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桂林市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市各医院1950~2009年疟疾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市20世纪50年代人群发病率为36.20/10000,仅1950年人群疟疾发病率为223.66/10000,以间日疟流行为主。80年代控制在0.09/10000,随着流动人口疟疾病人的增加,90年代上升到0.23/1000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地包括国内的9个省和国外的4个国家。本世纪以来人群疟疾患病率为0.02/10000。结论:该市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当地居民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患者未发现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广西南部浦北县1952—2012年疟疾防治效果,为该县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收集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患者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70年代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分别为2 882.72/10万、97.12/10万和11.64/10万,基本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20世纪50、60年代的死亡病例分别为74、21例,而后未发现疟疾死亡病例。20世纪80年代当地的疟疾病例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占83.10%(944/1 136),人群发病率为18.94/10万,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人群发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0.15/10万。结论该县自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在当地得到有效控制,但对流动人口中的疟疾患者应该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越边境靖西县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0~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年代人群疟疾发病率为96.94/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11.06/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20世纪80年代下降为1.53/万,20世纪90年代为0.40/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居民中仍然发现有恶性疟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同时有恶性疟感染者。本世纪以来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当地人群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06/万。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4):16-19
目的分析广西边远山区河池市疟疾65年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11个市、县、区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制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该市20世纪存在4种疟原虫流行和4种传疟媒介,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575.21/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经过三十年疟疾控制到1979年发病率下降至157.02/10万,1974年以后当地居民无疟疾死亡病例出现。在二十年基本消灭疟疾时期该市有9市、县、区通过考核验收,到1999年当地居民发病率为0.88/10万。2015年全市各市、县、区均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该市目前属于广西无当地疟疾流行的地区,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动态掌握我省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变化发展趋势,为制订和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自2006年在我省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州设立疟疾监测点。现将2008-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监测点及资料来源选取历史上流行强度较大的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黔西南州册亨县者楼镇和黔南州三都县九阡镇为监测点。监测资料来源为上述监测点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疟防后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监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媒介地区现阶段疟疾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全省疟区按主要传疟媒介划分为只结按蚊流行区,嗜人按蚊流行区和微小按蚊流行区,根据近五年的疟疾监测资料,分别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流行态流行态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嗜人按蚊区发病率,为4.271/万,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3.81%,血检阳性率为0.49%,病灶点以内源灶点为主,中华按蚊区发病率为0.46/万,以输入性病例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固镇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疟疾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7年的疟疾病例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固镇县的疟疾疫情从2005年开始上升后,2007年出现下降(发病率10.26/万),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的89岁,发病率最低的是0~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其次为20~29岁这个年龄;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8、9月份;疟疾诊断时间逐年缩短,从2005年的3.83 d,降为2007年的3.28 d(F=13.721,P〈0.05)。结论固镇县的疟疾防治工作应紧紧围绕有效控制传染源这一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9.
在恶性疟疾流行区,对坚持规则服用防疟药与不规则服用防疟药及不用任何防疟药进行比较,显示规则取防疟药不仅可减少恶性疟疾发作,且即使有疟疾发作者,其症状一般较轻,而不规则取用防疟药与不用任何防疟药结果一致,其疟疾发生率高,发作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3-27
目的分析桂林市6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下辖的12个县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地区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呈自然流行状况,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3种,有3种主要传疟按蚊种群存在。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5年和1961年分别为3513.46/10万和3354.91/10万,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死亡病例数分别为810例和252例。70年代恶性疟流行被有效控制。21世纪以来当地居民未发现疟疾病例。80年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90年代有4.87%的疟疾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近五年有97.47%疟疾病例在国外感染,在非洲感染的占72.73%,恶性疟占62.34%,每年均有重症疟疾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该市各县区均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属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加之气象因素等适宜疟疾流行传播,多年来均是疟疾高发地区,有“瘴疠之地”之称。上世纪50年代全省发病率曾高达2400/10万,且分别于60、70年代都发生过较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自90年代初以后全省发病率就降至lO/lO万以下,每年病例数在数百余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全世界每年出现临床症状的疟疾病例高达2.5亿,死于该病者超过10万。抗疟疾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出有效的疟疾药物,在全球消灭疟疾,成为当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邓州曾是河南省的疟疾高发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大力防治,于1990年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的标准。此后,发病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每年只有少数散在病例发生,且30%以上为输入感染病例。但在2000年后,疟疾疫情出现明显回升,为了解该病的发病特点及控制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将邓州市2000年至2009年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光荣 《贵州医药》2012,36(2):176-177
我省曾是疟疾严重流行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疟疾病例大幅度下降,流行程度明显减轻,属流行基本控制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我省某些地区输入性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时有发生,这对我省灭疟成果的巩固和保护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赣榆县人民医院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3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时间为4~9 d,平均(5.4±2.3)d;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基本恢复正常;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咳嗽、黄疸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在3~7 d消失。结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防治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2009年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全州2010年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楚雄州共计报告疟疾患者23例,年平均发病率0.88/10万.以双柏县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农民为主,全州91%的当地患者发生在双柏县。结论:2009年楚雄州的疟疾发病总体呈缓慢、平稳下降的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发病水平,年发病率为0.88/10万。结合本州的疟疾疫情现状宜采取疟疾传染源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加强双柏县疟疾老疫区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和现症患者的规范性抗疟治疗以及5-9月疟疾高发季节在双柏县老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蚊虫孳生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蚊,降低蚊媒密度,实施综合防治,同时还要加强全州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外出高疟区打工人员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本州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2008年至2011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6县(市、区)疟疾发病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7/万,以钟祥市为高(0.22/万);疟疾占传染病比例平均为0.48%,并逐年下降,每年平均递减24.78%;疟原虫血检阳性率逐年提高,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3.15倍;疟疾病例中本地病例(间日疟)占95.12%,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占4.87%;输入性疟疾逐年上升,2011年占总病例的11.11%;5~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62.9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89.76%,中华按蚊区仅占10.24%;男性发病占70.24%,男女之比为2.3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3.61%;农民、离退休和家务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自2002年后又连续4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但还应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与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梁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35-35,37
目的:分析永城市2004~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永城市2004~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分析.结果:永城市2004~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3 768例(均为问日疟),平均发病率为89.15/10万,发病呈逐年回升趋势.总发病数居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马桥镇(958/3 768)、李寨乡(684/3 768)、新桥乡(376/3 768)、双桥乡(271/3 768)、裴桥镇(207/3 768).夏秋季节为主要流行季节,8~10月发病数占疟疾总病例数的79.56%(2 998/3 768),9月发病达高峰,占31.02%(1 169/3 768).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29:1(2 122/1 646).农民和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3.12%(2 755/3 768)和21.63%(815/3 768).结论: 永城市疟疾疫情处于明显回升态势,应当加强疟疾防治的各项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近5亿人感染疟疾,疟疾为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1].联合国维和行动绝大多数部署于非洲地区,疟疾对维和人员的健康有很大影响.2007年8月,我院奉命组建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其间对维和人员疟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探究疟疾感染的规律,为今后赴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近5亿人感染疟疾,疟疾为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联合国维和行动绝大多数部署于非洲地区,疟疾对维和人员的健康有很大影响。2007年8月,我院奉命组建医疗分队,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其间对维和人员疟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探究疟疾感染的规律,为今后赴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