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但SES置入后仍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支架断裂(SF)被认为是其发生的少见原因之一。多数报道的病例中SF发生于SES中部从而导致局灶性ISR,提示SF与局灶性ISR之间存在潜在的关系。韩国学者Lee等的研究评价了SES置入后SF的发生率及其特征,证实SF为导致ISR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学者Jimenez-Quevedo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尤其在再狭窄的高危人群置入SES(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可长期获益。已证实糖尿病患者置入SES是安全有效的,但对高危人群其长期预后仍然未知。DIABETES(DIABETes和SES)试验旨在明确与裸金属支架相比,SES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老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治疗靶血管长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所有资料均前瞻性录入数据库,常规进行随访.筛选梗死相关血管长病变部位串联置入2枚以上国产SE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置入单个国产SES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性分析指标为住院及随访6个月期间的死亡、心肌梗死和血栓发生率.临床分析指标为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结果 775例STEMI患者中,老年患者62例,累计64处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处串联置入2枚以上国产SES(长病变组),187例老年患者置入单个支架(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病变组患者平均置入2.2枚支架,平均病变长度(45.3±10.4)mm,支架长度(52.2±11.0)mm.随访6个月,长病变组和对照组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发生.长病变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血管重建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和4.8%与6.9%和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接PCI过程中串联置入国产SES治疗靶血管长病变未产生不良后果,短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JL  Yang YJ  Qiao SB  Huang JH  Yao M  Qin XW  Xu B  Liu HB  Wu YJ  Gao RL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197-199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药物洗脱支架的注册研究,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计334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药物洗脱支架的治疗,其中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2165例,使用紫杉醇洗脱支架(PES)1180例,完成10个月临床随访为2296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9个月。结果3345例患者中9例发生急性血栓形成(O.27%),其中7例为SES、2例为PES所致(0.32%比0.17%,P=0.637);7例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0.21%),其中5例为SES、2例为PES所致(0.23%比0.17%,P=0.526);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为0.48%(16/3345);13例有晚期血栓形成,5例为SES、8例为PES所致(0.34%比0.95%,P=0.114);4例晚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提前中断抗血小板药物,既往患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差,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发生血栓致猝死6例。结论支架置入不满意,特别是分叉病变以及支架未能完全覆盖受损伤的病变段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中断抗血小板药物和左心功能不全是晚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来,美国FDA进行的几项关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ES)的长期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和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但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存在入选病例少、随访时间短或设计上的缺陷。为此,瑞士学者Stettler等对截止到2007年3月的38项关于冠心病支架置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这项汇总分析共包括18023例患者,随访时间4年,研究对比了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同BMS,以及SES同PES相比的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死亡率、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与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CAD)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支架内血栓(ST)的发生风险。方法:连续入选4 293例置入DES的冠心病患者,根据肾功能情况分为CKD组和肾功能正常组,其中CKD组入选标准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主要终点为1年内明确及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共有CKD患者667例(15.5%),1年内ST事件发生率为1.8%,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0.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KD是1年内明确及可能的ST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0.396, 95%CI:0.165~0.951, P=0.038)。结论:合并CKD的冠心病患者置入DES后发生ST风险增加。而这部分人群的抗栓治疗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对于复杂病变置入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我院自2002年到2005年3月,连续有796名不同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完全置入了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有否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平均临床随访6~9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1)在796例患者中,有8例(1%,8/796)患者发生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其中1例为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有1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2)上述8例患者中有3例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4例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1例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高度怀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ECG表现为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患者中有1例(12.5%,1/8)在30 d内死亡,其余7例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6个月临床随访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支架内没有发生再狭窄;(3)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及长病变支架置入是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2和8.6,95%CI分别为4.1~30.8和1.9~17.2,P<0.001。结论在真实临床环境下,在没有经过严格入选标准筛选的复杂冠脉病变中置入SES支架后30 d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在1%(8/796)左右,略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分叉病变双支架及长病变支架是术后支架内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10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6例ST病人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情况、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028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6例病人发生ST(0.6%),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中急性ST2例,亚急性ST4例。6例ST中5例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6根靶血管5根为前降支。6处靶病变均为近段病变,共置入7枚支架(4枚裸支架,3枚药物支架),其中2枚长支架,2枚小直径支架。6例ST病人4例发生急性或再次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1例死亡。结论ST发生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前降支病变、近段病变及置入长支架、小直径支架等因素有关。ST病人预后差。对于高危病人宜加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及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后扩张等措施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金属裸支架(BMS)的围手术期和手术后中期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因STEMI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支架治疗的258例,分为SES组和BMS组。记录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2组基线情况、术前术后的用药和随访时间、成功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和随防期内,2组总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随访期内的无事件生存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87.7%,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时置入SES安全有效,住院期与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STEMI置入SES对患者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植入不同药物洗脱支架(DES)后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 49例AMI患者植入不同DES后9个月时进行OCT检查。其中20个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Cypher),12个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ES,Taxus)和17个雷帕霉素衍生物药物洗脱支架(ZES,Endeavor)。每隔1mm评估OCT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计对12378个支架柱进行了分析。SES的新生内膜增生最少,新生内膜厚度:SES(77±60)μm、PES(153±82)μm、ZES(265±130)μm,且新生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最低,SES(10±8)%、PES(19±8)%、ZES(28±9)%,但SES和PES有更多未被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柱,SES(15.1±16)%、PES(7.1±10)%、ZES(0.6±1.5)%,且贴壁不良支架柱的发生率也高于ZES,SES(3.8±7.2)%、PES(2.1±4.4)%、ZES(0±0)%,而有完全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比例以ZES为高,SES5%、PES33.3%、ZES82.4%。血栓的发生率SES和PES高于ZES,SES34%、PES33%、ZES6%。结论 AMI患者植入不同类型DES后,其支架的新生内膜覆盖程度和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是显著不同的,因此DES的类型可能影响了AMI血栓性病变的血管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的早期和远期结果以及比较金属裸支架(BMS)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效果,相关专家于199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研究,共入选252名无保护左主干支架置入的患者,其中58%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排除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36.2%患者置入D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病变冠状动脉中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irolimus eluting stents,SES,Cypher)和紫杉醇洗脱支架(paclitaxel eluting stents,PES,Taxus)的安全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情况。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SES和PES两种药物支架置入的患者中资料完整及完成随防者224例,其中男性168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0·9±11·1岁(35~86岁)。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4±6·7个月(3~27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发生,但PES组有2例迟发性血栓发生。PES组发生MACE6例,其中2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患者进行了靶病变血运重建;SES组有1例患者进行了靶病变血运重建。结论两种药物支架的置入降低了患者的MACE发生率,SES组的迟发性血栓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PES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并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或裸金属支架(BMS组)的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术后1年临床随访和冠脉造影复查。结果两组患者匹配良好,仅SES组置入支架的长度显著长于BMS组(21.07±7.45mmvs18.25±6.82mm,P=0.0057)。在随访中,无心源性死亡,SES组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复查显示SES组再狭窄率较BMS组显著降低(7.4%vs25.9%,P=0.002),并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显著降低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可作为血运重建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内置人术后,支架血栓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间,156例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 select和Firebird支架),84例患者随防1年,72例患者随访半年,明确支架血栓发生情况;分析支架血栓的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早期支架血栓3例(1.92%),晚期支架血栓1例(0.64%)。4例支架血栓患者多支病变(〉2支)2例,分叉病变2例,弥漫长病变2例。共置入支架6枚,平均1.5枚/人,平均支架直径(2.88±0.38)mm,平均长度(25.5±6.12)mm,支架释放压力(13.33±1.03)atm,一枚支架置入后行后扩张,术后TIMI血流均为3级。1例术后3d出现介入血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爱通立溶栓后再通并出现休克,置入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5d,现病情平稳;2例分别于术后6d及15d猝死;1例于术后81d猝死。结论156例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早期支架血栓3例,晚期支架血栓1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多数患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长病变,因无血管内超声指导可能遗留残余夹层或支架贴壁不全;发生支架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患者术后的氯吡格雷治疗状况,探讨不同的疗程对晚期支架血栓(ST)发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期间接受PCI并置入DES,且术后30天存活的患者,根据术后氯吡格雷的疗程将患者分为4组,即组1(〈3月)、组2(3~6月)、组3(6~12月)和组4(〉12月)。记录所入选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并根据ARCDublin定义判定ST事件。结果共2704例患者符合研究条件入选本研究。与组4患者相比,组1、组2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低,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较少,冠状动脉病变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所置入DES数目较少。组1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自行停药比例较高;而组3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因医嘱停药的比例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提前中断氯吡格雷治疗的因素为:合并糖尿病(OR=1.542,95%CI1.184~2.008,P=0.001)和所置入DES的数目(OR=0.790,95%CI0.709~0.880,P〈0.001)。晚期和晚晚期ST发生率在4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比1.2%比0.8%比0%,P〈0.001),其中组3的ST发生率也较组4升高(0.8%比0%,P=0.01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有近3/4的患者在DES置入后的氯吡格雷疗程不足12个月。合并糖尿病和置入DES的数目是氯吡格雷疗程的独立影响因素。晚期和晚晚期ST的风险随氯吡格雷疗程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对比接受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Select)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置入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的冠心病患者2000例,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分为国产Firebird组(Firebird;1004例)和进口Cypher组(Cypher;996例)。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初级终点为两组患者支架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血管重建。次级终点为1年内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 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国产和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组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比18.6%,P=0.666)。两组患者的死亡(4.7%比5.1%,P=0.649)、心肌梗死(4.2%比4.8%,P=0.493)和靶血管重建率(9.0%比8.6%,P=0.795)均相近。两组患者12个月确定/可能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亦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1.1%比1.0%,P=0.84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DES类型不是1年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国产FirebirdSES和进口CypherSES在术后1年内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探讨支架内亚急性血栓(SAT)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随访和分析2004-2007年5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发生SAT患者的临床和冠脉造影特点。结果(1)在529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中有5例(0.94%)发生SAT,多于术后2~5d出现。其中3例冠脉造影证实SAT,积极治疗后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支架内无再狭窄;2例可能为SAT;死亡2例,1例在院外死亡,均为未及时介入治疗。(2)上述5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ST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1例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患者为药物洗脱支架后SAT,1例为裸支架后SAT。结论支架内SAT可能与C型病变,术中支架贴壁不良,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及时介入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使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行血运重建的远期临床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历复习,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支、3支冠状动脉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562例。根据置入支架的不同,分为药物洗脱支架(SES)组(251例)、裸金属支架(BMS)组(311例)。对两组患者出院后死亡和AMI事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9.4个月,随访率92.9%。血运重建1年后心性死亡SES组3例,BMS组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每组2例。上述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1.1%,P=NS)。Kaplan—Meier方法分析显示,出院后无心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比97.2%,P=0.951)。结论研究显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治疗与裸金属支架比较,远期心性死亡和AMI事件的发生率相似,提示远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不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应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置入国产DES支架的429例患者中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前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7例患者均具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梗死相关血管1例为左前降支,6例为右冠状动脉而且均为弥漫长病变、术前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到支架置入时间为(124.2±3.7)min、支架释放压力为(1261.39±213.78)kpa,有5例患者行高压球囊支架内后扩张,平均扩张压力为(1491.39±169.20)kPa,平均次数为(2.8±1.5)次;血栓发生后有3例患者经重复球囊扩张,1例经再次置入支架,3例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等治疗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国产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多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梗死相关血管为弥漫长病变,且多为右冠状动脉、术前服用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支架释放后多次高压后扩张等因素有关。经再次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和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PCI临床资料。结果:入选的165例AMI患者中单支病变45例(27.3%),双支病变49例(29.7%),三支或三支以上病变71例(43.0%)。165例患者行PCI,成功率98.8%,共置入支架205枚。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LAD)90例(54.5%),置入支架112枚;左回旋支(LCX)21例(12.7%),置入支架23枚;右冠脉(RCA)54例(32.7%),置入支架70枚。PCI术前出现心源性休克者18例(10.9%),2例于术后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