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树立人文服务理念,强化献血过程的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使不同层次的献血者都得到满意的护理。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对于保留无偿献血者及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峰 《亚太传统医药》2009,5(9):185-185
无偿献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的不良反应,挫伤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强化无偿献血全过程的护理质量,可以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着的积极性,通过人文服务理念,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认识到无偿献血的深远意义,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强化无偿献血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人文服务理念,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及优质的服务。结果:深化了无偿献血的深远意义。结论: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化无偿献血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人文服务理念,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及优质的服务。结果:深化了无偿献血的深远意义。结论: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流动采血车采集血液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临床用血几乎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血站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有偿献血、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逐渐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市十多年来组织公民义务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良好基础,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条例中规定了公民有献血的义务,献血后也享有优待用血的权利。随着近年来无偿献血者的增多,认真落实无偿献血优惠制度,及时做好审核符合条件的献血者退还用血互助金和免费用血的血费,知法、守法是我们献血办公室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3《献血证》查询。2加强血站间的相互联系,方便献血员用血后待遇的及时兑现和返还。为了促进无偿献血,各地都制定了献血者的优惠政策。无偿献血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的工作,依法执行无偿献血制度,及时、合理兑现献血者用血待遇,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无偿献血顺利开展的基础,使无偿献血工作能得以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工作也因其在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者招募等方面的优势,在迅猛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对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工作也因其在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者招募等方面的优势,在迅猛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时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在献血招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欧斐 《内蒙古中医药》2014,(15):141-142
目的:通过建立献血志愿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结果:贯彻落实《献血法》,在公益、奉献、互助精神感召下,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基本满足了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结论:献血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服务,是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开创性探索。是实现全社会共同推动无偿献血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防止和控制无偿献血反应的发生,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笔者收集整理了自2002年来青岛市胶南采血点有资料记载的无偿献血者所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采取的防救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结果: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防救措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献血不良反应是能够预防的,通过医生严格的体检,献血环境的改善,采血人员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强化,使献血者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献血,既能减少并有效防止献血反应的发生,又有利于组织发动更多的献血者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阳江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为改善无偿献血管理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推广无偿献血工作全面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心血站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24371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多种方式,调查其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差异以及动机差异。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以25~35岁年龄段(36.77%)的人为主,25~35岁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无论单次献血还是多次献血的献血者主要目的均为献爱心,分别占比34.12%与53.68%;但多次献血者献爱心比例显著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次献血者其目的单纯(主要为奉献爱心以及有益健康),是较为稳定的献血队伍。多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少人对于献血可能造成身体影响认识有误,动机也多样化,认知、动机、态度会影响无偿献血的行为,加大对无偿献血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深化无偿献血安全知识教育能对无偿献血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健康人群对我们工作标准要求更高。相对于采血岗位的医技人员,尤其是采血护士,她们是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的接待者,将沟通技巧渗透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为献血者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合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无偿献血者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化无偿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特别是街头无偿献血者的发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公益性事业,是保证临床患者生命健康的一个主脉线。在献血招募工作中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保证无偿献血护理质量,保留献血者和强化无偿献血应急保障的关键。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能够使献血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完成满意的献血经历,也是巩固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的一项有力保障。近年来,作者对无偿献血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针对护理质量对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温州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方法:将1000名温州市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正确知晓无偿献血年龄的308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体重的424人,正确知晓两次献血时间间隔的280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者身体状况要求的492人,正确知晓不宜献血情况的364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后免费用血政策的374人。未参加过献血者740人,主要原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担心献血不安全。参加过献血的260人,以献血1次者数量最多。献血动机为奉献爱心,帮助别人;血库告急,去献血者306人;鼓励周围人献血者392人;今后愿意继续参加无偿献血者602人,今后会鼓励家人或朋友参加无偿献血者930人。结论:了解温州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献血护理及知识宣传模式,推进无偿献血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过程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十分重要。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无偿献血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热情。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或预防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献血者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者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过程顺利的进行,医护人员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掌握心理学知识十分重要.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者,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漯河市2016年6个县、区无偿献血招募情况进行统计,于2017年1月起陆续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观察2017年以后无偿献血者招募情况,并分析献血屋或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者招募的作用。结果:2016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5036人,初次无偿献血者9244人,2017年县区无偿献血人数为28158人,初次无偿献血者13888人,2017年初次无偿献血人数明显高于2016年;2017年各县区献血人次均多于2016年。结论:在县、区设立献血屋或献血房车有利于健全无偿献血机制,保障血液供应,引导人们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作为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已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如何及时、方便、快捷地为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办理无偿献血免费用血报销手续,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各地市献血办公室认真思考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