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血流 (CBF)、脑代谢 (CMR)、颅内压 (ICP)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病人 ,行七氟醚麻醉 ,待 1 3MAC时 ,调整呼吸频率 ,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达 30、2 5、2 0mmHg(1kPa =7 5mmHg) ,每阶段稳定 30min。根据颈内静脉球部血、桡动脉血差值计算出CBF、CMRO2 、CMRglu、Clact值的变化。结果 与清醒时通气状态相比 ,在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前提下PetCO2 2 5mmHg时CBF减少 36 %、CMRO2 减少 4 9% ,使CMRglu减少 36 % (P<0 0 5 )。PetCO2 30和 2 0mmHg时CBF比PetCO2 2 5mmHg时增加 2 9% (P <0 0 5 )和减少了 9% (P >0 0 5 )。CMRglu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麻醉各时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麻醉后不同时段ICP与麻醉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PetCO2 2 5和 2 0mmHgICP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麻醉后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 (SjvO2 )和动脉氧饱和度(PaO2 )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增加 (P <0 0 5 )。麻醉前后SaO2 、pH、Hb、体温 (T)、Clac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度换气可降低颅脑手术病人CBF、CMR和ICP ,短时间 (30min)过度换气至PetCO2 2 0mmHg时 ,不仅可以降低ICP ,而且不会引起脑缺氧 ,是过度换气的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脑代谢、脑血流、颅内压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行开颅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T组,各45例。2组行开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HBOT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HBO辅助治疗;记录比较2组脑代谢、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5、10 d,HBOT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值均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HBOT组总有效率为85.89%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结论:HBOT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做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62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的ICP,以及两体位条件下测ICP时患者HR、RR、MAP、SpO_2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和侧俯卧位时,患者的HR、RR、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CP和SpO_2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侧俯卧位通气时,体位改变对其ICP有显著影响。临床上需结合ICP监测的情况谨慎实施侧俯卧位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枢抑制和/或肺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差,低氧血症与脑细胞继发性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成功应用,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步提高。作者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方法,研究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近5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干预治疗的结果,探讨机械通气的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外科NICU病房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用于早期脑保护脑复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000年以来ICU救治的31例需行脑保护或脑复苏的危重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对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监测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分析患者颅内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增高,以术后第5天最高,66例患者中47例出院,19例死亡.结论 颅脑损伤颅内压与预后密切相关,护理干预监测颅内压有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余莉  曾劲松 《护理研究》2002,16(3):134-136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将98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3分-8分)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入院时即刻使用机械通气;B组(58例)则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才使用机械通气,监测机械通气前后呼吸指标(PaO2,R,PaCO2,SaO2)变化及两组预后情况。结果:B组有48例(82.8%)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并使用呼吸机;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GOS预后判断,A组预后优于B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毅  罗杰  郑翔  陈黎  黄云飞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29-3530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含量的影响。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6、10天血清IL-6含量,并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机械通气组在入院后第2、6、10天血清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地限制血清IL-6水平的升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颈内静脉血气监测技术,观察不同程度的人工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过度通气,根据呼期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将病人分为A、B、C3组,其PCO2分别控制在4.5、4.0和3.5kPa.通气1h后,同时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样,检测颈静脉血样饱和度(SjO2),计算脑氧摄取(CEO2)、颈静脉血氧含量(CjO2)和脑动静脉氧差(AVDO2).结果A、B组通气前后SjO2、CEO2、CjO2和AVDO2变化不大;C组通气后SjO2和CjO2降低,CEO2增高,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深度过度通气(PCO23.5kPa)可导致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CO2在4.5~4.0kPa可能是过度通气治疗时需要掌握的安全界限.  相似文献   

11.
何爱娣 《临床医学》2005,25(7):66-6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单纯颅脑损伤,GLASGOW评分8~10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例及肠外营养组8例,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氮平衡、营养指标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其住ICU时间及患者耐受均为肠内营养组占优势。结论对于单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格拉斯哥评分8~10分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护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50例,监护组患者地后5h内或开颅术后行硬膜外ICP监护,同时行CPP监测;对照组未行ICP、CPP监护。结果:监护组治疗前后ICP、CPP的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监护组8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1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重症颅脑损伤行人工气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气道管理、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的整体护理。结果:本组58例顺利脱机转普通病房,3例好转带气管出院,4例因经济或居住地原因自动出院,2例因颅脑外伤过重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积极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邵卫华  张杰  龙燕 《新医学》2005,36(8):466-467
回顾性分析6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早期(3~6小时内)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2小时后患者的呼吸及各项生理指标比机械通气前有显著改善.存活31例(51%),随访6个月,28例生活能自理,生活质量良好.提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早期机械通气可提高疗效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PP)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需要机械通气的严重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测、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①肺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为6~8mL/kg,初始吸氧体积分数40%,逐步提升呼气末正压(PEEP),PEEP与吸氧(FiO2)匹配同步升高,保持FiO2允许性低值;②常规通气组(对照组):潮气量为8~ 12 mL/kg,FiO2与PEEP匹配同步升高,保持PEEP允许性低值.监测桡动脉血气、平均动脉压(MAP)、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jVCO2),计算CPP=MAP-ICP;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肺保护性通气组PEEP(8.2 ±3.3) cmH2O(1 cmH2O=0.098 kPa)、ICP (19.7±3.6) mmHg(1 mmHg=0.133 kPa)、PaCO2 (54±7.3 mmHg)高于对照组,VT、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O2/FiO2、SjVO2、MAP、C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提示PaCO2与CPP呈正相关(r=0.368,P=0.019),与ICP、PaO2、SjVO2、Pjv CO2等并无相关性(P>0.05);PEEP与ICP呈正相关;PEEP分为≤5 cmH2O、6~ 10 cmH2O及>10 cmH2O三组,各组间IC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EP在0~ 10 cmH2O上升,CPP变化不明显;PEEP> 10cmH2O时与CPP呈明显负相关(r=-0.395,P=0.017),CPP(58.5±7.2) mmHg,低于PEEP 0 ~ 5cmH2O时的(69.1±9.7) 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EP越高,氧合指数越低;不同的PEEP水平下MAP、SjVO2、PjVCO2无明显变化.将PaCO2分为35~45 mmHg和46~60mmHg组,后者的CPP高于前组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jVO2与PaO2及PjvCO2相关,与PaCO2、CPP、ICP、MAP及PEEP等均无相关性.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适当的CO2潴留联合较高的PEEP不影响脑灌注.肺保护性通气与常规通气相比Sj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通气方式下脑氧代谢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12月收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VAP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2015年1—6月收治采用常规护理的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排痰情况、口腔情况、VAP的发生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痰量,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以及VAP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GCS预后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降低VAP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氧供,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在使用呼吸机前、后的变化。结果PaO2、PaCO2、SaO2、HR前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本组死亡4例,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患者21例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掌握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机和适应证,并合理选择通气模式、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护理操作对重型频脑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护理操作对重型颅脑伤患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PX公司生产的SP-2000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监测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的颅内压(ICP)变化,了解护理操作如翻身、叩背、吸痰、鼻饲及患头部位置对其ICP的影响。结果:翻身、叩背、吸痰、鼻饲后患的ICP较操作前明显升高,抬高头位后ICP均降低。结论:尽量减轻护理操作中的物理刺激,防止因护理操作不当导致ICP升高而加重病情。适当抬高头位对于缓解ICP升高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护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的指导意见。方法分别采用脑室内及脑实质内ICP监护法,对1 029例sTBI患者进行ICP持续动态监护,观察ICP与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脑室外引流及其他降颅压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ICP持续动态监护未并发严重颅内感染及出血,脑室外引流对持续ICP增高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 ICP持续动态监护安全、易行,其有助于sTBI患者病情变化的及时、正确判断,能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患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3种机械通气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机械通气治疗是加强医疗病房(ICU)危重病患者最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辅助控制呼吸(A/C)、同步间歇辅助呼吸(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是常用机械通气方式。本研究探讨A/C、SIMV和PSV通气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