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2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多,其中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48例,占92.3%,伴有心、脑血管疾病44例,占84.6%;31例患者外周血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血细胞减少,占59.6%;②易误诊,24例(46.2%)患者就诊时误诊为心、脑血管等疾病;确诊后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比较常见,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其发生与慢性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但正确诊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及血常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62例人群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细胞形态异常阳性、周围血常规情况。结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93±11)g/L比(347±6)g/L、(72.34±2.82)f L比(88.27±3.32)f L、(24.52±0.96)%比(43.63±1.64)%](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23.4±0.9)%比(14.8±0.6)%](P<0.0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组MCV、HCT[(71.99±2.77)f L、(25.63±0.99)%]显著低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0.05),MCHC、RDW-CV[(348±13)g/L、(14.9±0.6)%]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细胞性贫血组MCHC、RDWCV、MCV、HCT[(441±26)g/L、(23.1±1.4)%、(134.65±8.08)f L、(91.22±5.47)%],均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231±11)×109/L比(281±15)×109/L、(122±5)g/L比(141±3)g/L、(0.48±0.06)比(0.63±0.05),(4.2±1.1)×109/L比(7.1±2.1)×109/L],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49±0.04)比(0.4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贫血患者中有着较高的MCHC、RDW-SD、MCV、HCT、淋巴细胞数量,存在较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3.
周素 《微创医学》2005,24(5):86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I,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恙虫病患者的临床及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恙虫病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均有异常,血红蛋白56g/L~90g/L,平均74g/L,白细胞(1.6~3.8)×109/L,平均2.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16例中,全血细胞减少12例,二系血细胞减少4例。骨髓象示增生性贫血4例,疑似再障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反应性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各1例。结论恙虫病部分患者可并发血液学异常,使病情复杂化,易导致误诊。血液学异常结合野外接触史及外斐氏反应阳性可明确诊断恙虫病。  相似文献   

5.
周素 《医学文选》2005,24(5):869-869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临床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甲亢、糖尿病。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8×109/L,白细胞2·6×109/L。入院后予输血等对症治疗,2 d后输注红细胞悬液4 U。由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5 d后输注机采血小板1人份。经过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考虑到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血液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0只高血压大鼠和40只正常大鼠体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水平.[结果]高血压大鼠结果为(平均值±标准差)WBC(7.61±2.04)×109/L,RBC(9.72±1.25)×1012/L,HGB(169.3±14.9)g/L,与正常对照大鼠结果[WBC(5.15±1.55)×109/L,RBC(7.62±0.80)×1012/L,HGB(142.3±9.5)g/L]比较,各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象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诊断以及高血压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选择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各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展开骨髓形态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发现,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难治性贫血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高(P<0.05);全血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所占比例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低(P<0.05).结论 在病态造血方面,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处,但是难治性贫血诊断应注意与病态造血情况结合,做出综合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诊断,则需要以骨髓形态学的红系巨变为主,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再障生血片联合雄激素(安特尔)及免疫抑剂(环孢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环孢素A、安特尔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环孢素A、安特尔的基础上加用再障生血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观察组分别为(3.7±1.0)×109/L,(77.0±29.8)g/L,(67.2±25.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0.9)×109/L,(52.6±25.1)g/L,(46.1±20.7)×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障生血片联合环孢素A、安特尔的联合治疗CAA的方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 ,男性多见 ,男女比例 1.8∶1,多数为重度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者多见 12例 ( 60 % )。伴有心、脑血管病等内科其他疾病 15例 ( 75 % ) ,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 11例 ( 5 5 % ) ,检出慢性消化道疾病者 19例 ( 95 % ) ,维生素B12 减少者 17例。用叶酸 ,维生素B12 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 ,且病情较重 ,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0例临床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并分男女二组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叶酸缺乏者有45例,VitB12缺乏者有95例,二者都缺乏者有20例,在男性患者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叶酸缺乏、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在女性患者中,叶酸缺乏导致巨幼贫者非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VitB12缺乏和二者都缺乏导致巨幼贫者未见有差异.结论 Vit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占多数,而叶酸缺乏者占少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康汉族人外周血中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T细胞和CD4-CD8-双阴性(double negative,DN)T细胞的分布频率。方法: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健康成人(〈65岁)、34例健康老年人(≥65岁)和22例免疫抑制者外周血DP T细胞和DN T细胞的分布。结果:老年组外周血DP T细胞比例1.93%±1.52%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1.23%±0.81%(P=0.05);但与成人组1.54%±1.24%相比,老年组外周血DP T细胞比例虽然有增高的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老年组、成人组和免疫抑制组外周血DP 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028±0.022)×109细胞/L、(0.024±0.017)×109细胞/L和(0.021±0.019)×109细胞/L,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成人组外周血DN T细胞比例为8.81%±5.56%,明显高于老年组的5.52%±3.49%和免疫抑制组的3.72%±1.21%(P值分别为0.012和0.000);老年组DNT细胞比例也高于免疫抑制组(P=0.025)。老年组、成人组和免疫抑制组外周血DN 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083±0.069)×109细胞/L、(0.150±0.111)×109细胞/L和(0.057±0.027)×109细胞/L,成人组外周血DN T细胞的绝对数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1)及免疫抑制组(P=0.000),而免疫抑制组与老年人比较则未见显著差异(P=0.155)。成人组外周血更常出现CD3分子表达增高(CD3high)的T细胞。与CD3分子表达正常(CD3norm)的T细胞相比,CD3highT细胞群体中包含大量DN T细胞。结论:年龄≥65岁的健康汉族老年人外周血DP T细胞未见明显增多,但外周血DN T细胞随着年龄增高而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极重度ITP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10×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72例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大剂量冲击组:静脉免疫球蛋白1g/kg.d静脉输入,连用2d;中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小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2g/kg.d,连用5d,3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滴入,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每日早晚各监测PLT一次,连续5d后改每日1次。结果大剂量冲击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LT升高到≥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5.6±3.5)h,(60.5±4.8)h,(97.4±5.1)h,PLT升高到≥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2.8±0.6)d,(5.9±0.4)d,(7.3±0.9)d,PLT达峰时间分别为(4.2±0.3)d,(7.1±0.5)d(9.8±0.7)d,PLT升高峰值分别为(308±83)×109/L,(281±81)×109/L(27±98)×109/L。结论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极重度ITP较中小剂量联合地塞松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及其他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乙肝组58例,、肝硬化组109例,以及对照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组PLT数([89.9±43.5)×109/L]明显低于乙肝组([115±59)×109/L]和健康对照组([176±55)×109/L(]P0.01)。在肝硬化组内,PLT数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S1-S4期分别为:(166.2±31.9)×109/L,(147.4±34.0)×109/L,(113.8±30.4)×109/L,(89.9±19.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增大,S1-S4期分别为(9.1±1.3),(9.4±0.8),(9.8±0.9),(10.1±0.8)(,P0.05),PDW只有S4与S3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计数及其参数MPV、PDW值对评估HBsAg阳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营养性贫血的高发群体是婴幼儿,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血色素性贫血;后者是由于体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而导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1]。以往此类贫血的实验诊断主要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  相似文献   

15.
刘薇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490-1491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胃肠道疾病和膳食不合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21例(占51.2%)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0例(占73.1%),总胆红素升高17例(占41.5%);误诊13例(误诊率31.7%)对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结论:老年人MA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治疗同时应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白血病及巨幼性贫血更准确,更全面的方法.[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涂片同时进行辅助诊断白血病及巨幼性贫血.[结果]在门诊总量8075份标本中筛选出18例白血病样本,4例巨幼性贫血样本.其中机器提示16例,2例未有提示.[结论]仪器对多形态,多变化的血细胞识别有限.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样同时,不能忽略血细胞形态检查,防止幼稚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17.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1869-1870
目的 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 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早期灌注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区域动脉灌注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6.42±3.45)× 109/L,(13.79±3.23)×109/L;血淀粉酶分别为(303.4±297.6)U/L,(155.4±195.6)U/L;灌注治疗后第1天尿淀粉酶为(487.5±121.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例病人(80%)灌注治疗后第3天腹痛明显缓解.全组平均住院时间14.3天,联合手术1例.病死率10%(1/10).结论 早期区域动脉灌注可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巨幼细胞性贫血目前仍以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效果良好,现就近年来我院诊治的23例患者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3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门诊16例,住院7例;年龄36~77岁;一般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分别有偏食、胃切除、长期慢性腹泻等病因。2 检查方法血象:全血常规检查,结果:RBC:(0.79~3.33)×1012/L、Hb:46~110g/L、PLC:(40~123)×109/L、WBC:(2.6~8.2)×109/L。中性分叶:0.48~0.72。其中8例见到5叶核。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多见。上述检查,三系减少者9例,二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髓小粒形态学变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其中难治性贫血5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8例.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及10例正常人的骨髓小粒.对他们进行有核细胞分类及形态学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小粒出现粒、红、巨核多个系统数量和形态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小粒中的原粒+早幼粒细胞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出现多个系统病态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小粒中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组织嗜碱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显著升高;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小粒造血细胞成份主要表现为红系明显增高和出现细胞明显的巨幼变.[结论]骨髓小粒细胞形态学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