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从事京剧打击乐的55人(110耳)进行了听力调查及动态观察。利用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10耳中高频听力损伤89耳,占81%;语频听力损伤32耳,占29.1%;其中伴有高频耳鸣78耳,占70.9%。动态观察30人(60耳),均为永久性听阈阈移。高频听力损伤最早出现的频率是4kHz,并见典型“V”谷,符合噪声性聋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厂生产车间噪声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在噪声达85~95dB(A)的工厂生产车间工作的71名工人进行问诊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所有被调查的工人均伴有不同程度耳鸣、头痛、头昏、烦燥易怒、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听力损伤,随工龄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增加且程度加重。结论噪声对听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敏度下降,听阈升高;听力损伤程度与接触噪声的强度、暴露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坑道混合型噪声及随身听设备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坑道作业人员的听力防护,调查坑道作业噪声及随身听对部队官兵听觉系统的危害。方法对总参某部从事坑道作业人员73人和长时间使用MP3的人员53人进行问卷调查,除外耳鼻咽喉科其他疾病,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听力检查前脱离噪声20小时以上,在隔音室内进行纯音和声导抗检查。用Stata软件对听力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力检查发现坑道作业组出现语频听力下降3人(4.11%,3/73),平均听阈50dBHL;出现高频听力损伤30人(41.10%,30/73),频率主要为3.0kHz、4.0kHz、6.0kHz、8.0kHz高频区,平均听阈46dBHL。使用MP3的人员中无语频听力下降,高频听力损伤人数为17人(32.08%,17/53),平均听阈45dBHL。坑道作业组语频听力损失比例与长期使用MP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频听力损失两组发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坑道噪声可能引起坑道作业人员的听力下降,需进一步加强噪声防护。长期使用MP3也可引起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工业噪声对火电厂噪声作业职工听力的影响,为噪声作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华北地区的8个火电厂,按照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暴露于Leaq≥85dB噪声作业场的3312名职工进行听力损失调查。结果:3312名职工听力检测发现有865人有听力损失,占26.1%,伴语言频率区听力损失的357人,占10.8%,其中感音性聋286人;高频听力损伤的783人占23.6%。结论:电厂噪声引起听力损失,一般首先累及高频,随着曩露于嗓音时间增加可逐步累及语言频率,对听力的影响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语频听力损失以轻度多见。  相似文献   

5.
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NIHL )又称噪声性听力损伤,是由于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为典型性病理改变的一种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成年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约5% 的人口遭受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噪声性聋是世界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6.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会导致听觉系统发生进行性听力下降,产生暂时性听力性阈移或永久性听力阈移,引发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随着NIHL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氧化应激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噪声暴露后产生的大量活性氧,不仅会直接对内耳产生一系列氧化损伤,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还会对内耳产生间接损伤,并激活诸多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引起毛细胞大量凋亡,出现听力下降。随着氧化应激机制研究的深入,诸多针对性的抗氧化应激药物已被应用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治研究,本文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氧化应激机制及新出现的抗氧化防治药物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石化总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探讨噪声环境是否对其造成听觉损伤,为企业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石化厂1033名噪声环境作业人员作为调查组,同厂200名不接触噪声的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并分析年龄、工龄及噪声强度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关系。结果调查组中,排除125名非噪声性听力损失(中耳疾病,不包括中耳疾病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者,其余908名噪声作业人员中,听力正常555人(61.12%),轻度高频听力损失301人(33.15%),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 H L、但较好耳语频听阈正常者(噪声岗位观察对象)47人(5.18%),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4人(0.44%),中度噪声性听力损失1人(0.11%)。对照组中,轻度高频听力损失17人(8.50%),噪声岗位观察对象6人(3.0%)。调查组轻度高频听力损失及噪声岗位观察对象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噪声性听力损失与作业人员的年龄、工龄以及接触的噪声岗位强度有关。结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随着作业人员的年龄、工龄增长以及接触的噪声强度提高,噪声性听力损失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TP对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的保护八月作用及对耳蜗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稳态噪声暴露听力损伤模型,应用NADPH-d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ABC法,结合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研究ATP对噪声暴露致聋豚鼠耳蜗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ATP对噪声暴露豚鼠的ABR阈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P对噪声暴露豚鼠耳蜗NOS、iNO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听力学角度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噪声性听损伤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声级计测定某食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同时利用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对生产车间接触噪声的43名工人进行听力检测并同时进行外耳检查和噪声接触史调查。结果 生产车间九个机器点的噪声水平平均93.7dB(A),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受检的43名工人声导抗检测全部正常,23人听力检测异常,其中7人纯音测听呈噪声性聋早期、中期听力损伤改变,16人纯音测听正常而耳声发射不合格。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接触噪声的人群是一种有一定价值的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暴露在噪声中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关注噪声性聋的同时也要防治噪声性前庭损伤。近年来对噪声性前庭损伤的报道和研究越来越多,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已有大量数据证明噪声暴露不仅会影响听觉感知,也会影响前庭功能。但对于其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仍相对滞后,前庭功能异常与听力损失的频率区和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仍存有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噪声性前庭损伤的研究进展,从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12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对巴马香猪和豚鼠各进行单次3小时的暴露,观察比较该种噪声对两种模型动物听力损伤的特点,找到更适用于研究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8只6月龄ABR听阈正常的巴马香猪,和8只5~6周龄ABR听阈正常的豚鼠,设置4个ABR测听记录点:噪声暴露前,噪声暴露后即刻(P0)、1天(P1)、7天(P7)。全部测听结束后,取材制作耳蜗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豚鼠组在120d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后即刻的ABR阈值与暴露1天的ABR阈值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巴马香猪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豚鼠组在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7天的ABR阈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巴马香猪组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相对于豚鼠,巴马香猪耳蜗标本扫描电镜提示了更多的纤毛异常。结论120d B SPL宽频带白噪声暴露会对巴马香猪和豚鼠造成一定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巴马香猪较豚鼠表现更为明显的听力损失,且毛细胞出现了更多的病理改变,由此本研究表明在120d B SPL宽频带白噪声单次暴露3小时的条件下,巴马香猪是一个更适于白噪声与听力损伤的研究的动物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噪声性耳聋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听力损失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某两所中学随机抽取7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中学生听力损失情况,并进行纯音测听,量表评估。结果 完成问卷调查者756人,存在听力损失者41人(5.42%),其中噪声性听力损失者29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压力、睡眠、手机耳机、手机耳机音量、每天持续使用耳机时间是中学生听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机耳机是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耳机对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害较大,应加强噪声防护的宣教,提高中学生听力保健意识,以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强度低频噪声对听力及耳蜗的影响。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30dBSPL中心频率在100Hz的窄带噪声持续爆震4小时,分别于即刻、震后1天,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测,以及耳蜗形态学观察。结果经130dBSPL强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有20dB左右的暂时性阈移产生。1天后,听力有所恢复,但听阈仍然高于正常。耳蜗形态学观察到,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虽未有损伤的表现,但凋亡前期蛋白Caspase3已经出现。结论高强度的低频噪声能产生暂时性阈移和永久性阈移,但可部分恢复。噪声对耳蜗毛细胞短期虽未观察有明确的损伤,但却开启了凋亡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体内因素对噪声性听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最新的研究表明,噪声对听力的损伤不仅取决于外界噪声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而且体内因素以及内耳局部调节机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文献,讨论了物质代谢改变、神经内分泌改变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协同作用对噪声性听损伤的影响。关于体内因素对噪声性听损伤影响的研究及噪声性聋防治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域内铁矿开采加工厂工人的听力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铁矿开采加工厂中8小时等效连续噪声暴露人员,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检查,了解语频区听力损失情况及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工人的听力损失情况.结果 559名噪声作业人员中,非噪声性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65%(26/559).其余533人中,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55.72%(297/533),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2.44%(13/533);语频听力损失均发生于作业工龄3年以上人员;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总检出率工龄10年及以上组高于工龄10年以下组.结论 密云县域内铁矿开采加工厂工人听力一方面受到职业性噪声的损伤,同时非噪声性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亦较高.提示应加强对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的健康管理,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东部高原地区人群的扩展高频测听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青海东部高原地区居民的扩展高频听力状况,探讨扩展高频测听对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敏感性,为噪声性聋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青海省东部高原地区选择健康受试者共计300例为实验组,进行以高频测听为主的听力检测,同时在南京市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30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低频及言语频率上的听阈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频率的递增,高频阈值升高,测得听阈的可能性减小.但在6 kHz以上的扩展高频上,实验组听阈在个别频率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中儿童组与青少年组的扩展高频听阈在同一频率上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无噪声污染区人群的听力较之对照组实际上已经有了不易察觉的早期损伤.结论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伤首先从10~20 kHz开始,其变化是从20 kHz向10 kHz处发展.该地区人群接触脉冲噪声所致的听力微损伤造成了扩展高频听阈的升高.扩展高频测听对早期发现噪声性聋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噪声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对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害最为严重。全球约5%~12%人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噪声性聋。噪声损害初期多表现为轻度耳鸣、隐性听力损失或暂时性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耳鸣和听力损失加重,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同时引起言语识别阈提高和言语识别率减低;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眠、焦虑、眩晕、头痛等症状。因此,重视噪声性听力损害,对噪声接触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将噪声性聋的早期筛查方法归纳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高频纯音测听、言语测听、互联网筛查、耳鸣评估、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和易感基因筛查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噪声性聋发病工龄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职业性噪声暴露人员的听力状况及其剂量-效应关系,为修订国家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8小时等效连续噪声暴露人员,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排除非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有效调查1001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65.1%(651/1001),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0%,30/1001)。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6dB的阳性检出率在工龄<10年组为0.0%;高频及语频听力损失率在10年及以上各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年以下噪声暴露基本不会影响作业人员的言语频率听力;在诊断是否"职业性噪声性聋"或"听力损伤"时应考虑剂量-效应关系;建议职业性噪声性聋诊断标准中增加噪声作业工龄≥5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听力信息监控系统,应用该系统获得某军单位1、单位2、单位3应招入伍士兵听力信息基线数据,并对基线数据进行分析。方法评估及调研军事噪声听力检测入网设备及系统软硬件设备,建立军事噪声动态监控系统并与听力检测设备形成移动式局域网络,为不同营区496名即将从事高噪声军事作业的新入伍士兵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听力检查。统计学调查数据用PASW statistics 18进行分析,整体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动态听力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用该系统分3天为496名男士兵完成听力学检测,以excel表形式导出全部听力数据并分析。结果示:检测士兵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19岁,中耳鼓室图异常5人,根据GJB 2121-94分级,496名士兵中479人听力正常,17人存在听力损失;按照全频平均听阈分析,有73耳存在听力损失,其中轻度68耳,中度5耳。将496人各频率听力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示各频率听力损失水平整体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组间多重两两比较P<0.01,示3kHz和6kHz分别与其余频率听力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听力损失动态监控系统获得军事噪声作业人员听力信息数据方便快捷;基线数据提示:部分士兵在军事噪声暴露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获得精准的军事噪声听力损失数据,是进一步监控官兵听力损失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335例氧气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测试结果,了解氧气制造业噪声危害现状,为企业开展实施工人听力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本底噪声〈25 dB(A)的隔声室内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对测听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噪声性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13.21%。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程度与接触噪声工龄长短呈正相关(r=0.226,P=0.000),主要表现为高频段听力损失。生产噪声的声级不同对听力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生产噪声治理及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可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