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CVRNA定量检测阳性结果对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检测116例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标本。结果在116例标本中,抗-HCV( )/HCVRNA( )双阳性者83例,抗-HCV( )/HCVRNA(-)者12例,抗-HCV(-)/HCVRNA( )者21例)。两者阳性符合率为71.6%(83/116)。在HCVRNA定量阳性结果中,则有104例为HCV感染,其中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80.0%(83/104)。随着血清HCVRNA滴度的增高,抗-HCV的阳性率也增加,两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抗-HCV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应用抗-HCV和HCVRNA检测对临床上完善HCV诊断、评价抗病毒疗效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市售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对一组供、受血者血清抗HCV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未经地方血站抗HCV筛选的献血员血清抗HCV阳性率为18.57%,经筛选后为1.03%~5.24%,正常人群为1.98%,同期受血者为7.59%,抗HCV阳性与阴性献血者HCV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与20.0%。在9例接受抗HCV阳性血液的受血者中,1例患者受血前后抗HCV均为阳性,5例抗HCV及6例HCVRNA阳转,6例血清HCV感染标志阳转者中4例ALT明显较正常为高,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较重而再次住院治疗。研究还发现3例输血感染者所接受的血液中抗HCV呈低表达状态(采用ELISA检测,OD值0.22~0.39),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陈中友 《吉林医学》2013,34(15):3000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丙型肝炎的感染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HCV核心抗原、抗-HCV、HCVRNA。结果:抗-HCV阳性者66例,HCV RNA与HCV核心抗原均为阳性者53例,三种检测均为阳性者36例;抗-HCV为阴性、HCVRNA与HCV核心抗原均为阳性者1例。三种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66%、54%、63%。HCV RNA阳性患者中检测出HCV核心抗原阳性样本符合率为68.51%。结论: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重要标志,加强对其诊断有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HCV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75例HCV抗体复检阳性无偿献血者、9例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含量 ,并与HCV抗体、ALT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75例献血者中 ,HCV抗体 (+ )、ALT(-)组HCVRNA阳性率高于HCV抗体 (+ )、ALT(-)组。在 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 ,ALT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 ,且相关性显著 (r =0 72 ,P <0 0 5 )。结论 :在HCV感染的人群中 ,ALT的高低可间接反应HCV在体内的状态 ,这对安全输血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智才  杨玲霏  钟益均 《广东医学》2007,28(11):1813-1814
目的 了解脂肪肝与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脂肪肝患者及276例体检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HCV感染状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38例脂肪肝患者中共检出抗HCV阳性16例,HCV感染率为11.6%,其中10例血清标本同时检出HCVRNA.对照组相应为4例(1.4%)和2例.比较两组的HCV二项指标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04 2,O.016 5).结论 脂肪肝与HCV感染关系较为密切,HCV感染可能是脂肪肝成因之一,亦提示脂肪肝可能是慢性HCV感染向肝硬化演变的早期过渡阶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抗-HCV检测结果的比较,探讨两项检测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真空抽滤柱提取法提取HCVRNA,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结果 9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87份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5%,有66份HCVRNA阳性,阳性率为72%,结果显示HCVRNA检出率显著低于抗-HCV(P<0.01)。抗-HCV光密度值(D值)高低与HCVRNA检出率有一定关系,高D值的标本HCVRNA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抗-HCV阳性患者并不是都有病毒复制,HCVRNA才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抗-HCVD值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丙型肝炎抗体诊断(EIA)技术对30例单采浆献血员进行血清 HCV RNA、抗-HCV 同步检测,结果显示:①献血员抗-HCV 阳性率(50%)较 HCVRNA 阳性率(33%)高;②在抗-HCV 阳性标本中,OD 值在1.0以止者,HCV RNA 阳性率为86%,OD 值在0.99以下者 HCV RNA 阳性率为25%;③抗-HCV 阴性标本中 PCR 阳性率为22%;该研究表明在 EIA 检测基础上进行 PCR 测定,即节约 PCR 试剂,又可最大限度地阻断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CV及其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HCV感染及其与HBV重叠患者血清标本共179例,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n=101)、肝硬化组(n=45)和肝癌组(n=33)。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对重叠感染HCV和HBV的31例患者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患者抗HCV的总阳性率为97.8%,高于HCV RNA的阳性率(69.8%)(P〈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HC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2.2%和84.8%,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阳性率64.4%(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组的HCV RNA的阳性率为48.4%,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HCV RNA阳性率(71.6%)(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35.5%,也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阳性率(76.7%)(P〈0.01)。HCVRNA阳性组ALT异常率(60.8%)高于HCV RNA阴性组(35.2%)(P〈0.05)。结论对HCV感染相关的不同疾病患者联合检测抗HCV、HCV RNA和ALT,对于HCV和HBV重叠感染者同时检测HBV DNA,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肝血清HCVRNA和抗-HCV检出率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韧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6):640-640,64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丙肝病毒核酸 (HCVRNA)、丙肝病毒抗体 (抗 -HCV)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HCVRNA、抗 -HCV与肝功能检测。结果 :抗 -HCV、HCVRNA阳性率分别为 78.1%和 60 .4% ,抗 -HCV与HCVRNA检测的总阳性率为 86.5 %。ALT≥ 3 0 0IU/L、BI≥ 85 μmol/L的病人 ,HCVRNA与抗 -HCV的阳性检出率较ALT <3 0 0IU、BI<85 .5 μmol/L的病人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肝功能损害严重者抗 -HCV和HCVRNA阳性检出率高 ,说明HCV在体内复制 ,对肝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重复检测抗 -HCV和HCVR NA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与转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剑荣  袁利群 《当代医学》2010,16(12):79-8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9例(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RNA、抗-HCV及AST、ALT检测。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CV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AST、ALT水平。分析分别在HCVRNA大于临界值组和HCVRNA小于临界值组的病人血清中转氨酶与其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119例标本中有116例抗-HCV均为阳性,其中HCVRNA高于上限值(≥1000copies/mL)87例,二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共有70例存在ALT异常,73例存在AST异常,ALT、AST水平与HCVRNA含量对数值无显著相关性,但ALT、AST阳性率与HCVRNA大于临界值有一定的吻合关系。结论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ST、ALT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损伤情况。RT-PCR法检测HCVRNA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HepatitisCvirus(HCV)isthemajorpathogenofpost--transfusionalhepatitiswithachroniccourseinupto60%ofindividuals,leadingtocirrhosisandeventuallyto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20%ofindividuals[1'2].HCVcontainsasingleplusstrandRNAwhichissimilartopestivirusandflavivirusingenomestructures.HCVRNAcanbedetectedinsera,livertissues,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andsalivaglands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assay['-'j.Inthisstudy,theinsituhybridizationandimmunohistochemicaltechniqueusingdigoxin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 ≤ 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 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GOR是与HCV感染密切相关的宿主细胞单拷贝基因产物,本文报告了GOR抗体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的阳性率为9.42%(13/138)其中HBsAg阳性者为6.32%(6/95)抗HCV阳性者为0%(0/3),HBsAg抗HCV均为阳性者87.5%(7/8),HBsAg抗HCV为均阴性者为0%(0/32);在其它非肝癌肿瘤者中为14.29(4/28),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HCV阳转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第2代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2,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2例血透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采用ELISA2随访1995年6月~1996年12月间199例血透患者HCV阳转情况。结果 62例患者中,抗HCVIgM阳性27例(43.6%),抗HCVIgG阳性29例(46.8%),HCVRNA阳性34例(54.8%),3项至少1项阳性37例(59.7%)。HC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肾功能、HBV标志、EPO应用、CAPD史无明显差异,而在平均透时间、输血史、ALT异常、肾移植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1995年6月抗HCV阳性率为58.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7%、54.8%和50.0%。在18个月随访期间,31例阳转;156例随访1~6月,阳转14例(8.9%),67例随访7~12月,15例(22.4%)阳转,6例随访13~18月,2例(33.3%)阳转;2例阳转并转为肝硬化。结论 血透患者中HCV感染严重,输血为血透患者感染HCV的主要途径,但也存在医源性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ELISA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5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进行了检测,发现13例抗-HCV阳性,15例HCVRNA阳性,共17例患者(37.8%)HCV标志物(抗-HCV和/或HCVRNA)阳性。将这17例HCV标志物阳性患者与28倒闭性患者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CV标志物阳性患者的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15例HCVRNA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的分析表明,13例为Ⅱ型,Ⅲ例为Ⅲ型。本研究表明,HD患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这与血液透析时多次接触血液、血液透析器具以及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DNA芯片技术诊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基因芯片的制备,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病毒抗原抗体及DNA/RNA(PCR)检测方法对照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血清来自乙型肝炎患者40例,丙型肝炎患者20例和健康人40例,乙型肝炎确诊用雅培设备试剂,荧光微离子法;抗HCV检测丙型肝炎及PCR法检测HCVRNA,确诊后用健康人血清一起进行双盲混合编组,用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列;12例HCVRNA阳性血清,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8例;抗HCV阳性,HCVRNA阴性血清8例,基因诊断芯片检测阳性2例,阴性6例;40例健康人血清,乙型和丙型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可以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乙型肝炎的准确率可达80%,假阳性率低;诊断丙型肝炎的阳性率低,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