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静脉全麻中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短小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A)组与丙泊酚-芬太尼(B)组,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和微泵注射.观察呼吸,SpO2、HR、MAP麻醉前、中、后的变化情况,并同时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时闻、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全程麻醉手术中RR、SpO2、HR、MAP无明显变化.而B组的呼吸循环功能有不同程度变化,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结论 丙泊酚-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轻,术后麻醉复苏及神志清醒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优于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其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静脉全麻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范琳  苏晖 《吉林医学》2010,31(6):793-7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静脉注射。观察组则咪达唑仑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应用静脉注射。结果: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HR增快升高,均比观察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良反应烦躁哭闹对照组较观察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小剂量的氯胺酮来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巧文 《吉林医学》2011,(9):1745-174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随机选择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小儿60例,行硬膜外麻醉协同咪唑地西泮、氯胺酮、丙泊酚术中镇静,记录镇静评分OAA/S的值,术前、术中MAP、HR、SpO2,停药后患儿OAA/S为3分以上的时间及有无躁动、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对术前、术中指标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丙泊酚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镇静及镇痛效果好,呼吸循环稳定,恶心、呕吐少,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4.
唐海斌  朱建君 《西部医学》2013,25(8):1244-1246
目的比较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在小儿腹股沟区短小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1~6岁)腹股沟区短小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10minT3、术毕时T4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氧饱和度(SpO2),术毕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均比较平稳,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A组循环较B组平稳(P<0.05),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也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小手术,相对而言,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骶管阻滞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咪达唑仑术中循环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达唑仑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成年患者分别进行丙泊酚一氯胺酮麻醉(P.K组)或咪达唑仑一氯胺酮麻醉(M.K组),麻醉过程中观察MAP、HR、SpO2、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正确回答问题时间,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P.K组注药后MAP稍升高,HR、SpO2较术前均有一过性下降(3min内恢复),M.K组注药后较术前HR、MAP稍升高,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同时间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停药后P.K组呼唤能睁眼和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时间较M.K组明显缩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效果均可满足手术麻醉,但P.K组麻醉呼吸循环平稳。术后苏醒快,更适合烧伤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滴鼻在小儿疝气手术七氟烷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疝气手术的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前30 min,仅观察组经鼻给予浓度为0.2 mg/kg的咪达唑仑溶液,之后两组均采用面罩吸入七氟烷进行诱导麻醉及维持。密切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滴鼻前(T1)、滴鼻后10 min(T2)、麻醉诱导后(T3)、切皮时(T4)、术毕(T5)、术后15 min(T6)六个监测时相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给予咪达唑仑后在气管插管时及切皮时的镇静满意率、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4监测点的HR、MAP值升高明显,观察组T4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滴鼻有助于小儿疝气手术七氟烷麻醉诱导,并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L组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时(T1)、手术开始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麻醉药的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K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在T2、T3与T1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L组和R组SBP、MAP、DBP、HR在3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T2、T3均较K组低(P<0.05)。L组和R组氯胺酮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体动反应例数均较K组减少(P<0.01)。R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L组延后(P<0.01)。3组SpO2变化、术后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应用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小儿腹以下手术无血流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更有利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咪达唑仑镇静遗忘术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社良 《浙江实用医学》2004,9(4):236-236,24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病人的安全性及其镇静和顺行性遗忘效应.方法咪达唑仑组(M组)30例在麻醉操作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对照组(C组)30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注药后5、20、30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及镇静程度分级,并根据术后24小时患者对麻醉操作及手术过程的回忆情况进行遗忘程度分级.结果咪达唑仑组除用药后5分钟MAP和SpO2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及时段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咪达唑仑组所有时段的镇静及遗忘程度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可安全地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并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氯胺酮+异丙酚)和对照组(氯胺酮),观察患儿入室前、肌注氯/咪5min后、手术开始、手术开始1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儿的RR、SpO2、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R在术中明显增快,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要短。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清醒快、可控性强,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腰-硬联合加氯胺酮麻醉组)和对照组43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氯胺酮药物剂量、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氯胺酮用药剂量、术后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9/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加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手术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是小儿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等。方法:两组患儿手术前半个小时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半小时后再注射氯胺酮5mg/kg,在患儿入睡后,开放其外周静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mg。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进行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和咪达挫仑0.2mg/kg。观察组患儿行骶管麻醉,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患儿对手术的刺激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中HR、MAP变化较小,对照组患儿HR、MAP的波动较大,SpO2均无较大差别,较稳定。观察组明显使用氯胺酮量少,清醒也较快,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儿术中管理方便,术后清醒较快,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治疗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儿术前5min、麻醉诱导时、手术操作中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以及术中体动、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麻醉诱导时及手术操作中MAP和H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在术中体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中可减轻对呼吸循环的抑制,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在地震创伤清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因地震创伤急需行清创术的伤员56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味达唑仑组(KM组)和氯胺酮组(K组).KM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这唑仑0.02~0.05mg/kg、氯胺酮1~2mg/kg,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术中据情况追加氯胺酮0.5~1mg/kg.观察记录两组伤员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诱导及苏醒时间,以及术中和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K组伤员在麻醉后各观察点MAP及HR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而KM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M组术中肢体运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比K组低(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可为地震创伤清创术提供一种安全、快捷、易于管理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前给予小儿咪达唑仑对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纳入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30 min口服葡萄糖,观察组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口服溶液。观察患儿服药前(T0)、入室前3 min(T1)、麻醉诱导后30 min(T2)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焦虑情况[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术后躁动情况[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PEAD)量表]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1、T2时的MAP和HR均较T0时均更低,T1时,观察组的MAP、HR均低于对照组,T2时,观察组的MAP、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观察组m-YPAS各项评分均下降,且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PEAD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患儿咪达唑仑可缓解术前焦虑和术后躁动,并能提升麻醉质量,有助于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并且不增加...  相似文献   

15.
马玲玲 《中原医刊》2011,(17):49-50
目的观察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按意愿分为两组,无病组38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麻醉,无痛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术前、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端血氧饱和度(SpO,)变化,同时观察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中无痛组MAP及HR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痛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结论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联合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与分析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加骶管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的血压、心跳次数、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术后镇痛作用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出现尿潴留、喉痉挛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呕吐及躁动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较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好,患儿呼吸平稳,术后麻醉持续时间短,清醒较快,可广泛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口服两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与单独口服咪达唑仑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90例(年龄1~9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C组(n=30).A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B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复合氯胺酮2 mg·kg-1;C组口服咪达唑仑0.2 mg·kg-1复合氯胺酮5 mg·kg-1.观察并记录给药前5min、给药后5、10、15、20、25和30min时的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与父母分离时间(TOS)及各组患儿能够接受静脉穿刺的比例.结果 A、B、C组患儿不同时间点HR、RR、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B、C组患儿能够接受静脉穿刺的比例分别为10.7%、85.2%和96.3%,但C组有1例SpO2轻微下降.结论 咪唑安定0.2mg·kg-1复合氯胺酮2 mg·kg-1用于患儿麻醉前用药患儿容易与父母分离,能够较好地接受静脉穿刺,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安全可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小彤  刘敬臣  赵丽妮  江朝秀 《广东医学》2005,26(12):1718-1720
目的比较在使用氯胺酮、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时口服给药法和肌肉注射给药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小儿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前口服氯胺酮(5.0 mg/kg)、咪达唑仑(5.0 mg/kg)和500 g/L葡萄糖混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0 mg/kg)和咪达唑仑(5.0 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用药前后各时段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结果观察组94%的患儿给药时合作,对照组仅有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的患儿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5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诱导用药安全可靠,其效果优于肌注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各类需行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使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两组在术前禁饮4 h,禁食8 h。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 MAP、HR术前与术中差值均低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患儿SpO2术前与术中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40.0%(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在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腹股沟区和会阴区手术的患儿60例。患儿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手术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在咪达唑仑和氯胺酮镇静后给予骶管阻滞。B组氯胺酮静脉麻醉。结果 2组患儿在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恶心呕吐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能副作用小,效果好能更好地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和会阴区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