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甲状软骨平面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多种路径。因为颈内静脉解剖位置比较固定,穿刺到位率高,显露方便,故常被采用。笔者从2005-06~2006-04对90例颈内静脉穿刺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超声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180±150)s vs(540±210) s](P<0.05),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3.3% vs.88.5%)(P<0.05).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误插动脉造成皮下血肿4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下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目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通常以颈内静脉置管作为首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脏起搏、全胃肠道外营养、肿瘤病人术后化疗、危重病人抢救用药的通道等诸多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4月至2009年7月,笔者先后对100人次成功地实行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川  任晓光  陈聚朝 《河北医药》2005,27(9):672-672
以往的中心静脉穿刺入路有经颈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等,但以上穿刺入路均有不同的缺点.我们自2003年至今试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仿恩纳)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镇痛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乳腺癌住院化疗患者200例次,随机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次。无痛组:在颈内静脉穿刺前,先在颈内静脉穿刺点处的皮肤涂上仿恩纳40姗。大小,5min后再重复涂布一次,5min后,在2%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在2%利多卡因1—2ml局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采用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及词语描述量表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无痛组颈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仿恩纳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避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避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8年ICU病区且需行深静脉置管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0例)、B组(试验组,100例),对A组采取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置管,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联合旋转头位方法进行置管,两组患者穿刺完成后均常规行x线检查以了解导管头位置。结果x光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13例,其中A组10例,B组3例,两组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穿刺联合旋转头位方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董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F0003-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杨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85-18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诊疗技术,通常多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传统的穿刺方法是参照正常人的解剖特点进行盲探式穿入,有时定位较困难,反复穿刺或穿刺不当可导致颈动脉血肿、气胸或置管失败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笔者应用便携式彩超来定位、引导右颈内静脉的穿刺置管,提高了右颈内静脉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 ,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是近几年来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途径。它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化疗病人的长期用药 ,以及一些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临床输液。作者总结多年来行颈内、外静脉穿刺术的经验及穿刺置管后的护理 ,认为对局部解剖的熟悉程度、病人体位的选择、操作者穿刺手法及正确的置管封管是保证颈内、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的关键。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 ,在颈部全程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 ,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 ,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末前缘的下面 ,颈总动脉的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前、中路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适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456例,采用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穿刺点后分成改良前、中路法与传统前、中路法进行穿刺置管对比研究。结果改良前、中路法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在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经χ2检验,P<0.01,血气胸发生率P<0.05,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改良前、中路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针对个体差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59-160
目的:探讨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误入颈内静脉方法。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5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取右侧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同侧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穿刺针,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4 cm时,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观察此种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穿刺置管成功后X线拍片证实,无一例误入颈内静脉。结论:选取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为4 cm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任莉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99-200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35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占3%。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维持静脉通路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中心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技术,多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临床上尽管不断改进中心静脉置管术,但误入动脉、神经损伤、血气胸甚至致命性并发症仍屡有发生。如何有效安全地行中心静脉穿刺术,仍是临床上的难点。本研究通过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与常规盲探穿刺的对比研究,为临床采用安全有效的穿刺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 110例颈内静脉穿刺术进行了回顾分析 ,穿刺方法与结果的研讨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仲璇  吴彬 《淮海医药》2008,26(2):176-177
近年来,我科在多种穿刺方法中体会采用前路穿刺方法穿刺颈内静脉,成功率高,穿刺迅速,且并发症少,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穿刺置管术较为常用的穿刺静脉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容易伤及胸膜顶和肺尖,而颈内静脉位置较深,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颈外静脉管径粗,管壁厚又坚韧,中上段表浅,显露好,易于穿刺,同时颈外静脉距心脏近,血流流速快,不易受高渗液体的刺激,易固定,不易渗漏、滑出,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索改良颈内静脉穿刺固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改良组110例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固定法,对传统组104例,采用传统穿刺固定。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改良颈内静脉穿刺固定法的改良组仅发生1例导管扭曲,未出现移位、脱出现象。采用传统穿刺固定法的传统组,发生导管扭曲8例,移位8例,脱出6例。两组在导管扭曲,移位、脱出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内静脉穿刺固定法操作简单、取材容易、适用性强、价格低廉而且效果好,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目前,颈内静脉穿刺术大多采用盲穿法,由于一些患者颈内静脉血管走行变异,按照传统的定位方法盲穿,一次成功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并发症或副损伤发生。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的盲穿方法在并发症、副损伤、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用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危重手术患者和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取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的盲穿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的穿刺时间、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最后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最后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时间和次数以及并发症等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和次数,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的适时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