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网膜包裹治疗肾包膜下积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报道一双侧肾脏近曲小管漏尿导致肾小球滤出液持续漏出,而出现肾包膜下积液的产现例。作者利用大网膜的血管网络所具备的强大的吸收功能。以大网膜包 裹肾脏表面,形成内引流,使肾小球滤出液被重吸收,而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2.
3.
肾包膜下积液为临床少见病,而巨大的肾包膜下积液更是罕见,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并巨大肾包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4.
肾包膜下积液(附1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肾包膜下积液10例,其中4例包膜下尿液囊肿,6例包膜下血肿。主要特点为影像学检查见肾包膜下有液性区征象,局部或全部包绕肾脏。肾包膜下积液是多种疾病肾脏的一种表现,CT检查是目前确诊最可靠的方法,应尽可能作出病因诊断,以获得理想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肾包膜下积液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肾包膜下积液,其中12例因尿路梗阻,4例因肾实质感染而形成;3例原因不明。均经CT明确诊断。结果19例肾包膜下积液中,15例针对病因治疗,即解除梗阻,控制肾实质感染后,积液均有吸收减少;原因不明予以对症治疗。积液亦被吸收。结论尿路梗阻是肾包膜下积液的常见原因,增高的肾盂压力使得尿液经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返流到肾周;急性肾绞痛因肾盂压力的急剧升高,更易形成包膜下积液。肾实质的感染也是形成积液的重要原因。在对因治疗,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后,肾包膜下积液均可逐渐被吸收。 相似文献
6.
肾包膜下积液是指肾纤维膜和肾实质之间的积血或积尿,临床少见,多为外伤、肿瘤、炎症、肾结石以及肾囊肿等疾病继发,而产褥期包膜下积液未见报道。我们曾收治2例产褥期双侧肾包膜下积液,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方珐总结国内文献报告75例及本院I例特征性病例的发病原因,提出诊断及治疗意见。结果76例患者中治愈70例,59%病因为尿路梗阻,53%治愈方法与降低肾盂压有关。结论肾包膜下积液的基础病理改变是患肾肾盂压升高,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法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肾包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治疗经过。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3例男性和1例女性患者由体外震波碎石(ESWL)引起,1例女性由输尿管镜检引起,其余2例无明显原因。同位素分肾功能检查均有患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例有高血压和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升高(Page肾)。7例均行肾包膜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随访6~24月(平均11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4周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复查血中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正常。5例患肾功能完全恢复,2例3月后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较对侧下降15%和25%。结论对外伤和医源性肾包膜下积液或积血患者要严密观察,有肾性高血压或患肾功能减退者应积极外科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腹腔镜肾纤维膜切除应为首选方法,严重患者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1例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9例,男2例,平均(37.4±6.9)岁,单侧4例,双侧7例,均为初发,患者均于治疗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结果:1例未做任何处理,予以密切随访;3例行后腹腔镜肾包膜切除术,余者行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10例患者手术顺利,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超引导下引流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6±11.7)个月2例复发,再行后腹腔镜手术。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为临床罕见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可通过B超、IVU及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首选肾包膜下穿刺引流术,如引流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后腹腔镜肾包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致肾包膜下积血或积脓类似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上尿路梗阻致肾包膜下积血或积脓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开放手术探查,1例清除陈旧性积血后行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1例清除血肿后行肾切除术,1例清除积脓引流后留置肾造瘘管待Ⅱ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上尿路梗阻致肾包膜下积血或积脓发生机制不明,影像学诊断中CT较为敏感,处理应积极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及外科引流,解除梗阻或留置肾造瘘管待Ⅱ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5~65岁,中位数52岁。结石位于右侧3例,左侧6例,双侧1例;位于输尿管下段3例,中段2例,上段5例。结石治疗前发现肾包膜下积液7例,结石治疗后发现3例,9例伴有患侧腰背部疼痛,1例同时伴有发热,就诊时间为发病后1—48h。 相似文献
13.
肾包膜下积尿的发生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尿的病因与处理方法。方法报告12例肾包膜下积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影像学诊断,7例为梗阻性积尿,3例为漏尿性,2例病因不明。首先均行经皮肾穿刺引流术。放弃治疗1例;单纯穿刺引流2例;留置双J管内引流2例,1例改行肾裂口修补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肾输尿管切除术和大网膜包裹肾脏内引流术各1例。结果10例痊愈出院,2例死于肾外恶性肿瘤。结论肾包膜下积尿病因以梗阻性为多见。CT检查有助于确定积尿范围及作病因诊断。及时行肾包膜下穿刺引流为首要的治疗选择,同时针对病因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梗阻致肾包膜下积液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梗阻致肾包膜下积液的原因与处理办法。方法:报告8例此种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所致者5例,外来肿瘤压迫输尿管、良性疾病手术后输尿管受压和放疗所致输尿管梗阻者各1例。针对梗阻原因分别行输尿管逆行插管、碎石、手术探查及肾包膜下穿剌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输尿管梗阻解除后肾包被膜下积液均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肾包膜下积液大多由泌尿系结石致梗阻而引起,也可由输尿管附近病变压迫输尿管致管腔梗阻所致。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常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产后尿潴留引起肾包膜下积液比较少见,而引起尿性腹水合并肾功能衰竭临床上更是极其罕见,尤其腹腔大量积液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容易与急腹症相混淆导致误诊,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我院收治1例产后尿潴留相关性肾包膜下积液以及大量腹水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以"突发脐周撕裂样疼痛3h"收住于我院普外科。入院查体:腹膨隆,腹肌轻度紧张,脐周压痛及反跳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7岁.因突发性上腹部及双侧腰区剧烈胀痛10天余于2005年3月18日急诊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上腹部及双侧腰区胀痛,不能平卧休息,强迫坐位,伴恶心,无呕吐及发热,无高血压,无暴饮暴食史,近期无外伤史.体检:心肺(一),腹部稍膨隆,右上腹胆囊区压痛及反跳痛可疑,双肾区叩痛及压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尿常规,淀粉酶,生化、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KUB加IVU结果除肾影增大外,余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双肾周液性暗区,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术后症状性肾包膜下积液或血肿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对286例行经皮肾镜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症状性肾包膜下积液或肾包膜下血肿,均采取局麻下B超引导肾包膜下积液或血肿肾镜穿刺套装穿刺引流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经皮肾包膜下积液穿刺引流对症状性肾包膜下积液或血肿可取得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肾包膜下血肿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27岁,农民。因“反复腰痛 15 d”入院。15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持续性腰部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当地B超示“右肾占位病变,左肾正常”。CT示“双肾包膜下积血”。血常规、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因右侧腰痛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抗炎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否认外伤、挤压伤等病史,无遗传病史,月经史无异常。查体 BP 112/75mmHg,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们及,…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49岁。因“右腰酸1个月,CT发现右肾占位5d”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体检:右肾区轻度叩击痛,余无异常。B超:右肾积水、右肾周积液、右肾皮质回声增强。CT示右肾包膜外可见弧形水样密度影,边界清楚,包裹右肾,右侧肾盂旁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右侧肾盂内似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