发现,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的时候,两种病毒间普遍存在相互拮抗的现象,于是提出了病毒间存在着干扰(interference)的概念.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用灭活的流感病毒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产生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后,可以抑制随后攻击的活病毒繁殖,于是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产生干扰现象的主要原因.后来发现除两栖类外的大多数脊椎动物受病毒感染后均可产生这类抗病毒物质.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1980年,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指出: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与GFP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研究HBx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中扩增HBVX基因片段,PCR产物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DH5α,采用上述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GFP-HBx;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C1质粒、pGFP-HBx重组质粒DNA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G418选择抗性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挑取表达GFP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传代。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HBVX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GFP-HBVX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将pEGFP-C1、pGFP-HBx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15d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将带绿色荧光的抗性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并经传代70次,细胞仍表达强的荧光蛋白。RT-PCR检测表明转染pGFP-HBx重组体的HepG2/GFP-HBx细胞有HBVX转录、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FP.HBVX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rP-HBx;获得了稳定表达GFP-HBx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这为进一步研究FIBx的生物学功能以及HBx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病毒蛋白中有一个结构域参与了有包膜病毒释放过程,而且这个结构域对病毒释放是必不可少的,称为晚期结构域。它通过与一些细胞所固有的机制相作用来发挥功能。目前的研究发现晚期结构域与细胞分选机制和泛素化机制有密切的联系。对晚期结构域的研究,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病毒学的认识,还可以为细胞生物学的几个重要领域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喘康平冲剂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喘康平冲剂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在Hep-2细胞培养内观察细胞病变,测定喘康平冲剂对细胞的无毒限量,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指数,以及改变病毒和药物的加入顺序,观察细胞病变的影响程度。结果 喘康平冲剂的无毒限量是1:16,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抑制指数为8、8、2。双黄连口服液的无毒限量是1:32,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的抑制指数为8、16、2。改变病毒和药物的加入顺序,细胞病变程度不同。结论 喘康平冲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确有抑制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一致或接近;其体外抗病毒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的灭污作用,其次也可能抑制了病毒复制的某一环节。  相似文献   

14.
流感病毒NP蛋白在流感病毒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P是vRNP(ribonucleoprotein,RNP,核糖核蛋白颗粒)的骨架结构,参与RNA的转录。它在细胞浆中合成,被转运到细胞核中组装成vRNP,然后被转运出细胞核进入细胞浆进行病毒颗粒的组装。本文就NP蛋白的核转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研制禽流感病毒(H5N1)非结构蛋白1(NS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异性,本研究在分别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基础上,用A/Viet-nam/1194/04(H5N1)-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竞争抑制实验对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株能识别4个H5N1-NS1蛋白不同抗原位点的mAb,亚类测定显示,5株为IgG2a、1株为IgG2b,另外13株为IgG1。这些mAb均与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检测均与A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有交叉反应,而与B型流感病毒无交叉现象。表明成功获得特异性针对H5N1-NS1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u70对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阳性T细胞中HTLV-1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的HTLV-1阳性T细胞系中Ku70的表达水平;构建Ku70基因沉默siRNA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敲减Ku70表达的效率;采用siRNA在HTLV-1阳性的T细胞中敲减Ku70表达后,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HTLV-1病毒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并通过real-time PCR实验检测干扰素和促炎因子的表达量。结果:HTLV-1阳性T细胞系MT2、MT4及C8166中的Ku70均呈高表达;采用siRNA敲减Ku70的表达后,MT2细胞及MT4细胞中的HTLV-1病毒蛋白表达量上升;采用siRNA敲减Ku70的表达后,MT2细胞及MT4细胞中干扰素α、干扰素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下降。结论:Ku70在HTLV-1阳性T细胞中高表达;在HTLV-1阳性T细胞中,Ku70促进干扰素和促炎因子的表达,抑制HTLV-1病毒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系HEK293T-TRIM22,观察TRIM22蛋白在该细胞内的表达及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抑制机制。方法扩增TRIM22基因并与反转录病毒载体进行体外重组连接,经菌液PCR、测序确认后与反转录病毒骨架载体共转染进HEK293T细胞进行包装病毒。用包装的反转录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感染24 h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过表达TRIM22的细胞,筛选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TRIM22表达水平;用IAV-LUC病毒检测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再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 LC)检测与TRIM22相互作用的流感蛋白。结果经测序确认目的基因TRIM22成功克隆到载体p QC-XIP中。包装反转录病毒并感染HEK293T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中TRIM22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在稳定过表达TRIM22的细胞内流感病毒复制减弱(P0.05)。Bi LC检测TRIM22与流感蛋白NP有相互作用。结论稳定过表达TRIM22的HEK293T细胞系构建成功,TRIM22与NP有相互作用并且抑制流感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和阐明E6蛋白的致癌机制以及充分认识新发现的抑癌基因p73的作用,在体外通过免疫共沉淀法研究p73和牛乳头瘤病毒1型E6蛋白(BPI-1E6)的相互结合情况,后将表达p73和BPV-1E6的质粒导入SAOS-2细胞内,进一步研究细胞内E6蛋白对p73蛋白的诱导调亡和转录活化功能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BPV-1E6与p73蛋白结合较弱,且未检测到E6能诱导p73蛋白的降解。在SAOS-2细胞内,BPV-1E6蛋白确实能部分抑制p73蛋白的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并且p73蛋白的转录激活作用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颇弱。  相似文献   

19.
森林脑炎(TBE)病毒是黄病毒科中的成员,象其它的黄病毒一样,成熟的TBE病毒含有单链正股RNA、3个结构蛋白即衣壳蛋白(C)、膜蛋白(M)、包膜(E)蛋白和七个非结构蛋白。病毒的蛋白开始以一个聚蛋白的形式合成,然后通过病毒和细胞编码的蛋白酶裂解产生病毒的单个蛋白,裂解后的蛋白和病毒的基因组RNA首先组装成含有PrM蛋白(M蛋白的前体)的未成熟的病毒,PrM通过细胞编码的蛋白酶裂解成M蛋白成为成熟的病毒。在3个结构蛋白中E蛋白是病毒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决定着病毒的组织的嗜性,介导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诱导保护性的免疫反应。E蛋白内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可导致病毒的组织嗜性、病毒的毒力、血凝活性和融合活性的改变。因此对TBE病毒E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病毒致病性以及病毒毒力改变的机理,从而,为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诊断、疫苗的研制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进而为病毒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分子DNA病毒,其早期基因E7编码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E7蛋白。E7蛋白与腺病毒EIA及多瘤病毒SV40蛋白有相似的结构,可与pRB、P^53反应,改变宿主细胞G1/S期的转化。E7蛋白还能同多种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影响宿主细胞代谢,直接导致宿主细胞中心体的变化。E7蛋白在HPV的致病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