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状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家庭一般情况问卷 ,对东莞地区在校中学生 2 4 74名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与其文化程度、家庭人口、职业、父母家庭关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中学生SCL - 90所有因子均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P均 <0 .0 5) ,其中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外 ,其他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 ,但父母养育方式受家庭环境、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多在青壮年发病,且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转归为精神衰退的可能。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人格发育及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故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与父母陪伴等因素的关系,为开展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3年9—11月,在中国4个经济区划(辽宁省、北京市、四川省、山西省)通过方便抽样方法抽取4 594名中学生,使用结构化问卷调查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其与父母陪伴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140.99±21.38)分。不同地区、性别、学段、年级、是否住校、父母陪伴情况的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20.73,8.62,16.71,105.70,-9.51,52.29,P值均 < 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男生、自我成绩评价较高、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有父母陪伴的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更高(β值分别为3.19,4.96,2.19,6.11,3.19),年龄越大的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更低(β=-2.34)(P值均 < 0.01)。  结论  中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与学生的父母陪伴情况有关。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普及度,并重点关注日常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危害健康的饮酒行为报告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不容乐观[1].国外研究显示,青少年物质依赖等危险行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2].本文旨在考察青少年危害健康饮酒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天津市所属的高中、中专、相当于高中的职业学校各2所共6所学校,再从这些学校每个年级抽出2个班,共抽取学生650名(男生315名,女生335名),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6.0±2.0)岁.学生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问卷由学生按要求填写.AUDIT 问卷主要让学生回忆近1 a中酒精使用情况.回收有效问卷607份,有效率为93.38%.其中男生312名(51.4%),女生295名(48.6%).  相似文献   

5.
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改善和提高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QLTM4.0)及自编“家庭环境调查表”,对广州市某小学一~六年级778名学生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协方差分析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学龄儿童躯体评分、心理评分及总评分依次为(89.0±12.3)分、(80.1±13.1)分和(82.3±11.9)分。在控制混杂因素的条件下,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很耐心”、“较耐心”组相比,“不大耐心”组在情感、社交和角色功能3个维度评分上降低了(4.81±1.5)~(12.22±2.0)分(P<0.05)。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及父母关系在上述3个维度有类似联系。结论父母对子女耐心教育及家庭内成员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学龄儿童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4所中学共5 781名学生使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源量表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学校类型、学段和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24,4.59,4.17,3.29,P值均<0.05),男生生活环境状况得分高于女生(P值均<0.05);女生社会心理功能得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重点中学学生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学生(P值均<0.01);初中生比高中生得分高(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关策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90名中学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基本资料问卷,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某所中学初高中学生中抽取初一到初三年级9个班、高一到高三年级9个班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共890名。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165例,占总人数的18.54%,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SCL-90敌对项因子与母亲干涉过度保护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抑郁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父母亲偏爱与SCL-90总分,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5名。结果女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女生(P〈0.01),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市4所农村中学共2 075名中学生,运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及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压力、父母文化程度、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自尊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影响因素前3位的依次是社会支持、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是提高农村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格偏离的评定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包头市三所大学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包头市三所大学一年级学生 1780名。结果 “人格诊断问卷”量表总分为 2 9.81± 10 .0 2 ,人格偏离阳性率为 17.1%。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偏爱因子呈正相关 ,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大学生人格偏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有人格偏离的学生给予指导和校正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我概念具体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沧州市46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影响不同。对于不同性别高中生而言,自我概念总分、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主要受同性别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的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因子的消极影响。结论高中生自我概念主要受父母教养方式中同性别父母正向因子的积极影响和异性别父母负向因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457名中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高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和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45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定、母亲拒绝否定、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等方面。结论网络成瘾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均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钢  刘衍玲  张大均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4-1065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重庆市2所高中321名学生进行测定。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内部控制基本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但与高中生的他人控制和机遇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源有一定的预测力(分别为1%,10%和5%),但预测力较小(P值均>0.05)。结论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但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三峡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刘达伟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1-753,755
目的 了解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为三峡库区初中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三峡库区初中生67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城乡、是否住校、患慢性疾病情况、是否近视、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13种因素与生活质量各维度或大多数维度均有显著性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住校、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和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为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视力情况及城乡对个别维度有影响。结论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库区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尊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整群选取某医学院一~四年级学生369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尊量表(SES)的测试。结果父、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等因素得分差异有显性;医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非常显或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对子女的自尊有负性影响,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自尊有正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尊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小学、初中学生657名,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并让家长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学生一般情况问卷,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障碍筛查表的评定。结果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父亲的文化水平及家长难理解孩子等变量入选,其中除自责倾向、父亲的文化水平外,其他各因素都产生负面影响;排除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关变量,以其他变量再次进行分析,入选的变量有学习问题、父亲的健康状况、家长难以理解孩子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总分。结论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受内在心理特征、外在行为表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948名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防制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17岁中小学生共948人,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并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贫血筛查。同时,选取100名贫血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1:1配对,空腹静脉采血后测定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叶酸、维生素B12、血铜及血铅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1.6%,其中郊区为24.3%,市区为17.2%。贫血组与对照组运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9.5%和35.9%,血清铁分别为13.9μmol/L和23.5μmol/L,总铁结合力分别为76.3μmol/L和66.5μmol/L,维生素B12分别为380.7pmol/L和348.2pmol/L,叶酸分别为16.5nmol/L和15.8nmol/L,血铅分别为123.2μg/L和99.5μg/L,血铜974.8μg/L和1001.1μg/L。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的贫血患病率较高,铁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且铅过载可能对上海中小学生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学生4708名,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不同地区、年级和性别的学生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市区学生得分高于郊区学生;小学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生理状况得分高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高于男生。4种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大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单亲家庭较低。学习成绩、学习年限、与父母的关系桨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家庭生活状况对学生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