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3-923
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对3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X线平片及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剂灌肠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典型的X线表现,可以明确本症的诊断。结论钡剂灌肠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可靠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爱萍 《当代医学》2014,(12):60-61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该病X线检查的表现。方法对7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例患者通过平片确诊;71例患者通过造影确诊,其中69例稀钡灌肠确诊,2例全消化道造影确诊。结论对患者通过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比较典型的X线表现清晰地显示出来,诊断结果可靠,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中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27例,分析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的X线征象,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7例新生儿中,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扩张及低位不完全性梗阻12例,无明显异常15例。钡剂灌肠发现(直肠直径/乙状结肠直径)1。而先天性巨结肠最易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造成病变部位近端的扩张与远端狭窄的受累部位比值的倒置(图2)。本组17例,见于短段型及常见型。为此,测量直肠、乙状结肠横径比值对新生儿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钡灌肠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6例充盈像时均未见到明显的狭窄段及扩张段。 7例排钡像观察到狭窄段及扩张段 ,但狭窄段不典型 ,7例观察到相当于狭窄段处肠管略僵直的管壁。直肠壶腹部较相邻结肠窄。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造影时X线表现不典型需加照排钡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和腹部平片、钡灌肠的X线表现。结果 26例腹部平片均表现为肠腔充气扩张,其中有16例低位结肠梗阻;钡灌肠检查20例见典型X线征象:痉挛段、移行段、扩张段;6例不典型X线征象:直肠下段局限性切迹,24 h随访均有钡剂潴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直观的方法,对病变的定位及程度判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特点。方法:对22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结肠显著积气,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分为4型。结论:腹部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钡灌肠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不典型X线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 h复查。  相似文献   

7.
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症保守疗法和术前准备的主要措施.笔者将近年来收治的3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时所遇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改进后的效果。方法将32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回流灌肠,每次灌肠生理盐水用量按100ml/kg计算;观察组采用回流灌肠与液体石蜡保留灌肠相结合,每次灌肠生理盐水用量以最后一次排出液无粪汁计算,灌肠效果以术中按标准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时间短,灌肠效果好。结论回流灌肠和液体石蜡保留灌肠相结合,既缩短灌肠时间又能保证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检查法改进的一点体会青海省儿童医院段顺生,雷有链,殷麟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下消化道发育畸形、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孩,主要原因是某段肠管的肠壁肌层内神经细胞先天性缺如或咸少,使该段肠管处于不能松驰之痉挛状态并失去正常的蠕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 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 简称CMC),是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婴幼儿CMC多出现肠梗阻,常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提高X线诊断率具有现实意义。作者回顾总结43例小儿CMC,着重对其X线表现作一分析,供同道参考。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最小为生后3天,最大为14岁,平均1岁零8个月。发病时间:生后15天14例(33%),生后6年和14年各1例。症状和体征:①胎粪延迟排出20例,其中生后第2~3天开始解胎粪14例,最长为生后18天。②顽固性便秘  相似文献   

12.
门诊急诊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30例主要应用灌洗灌肠扩肛等治疗,缓解新生儿的危重病情。6~10个月龄患儿15例行巨结肠根治术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本方法治疗简便,病人无需住院,效果确切快速,全身情况迅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期HD手术病例的重要x线征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共20例患者的腹部平片和钡灌肠资料,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病理类型构成中,长节段类型比例高,略占25%.(2)新生儿HD表现为肠动力性改变、结肠梗阻和低位小肠梗阻,以肠动力改变和结肠梗阻更多见(共15例).肠穿孔发生率高,本组2例.(3)除开2例胎儿型结肠,其余13例钡灌肠中,多数病例出现典型的狭窄段(12例)、移行段(13例)和扩张段(12例),重要征象有直肠痉挛切迹(12例)、扩张段的高张力征(10例)和痉挛收缩征(12例)、24h钡残留(13例)和钡便混合征(10例).结论:新生儿期HD的临床表现、构成类型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点,各种影像征象主要集中在狭窄段和扩张段,对扩张段的功能变化规律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50例先天性巨结肠平片X线征的分析青海省儿童医院段顺生西宁市回族医院吴路千,雷云肖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尤以婴幼儿多见,我们近几年接治50例患儿经腹部常规平片X线投照,根据小儿肠管分布解剖生理特点,在天然的对比下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HD)的钡灌肠造影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并与巨结肠类缘病(HAD)相鉴别。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1岁以下HD44例及HAD4例,分析其临床、钡灌肠造影表现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HD的钡灌肠表现中均见不同程度痉挛狭窄段,其中64%呈腊肠征,23%呈“S”征,13%呈不规则收缩,HAD中75%呈不规则收缩;95%HD可见移行段,HAD无1例显示移行段;所有HD及HAD见不同程度扩张段。24小时后复查,均见不同程度钡剂滞留。结论钡灌肠检查是HD诊断的必要手段,X线征象中狭窄段最常见,与病理的神经节细胞缺失段相对应;移行段最具特征性,与HAD相鉴别。24h钡剂残留对早期不典型的H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钡剂灌肠造影X线与CT诊断效果。方法: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70例,都进行了X线检查与飞利浦16排CT诊断。结果:小儿肠套叠的X线表现为管腔狭窄,扩张度较差;CT表现为肠管呈节段性或普遍性扩张、积液、积气。X线的检出率为92.9%,CT的检出率为100.0%,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X线,小儿肠套叠的CT诊断有更好的检出率,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从而有利于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7.
对先天性巨结肠的病理进行了探讨,并对21例先天性巨结肠X线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不典型病例提出了要注重结肠边缘、轮廓形态及结肠功能学的诊断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就我院近年收冶的20例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HD)的X线表现特.董及其与病理的关系。②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AHD的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③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便秘症状,X线表现与小儿Hirschsprung's病相似,惟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长度〈10cm。病理上病变段肠管神经节细胞以稀少、变性为主者4例,缺如者1例。④结论钡剂灌肠检查是AHD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成年人有慢性便秘病史者应首选钡剂灌肠检查;结肠有边缘光滑的狭窄段及近端肠管相应扩张,可提示AHD诊断。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干部.因长期便秘,腹部不适,腹部包块,腹痛来院就诊.患者追述病史时讲到自幼腹部不适,大便一次最少半小时以上,间断3~5 d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