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注意网络功能是否存在损害。方法对确诊的35例OCD患者进行注意网络测定(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并与32名正常组的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在注意网络功能测验中,OCD组与正常组在注意的警觉网络(Alertingnetwork)的反应时(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2,P=0.011);Pearson相关显示警觉网络与HAMA显著的负相关;执行控制网络(Conflict network)与HAMD显著相关。结论 OCD患者由于注意网络存在损害导致注意的固着从而形成强迫行为,可能受到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与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注意缺陷的特征.方法 对3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GAD组)、31例强迫症患者(OCD组)与30例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NT)进行注意监测.结果 在注意网络功能测验中,OCD组、GAD组与HC组在警觉网络[(15.87±5.24)分,(26.77±4.33)分,(34.87±3.47)分]和执行控制网络[(114.84±9.64)分,(122.45±5.57)分,(96.57±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9,P=0.012; F=3.388,P=0.038);组别间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5,P=0.004);各组之间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08,P=0.000),HC组反应时在不同线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99,P=0.000);相关研究显示警觉网络与HAMD存在显著负相关(r=-0.267),执行控制网络与HAMA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1).结论 OCD组警觉网络存在损害,GAD组执行控制网络存在损害;注意和情绪的调节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错误相关负波是在错误情况下的神经认知警报信号,该脑电成分的个体差异反映了错误敏感性的不同和内部感知威胁的差异性。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错误相关负波波幅出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注意偏向是强迫症认知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强迫症注意加工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强迫症个体对负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强迫症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应用类型:Stroop方式、点探测方式、负启动方式、返回抑制方式。提出强迫症注意偏向研究的方向:关注强迫症抑制困难的潜在机制;注意偏向的特有程度;注意偏向训练对强迫症治疗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酒精依赖患者注意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酒精依赖患者注意缺陷的特征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对确诊的21例酒精依赖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和注意网络测试,并与21名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酒精依赖患者组定向网络时间[(30.4±36.9)ms]较对照组[(56.8±22.0)ms]明显缩短;执行控制网络时间[(160.6±78.8)ms]较对照组[(103.9±47.6)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警觉网络效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依赖患者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受损,提示酒精可能对额叶、顶叶等脑区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注意网络认知功能缺损的特征.方法 对100例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入院第1周和入院第4周进行注意网络功能测试(ANT).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组第1次ANT的平均反应时明显延长,正确率、定向作用和执行控制功能明显下降[如:平均反应时(867.37±272.24)ms,(668.56±136.20)ms;正确率(0.88±0.06)ms,(0.88±0.06)ms;定向作用(-217.86±198.0)ms,(-59.67±85.07)ms;执行控制功能(184.74±66.61)ms,(74.71±50.77)ms,P<0.01],而警觉网络功能则明显提高[如(151.17±198.27)ms,(50.60±67.47)ms];(2)第2次ANT成绩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与第1次ANT成绩相比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组的第2次ANT成绩的平均反应时明显缩短,正确率,定向作用,执行控制功能明显提高(P<0.01),而警觉网络功能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的注意网络认知功能存在缺陷,此缺陷可在1月内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倒班工作睡眠障碍患者注意网络受损情况。方法 对30例倒班工作睡眠障碍患者和26例规律睡眠健康对照进行注意网络测试。结果 与规律睡眠健康受试者相比,倒班工作睡眠障碍患者在警觉网络效率(P < 0.01)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方面明显下降(P < 0.01),定向网络效率、平均反应时间和平均正确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成正比(r=0.58,P=0.001)。结论 倒班工作睡眠障碍患者警觉网络和执行网络受损,定向网络保留。 相似文献
8.
9.
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强迫症患的社会功能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对符合入组标准的门诊强迫症患进行该谈及测评,共测评40例,资料齐全并列入分析36例。结论强迫症存在社会功能障碍,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神经认知造成伤害的特点以及严重程度。方法:选择70例患者和同期的35例体检健康者。在患者的神经认知测定中采用连线测验、Stroop色字词测验、韦氏记忆测验来进行功能评定,并统计比较。结果:连线检测和Stroop色字词测验中,强迫症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韦氏记忆测验,在图片回忆、再认知、长时记忆都要比对照组弱;除了再认知,其余指标强迫症都强于精神分裂症组;各项指标中,对照组明显优于精神分裂症组。结论:在神经认知方面,两者都存在缺陷,总体水平上,强迫症患者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不同临床特点对强迫症患者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Yale Brown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问卷 (MMPI) ,对 46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41例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强迫症组疑病、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男性化 女性化、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以及社会内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除癔症和社会内向两因子外 ,其他MMPI各因子分男性强迫症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P <0 .0 5或P <0 .0 1) ;强迫症患者MMPI的疑病、抑郁、男性化 女性化以及精神衰弱等因子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而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病态心理状态 ;不同性别的强迫症患者其人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迫症和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情况,以及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不同自知力患者临床症状。方法:对30例强迫症患者和32例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Y-BOCS和BPRs评估。根据Y-BOCS项目11评估自知力得分。结果:强迫症组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不同自知力得分患者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其中自知力较差(≥3分)患者分别为7例(23.3%)和20例(62.5%)。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差患者的Y-BOCS量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总体严重程度得分以及BPRS量表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好患者及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自知力较好和较差患者(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总体自知力强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强迫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的强迫体验、焦虑和抑郁等临床症状较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强迫症与焦虑症、抑郁障碍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 (rCBF)特点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强迫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13例强迫症患者、19例正常对照、7例焦虑症和 5例抑郁障碍进行脑SPECT检查 ,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的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 ,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 (P <0 .0 1或P <0 .0 5 ) ;强迫症组与焦虑症组相比 ,左侧颞枕叶和两侧枕前叶的SPECT放射性记数比值均较低 (P <0 .0 1或P <0 .0 5 ) ,而与抑郁障碍组相比 ,任一脑区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 ,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强迫症脑血流灌注与焦虑症差异明显 ,而与抑郁障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症状维度.方法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维度量表(DY-BOCS)症状清单(医生版)对139例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半数患者有1个症状维度(50.4%);有2个及3个维度的患者比例依次为24.5%和14.4%;有4~7个维度的患者则较少(5.8%、3.6%、0.7%、0.7%).患者最多的症状为对称维度(67.6%),其次为污染维度(43.2%)和伤害维度(31.7%);其他比例较少的维度依次为混合(18.7%)、身体(11.5%)、性/宗教维度(10.8%)和储藏(8.6%)维度.男性出现对称维度的比例为75.8%,显著高于女性(52.1%)(P<0.01);而女性在污染维度上的比例为56.3%,显著高于男性(36.3%)(P<0.05);男性和女性在其他症状维度上差异无显著性.早发型患者在对称维度上的比例要高于晚发型患者,分别为77.6%和60.5%(P<0.05);在其他症状维度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强迫症患者的症状维度有可能为划分疾病亚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强迫症(OCD)患者的症状维度状况.方法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DYBOCS)症状清单(医生版)对536例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5个主要因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强迫收藏观念和行为(16.17%)、强迫污染观念/强迫洗涤行为(13.65%)、强迫对称观念/强迫排序行为(12.82%)、强迫攻击性观念/强迫检查行为(10.44%)、躯体性强迫观念/重复性强迫行为(8.38%).结论 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OCD患者症状具有多维特性,维度构成与国外不尽相同,此结果可能会为中国强迫症临床亚型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氯丙咪嗪和氟西汀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氯丙咪嗪和氟西汀对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102例使用氯丙咪嗪或氟西汀治疗获临床治愈或显著进步的强迫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氟西汀组患者LSR评分显示热情与冷漠[(4.52±1.44)分],愿望与已实现[(4.26±1.05)分],两因子分显著高于氯丙咪嗪组[(3.06±1.72)分,(3.84±0.98)分](P<0.01),氟西汀组患者SDSS评分显示家庭外社会活动明显好于氯丙咪嗪组患者(P<0.05),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好于氯丙咪嗪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影响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与药物副反应得分呈负相关。结论氟西汀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与注意力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干预和训练ADHD.方法 采用Sunlight公司生产的Tetrax平衡仪,对124例6.0~ 14岁ADHD儿童及对照组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同时采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评估儿童注意力情况,分析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结果 (1)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正常儿童有差异.小学低年级组ADHD儿童在F1、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学高年级组ADHD儿童在F2-F4和F5-F6频段的傅立叶参数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初中组ADHD儿童在四个频段的傅立叶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的相关性:小学低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2-F4、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8,0.009,0.010;rs=-0.146,-0.203,-0.189),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2-F4、F7-F8存在负相关(P=0.043,0.039,0.046;rs=-0.062,-0.071,-0.112);小学高年级ADHD儿童综合注意力商数与F5-F6、F7-F8存在负相关(P=0.015,0.033;rs=-0.217,-0.172),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1、F7-F8存在负相关(P=0.037,0.045;rs=-0.051,-0.101);初中组ADHD儿童视觉注意力商数与F7-F8存在负相关(P=0.038;rs=-0.114).结论 ADHD儿童的平衡功能比正常儿童差,ADHD儿童平衡功能逐渐发育成熟;ADHD儿童平衡功能与注意力(尤其是视觉注意力)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前额叶、海马的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1H-MRS成像技术检测10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1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前额叶、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3种代谢物,计算NAA/Cr、Cho/Cr比值。结果强迫症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和左侧海马的NAA/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迫症组患者右侧前额叶NA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患者双侧海马Cho/Cr、右侧海马Ch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左侧海马的神经元活力有增高迹象,同时海马的细胞膜代谢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