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旋转法在整复成人伸直型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院治疗的成人伸直型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旋转法整复修复桡骨骨折,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整复桡骨骨折,观察比较两组的桡骨骨折处复位的情况。结果采用旋转法整复成人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全部恢复到解剖复位;未采用旋转法的整复成人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21例中,有13例恢复到解剖复位,8例恢复到功能复位。结论旋转法在整复成人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复位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桡骨下端骨折一般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伤员,青少年少见,如遭受同样暴力,可发生桡骨下端骨骺分离,一般为跌伤所致,其他原因引起的骨折并不多见。我院于2001年、2005年分别门诊收治2例桡骨下端骨骺分离(伸直型)患者,均为足球外力所致,致伤暴力少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2.5cm范围内的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中老年人多见,如侧身跌倒时手掌着地而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根据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我科从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7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桡骨下端骨折是骨伤科临床最常见骨折之一,中医治疗上多采取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周福贻教授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的“三折顶”整复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法具有轻巧、敏捷,病人痛苦少,复位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桡骨下端骨折是骨伤科临床最常见骨折之一,中医治疗上多采取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周福贻教授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首创的“三折顶”整复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手法具有轻巧、敏捷,病人痛苦少,复位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桡骨下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大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局麻下牵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36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其中有2例为双桡骨下端骨折),女16例,年龄(4岁 ̄61)岁,均为新鲜骨折。左侧19例,右侧17例。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24例,屈曲型骨折(Smith)11例,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1例。2治疗方法Colles骨折:局麻后,肩关节外展,术者一手握住拇指及大鱼际,一手握住其余四指及小鱼际,沿前臂纵轴向远端充分牵引,在牵引下加大屈腕角度,纠正成角…  相似文献   

7.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在1814年由Abraham Colles首次描述。这种腕关节附近的骨折是老年人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病人约1/6左右。它是由于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躯干向下的重力和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在桡骨下端处出现剪力而造成骨折。  相似文献   

8.
手法复位桡骨下端骨折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中伸直型骨折55例,屈曲型骨折11例,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面骨折18例,均在持续牵引下行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手法复位后3个月后对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43例,良28例,可11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该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Colles骨折亦称克雷氏骨折即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中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患者为最多[1].2005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骨科共收治各种类型的Colles骨折60例,均采用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和内服外用药物及功能锻炼疗法,而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克雷(Colles)氏骨折是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临床上十分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时腕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部位多在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此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其他年龄的人也可发生桡骨下端骨折,可因直接暴力发生桡骨下端骨折,如汽车摇柄回头骨折,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合发生骨骺分离骨折。患者跌倒腕伸位手掌着地后,感觉腕部剧痛,不能活动,肿胀,尤以局部肿胀明显,有时可见皮下瘀血,手指处于半屈曲休息位,不能握拳而要健手托抚患手才能减轻些疼痛,如近侧断端压及正中神经则有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周氏“三折顶”整复手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进行临床疗效再观察及评价,意在制订桡骨下端骨折整复手法技术操作规范。方法分别运用周氏“三折顶”整复手法和传统整复手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26例和23例,对其安全性、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2组腕关节功能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82.61%,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者痊愈率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骨折后掌倾角、尺倾角、侧方和短缩移位的矫正复位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周氏“三折顶”整复手法与传统手法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周氏“三折顶”整复手法具有轻柔、灵巧、快捷的特点,病人痛苦少,痊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桡骨下端骨折是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为解剖薄弱处,容易骨折[1],较常见。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20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运动康复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3个月~1.5年的随诊,观察康复情况.结果 306例患者按根据Gartland和Werler腕关节评分标准,显示优282例,良16例,可6例,差2例.结论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运动康复治疗桡骨下端骨折方法 简单、疗效显著,患者痛苦较小,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伸直型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几年来,笔者以一种“按下托上”的手法复位方法,整复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80余例。效果很好。现以左桡骨远端仲直型骨折为例介绍如下。局麻下,患者坐在椅子上或仰卧在手术桌上,患肢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  相似文献   

15.
克雷氏骨折,是指腕部2.5cm以内的桡骨骨折而言.在所有的骨折中,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桡骨下端由松质骨构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60例。结果优34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67%。结论本方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整复方便,固定合理,功能恢复优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很少需要手术治疗。我们用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并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桡骨下端骨折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下端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常出现患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桡骨下端骨折病人6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桡骨下端骨折28例戴广辉,蔡士光,吴宝财(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232082)关键词:陈旧性桡骨下端骨折,中药熏洗,再折断复位,功能锻炼桡骨下端骨折是临床多发病,早期处理不当,常造成腕部僵硬、畸形合并功能障碍。我院自1985年2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4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85.71%,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腕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腕关节不同程度僵硬症状.结论 采用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