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及并发症防治对严重胸腹伤为主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早期诊断、合理应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及并发症防治,对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84例患者急诊死亡12例(14.29%);转入重症病房12例中,死亡2例(16.67%),均死于相应并发症;急诊手术60例中,死亡2例(3.33%),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有效防治并发症,是提高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7年4月收治的胸腹联合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作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余26例经腹径路手术11例,经胸径路手术10例。结果存活30例,死亡5例,病死率14.3%,其中3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中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属于严重多发伤,伤情重,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35例胸腹联合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7年4月收治的胸腹联合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作胸腔闭式引流术9例,余26例经腹径路手术11例,经胸径路手术10例。结果存活30例,死亡5例,病死率14.3%,其中3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术中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属于严重多发伤,伤情重,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韩玉龙 《中原医刊》2009,(10):45-46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损伤类别及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剖胸加剖腹手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加剖腹手术20例,治愈27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本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创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危重,最常见的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早期手术和恰当地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危重胸腹联合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临床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在早期阶段的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急诊科诊疗的胸腹联合伤患者80例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的诊断、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数据采取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对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早期诊治手段和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其中7例为保守治疗,73例为手术治疗。有68例患者治愈,抢救成功率为85.0%,导致抢救失败的原因在于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胸腹联合伤患者的病情状况相对复杂,同时预后质量相对较差,有极高的致死率,对此类患者应该严格遵循及时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障对患者生命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5例,开放伤2例,均合并血和(或)气胸,合并休克12例。结果: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9例,经胸手术5例,先剖腹后剖胸3例。17例中治愈15例、死亡2例,术后住院2~38天,平均23.5天,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4例、切口感染3例、ARDS2例,1例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胸腹联合伤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治疗,纠正胸伤后生理紊乱,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7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经验总结.结果:I期经腹手术60例,经胸腹手术7例,合并伤Ⅰ期手术26例,Ⅱ期手术19例,治愈61例(91.1%),死亡6例(8.9%).结论: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治,缩短损伤至做手术切口时间,遵循手术优先原则至关重要,重视损伤控制理念,综合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诊断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该院收治的6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手术22例,经腹手术3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同时做胸部和腹部切口4例。治愈59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7例,5例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支持4~19天后抢救成功。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严重创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ARDS。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赵晓宏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901-4902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3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胸手术15例,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21例。治愈34例,死亡2例(6%),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积极抗休克,重症监护和防治并发症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意义和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4月~2005年4月437例濒死及危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资料。结果:多发伤占84.4%,平均存活概率(TRISS)为0.4139±0.8945;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49例(11.2%),死于感染性休克8例(1.8%),死于严重颅脑外伤16例(3.7%),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9例(4.3%),急诊救治存活率78.9%。结论:早期采取持续、正确的综合复苏措施,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及时恢复脏器有效血液灌注,预防MODS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骨折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程序。方法回顾分析了20例以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经过及转归。结果治愈16例,占80%。死亡4例,占20%,死亡原因:1例为多根肋骨骨折,骨折端刺伤右肺、肝脏、膈肌,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2例为重度颅脑损伤,死于呼吸衰竭;1例为多发骨折合并血气胸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对于以骨折为主的多发伤在急救时要做到以抢救生命为主,从根本上迅速有效地解除各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支持系统的因素,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在诊断上全面认真、细致检查、先重后轻。骨折治疗以简单有效为原则,早期治疗,争取Ⅰ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52例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特点,以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52例胸腹联合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开胸手术16例,开胸+剖腹手术18例,胸腔闭式引流+剖腹手术18例。根据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5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及第1次手术中明确诊断49例,占94.23%;膈肌破裂漏诊2例,漏诊率3.85%,死亡3例,占5.77%。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同时手术前尽快有效地纠正休克及保证呼吸、循环的功能对抢救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回顾性分析85例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发现: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85例患者中,手术14例,死亡18例(21.2%):死于颅脑伤11例(61.1%),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16.7%),死于成人型呼吸窘迫(ARDS)3例(16.7%),死于多系统和器官衰竭(MSOF)1例(5.5%).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主要死因为颅脑伤,其次为失血性休克、ARDS及其他.结果提示: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胸外科医生对颅脑合并伤应高度重视,力求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并应处理好休克与颅内高压的治疗矛盾.另外,胸脑合并伤致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31例以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死于失血性休克和MODS.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多发伤和休克,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向江侠  高劲谋  胡平  王建柏 《重庆医学》2013,(4):405-406,409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116例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资料,包括伤因、损伤情况及损伤严重度(ISS)评分,诊治经过及手术途径等。结果 116例中5例通过胸片或CT确诊,3例经伤道探查确诊,2例胸部伤道小肠脱出确诊,7例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其余99例(85.3%)"越位征"术前疑诊,手术证实。90例穿透伤中2例死亡,26例钝性伤中4例死亡,5例死于术中或术后失血性休克,另1例由于术中判断胃壁活力失误,术后3d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3例合并严重肝脏损伤术后发生胆漏,3例并发膈下感染,经膈下引流治愈。其他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越位征"结合受伤机制、特别的辅助检查和胸腹腔穿刺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而早期诊断、正确手术途径、方式及损伤控制外科的应用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该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69例,年龄16~71岁,平均37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38例.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21例合并休克.结果 经胸手术42例,剖腹手术17例,剖胸+剖腹7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1.17±9.35).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 胸腹联合伤死亡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早期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对患者快速诊断及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头部CT、胸片、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则一次性给予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两组诊断正确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确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手术干预时间、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诊断正确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9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和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腹部钝性损伤致膈肌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分布、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诊断经过及手术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其中左侧膈肌破裂29例,右侧6例,双侧1例.手术经胸6例,经腹30例,胸腹联合1例.结果:治愈34例,死亡2例(1例死于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严重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DIC,1例因严重脑挫裂伤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钝性暴力所致膈肌破裂伤情复杂,术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合并伤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46例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系统而有重点的检查和积极的抢救,本组846例患者在急诊科死亡106例,病死率12.5%;收入院740例,急诊手术692例,死亡96例,病死率13.9%,其中237例极度危重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死亡41例,病死率17.3%。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救治的前提,提高早期诊断率、合理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