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肝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肝癌的MRI诊断王东,徐家兴磁共振科主题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肝癌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方法的发展,小肝癌(<3c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肝癌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方法的发展,小肝癌(0c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能力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小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现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复习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肝癌的CT和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肝癌的CT和超声研究TheStudyonSmalHepatocelularCarcinomaWithCTandUltrasound王培勇原发性肝癌(HCC)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本文研究分析54例明确诊断的小肝癌的超声...  相似文献   

4.
肝癌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小肝癌和微小肝癌,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都能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其在肝癌的检测、定性、定位和分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为肝癌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阐述了几种影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并简单比较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小和微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和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诊断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之前,小肝癌的检出率甚低,大部分为临床期或中晚期肝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此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也达到70%左右.小和微小肝癌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赖肝癌社区普查的开展,而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阳  宋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74-1576
目的:比较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超声拟诊为肝癌的病例行CT检查,作对比研究。结果:本组病例超声拟诊为肝癌48例,其中误诊6例,确诊率87.5%;CT漏诊5例,确诊率89.6%。结论:小肝癌在超声和CT像上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但在早期,病灶较小、肝动脉血供不丰富、没有出现典型的组织坏死即病灶呈等密度时,CT可能会出现漏诊,此时结合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诊断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小肝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原发性肝癌诊疗中最引人瞩目的进展是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而提高肝癌疗效的途径之一是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近10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成为小肝癌检出、定位、分期、监测疗效必不可少的手段。今后肝癌的诊断意义将拓宽,预后指标或转移复发预测指标成为重要的研究目标[1]。评价现代影像技术在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预后、转移复发等方面的价值很有必要。1小肝癌的超声(US)诊断B超结合AFP的动态分析成为小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B超对直径>2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可在90%以上,对直径<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不…  相似文献   

8.
随着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诊断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之前,小肝癌的检出率甚低,大部分为临床期或中晚期肝癌,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此后微小肝癌的检出率也达到70%左右。小和微小肝癌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赖肝癌社区普查的开展,而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肝脏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小肝癌病灶检出敏感性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中存在着差异,尽管不同作者的报道有所差别,这主要与他们的研究方法、病例选择以及所使用的机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肝癌的影象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综述了小肝癌的血管造影,碘油CT,CTAP,CO2-DUS和MR影象表现。以及小肝癌与肝血管瘤,肝腺瘤样增生和局限性结节性的鉴别诊断。<2.0cm多血管型小肝癌碘油CT最敏感,高达96%,发现少血性肝癌CO2-DUS很有价值。MRI显示结节内“疤痕”而使FNH与肝癌区别。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即经皮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和栓塞,可使肝癌细胞坏死和肿瘤缩小,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较手术切除肝癌肿瘤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尤其对无手术指征的肝癌,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现就手术过程中的准备及护理工作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在大鼠诱癌模型的磁共振成像中对增生性结节与肝癌的鉴别作用,以及SPIO增强前后对各型肝癌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42只诱发型肝癌模型鼠在肝硬化多发增生性结节基础上,共计生成379个肝癌,行平扫及SPIO增强扫描,分析增生性结节与肝癌的不同强化方式,并与病理对照统计平扫与增强扫描各型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增生性结节在SPIO增强扫描T2WI上信号明显降低,而肝癌的信号无明显改变;肝癌SPIO增强扫描T2WI检出率与病理接近,而平扫T2WI检出率与病理相差显著,其中平扫微癌与小癌的漏检率分别达32.9%与12.9%。结论SPIO是一种有效的检测肝癌的磁共振对比剂,不仅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而且对增生性结节与肝癌的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直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1例小肝癌患者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浸润治疗小肝癌,每周一次.共治疗两次。结果:61例病人均于术后两周复查CT、或B超,小肝癌均缩小至消失。7例复查时发现少许肿瘤残存.予以再次治疗后肿瘤消失。随访8月至1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小肝癌既安全,费用又低,疗效亦很明显,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第5位,随着我国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的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亦随之不断地增加。如果能早期发现小肝癌,将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然Gd-DTPA增强磁共振(MRI)检查技术在肝癌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小肝癌诊断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对比剂(如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于肝癌的磁共振检查,为早期发现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进行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来肝癌磁共振检查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及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癌高危人群AFP和影像学监测诊断小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癌高危人群小肝癌的发现率,研究肝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1994-07~1999-07间,在AFP监测中,发现AFP大于20μg/ml,HBsAg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首次B超无肝癌灶共427例,随机分为监测组278例,对照组149例,监测组每3个月复查AFP和B超,对照组不作定期检查,随访时间5年。结果监测组检出肝癌92例,检出率33.1%。对照组发生肝癌34例,发生率22.8%。AFP升高,肝癌发生率明显上升。监测组小肝癌的发现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35.3%(P<0.005)。监测组B超诊断肝癌准确率66.3%,B超结合CT或/和MRI诊断准确率为89.1%。监测组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20.6%(P<0.025)。监测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62.8%,3年45.9%,5年33.3%,高于对照组的38.7%、14.3%和12.3%。监测组中,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①对AFP升高的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发现率;②B超结合CT或/和MRI能有效提高小肝癌检出和定性能力;③发现肝癌病例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二级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癌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超声对36例肝癌患进行穿刺引导,并实时检测射频消融的全过程。结果 36例患均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治疗,仅有1例术后肝包膜下出现小血肿。结论 准确的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肝癌术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目的:应用螺旋CT行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全肝动态扫描,比较二期的病灶检出率并和超声进行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的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49例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观察病灶强化方式,计算检出敏感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9例共发现病灶53个,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68%、71.70%、90.57%,双期扫描和超声(67.9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定性准确性(95.83%)也明显高于超声(80.56%)。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明显提高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无论检出还是定性均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7.
MRI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追踪技术在小肝癌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透视触发造影剂团追踪 (FTB)技术在小肝癌 (SHCC)多期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或可疑小肝癌的患者。分成 2组 ,对照组 1 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 ,实验组 1 0例增强扫描前采用FTB技术 ,监测出主动脉及心脏内造影剂浓度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图后 ,再接着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对照组仅 3例获得较好动脉期 ,确诊小肝癌 3例 ;实验组所有病例均获得最佳动脉期 ,检出小肝癌 7例 ,1 0例确诊的小肝癌均得到手术及病理的证实。结论 FTB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螺旋CT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由于扫描时间快以及优越的扫描、重建技术,可大大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尤其是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了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分析了180例肝癌的CT影像特征。发现肝癌病灶如小于5cm,因其分化程度较好,CT图像上多呈现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低或稍低,多数病灶平扫边缘模糊(84.4%),部分病灶有包膜显示,但随着病灶的增大,病变可突破包膜呈浸润生长,增强后小肝癌和非小肝癌都可使病灶边缘显示清晰。且病灶较平扫有缩小,肝癌在CT片上可以发现有门脉癌栓或肝门、胰周、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征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干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27俐小肝癌中,直径〈1cm者2例,1.0—3.0cm25例,CT平扫时23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4例为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绝大多数病灶有强化表现,均匀或不均匀,少数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延迟期大多数表现为低密度病灶。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与肝小血管瘤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