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文文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6-2377
目的:探讨在中风偏瘫患者发病早期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在许昌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44例实验组患者在发病早期开始便接受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案后,实验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参照组(27.2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02,P=0.0000).结论:在中风偏瘫发病早期,为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可减轻其不良情绪,同时也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
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 《华夏医学》2003,16(5):705-706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急性脑血管病等 ,是一组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在脑中风的急性期 (通常指发病 2~ 3周内 )后约有 90 %的患者残留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 ]。因此 ,针对中风功能障碍的特点尽早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对于减轻中风后遗症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侧重于“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功能训练则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始终。通过康复护士通俗的讲解、指导、辅助和效果反馈等方法 ,为中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 ,实现康复护理的目标 ,尽可能地使功能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中风偏瘫患者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使疾病所造成的生理上、精神上、社会功能上的残疾,尽可能地康复到较好的水平。方法对96例中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通过对该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能缩短病程,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减轻残疾度。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技术,可以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明芹  史丽娟 《吉林医学》2007,28(4):544-544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存活率较高,可往往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尤其是偏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故临床上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静茹 《中外医疗》2013,(31):164-165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90例,行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护理后,90例患者恢复至轻度障碍者52例(57.8%),中度障碍者34例(37.7%),中度障碍者4例(4.5%)。结论早期对中风偏瘫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康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重,病情变化快,证候复杂,且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急性期患者经过救治、神志清楚者,存活后多存有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给患者、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负担。加强后遗症的功能锻炼、心理治疗及康复,是减轻患者致残率的关键。现将对中风患者行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方位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8w。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肢体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ADL及Fugl-Meyer均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方位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8w。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肢体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ADL及Fugl-Meyer均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70~80%)等特点。经抢救后的幸存者遗留下较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肢体瘫痪等。使病人终生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负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使致残者的残余机能得到恢复,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复生活能力,重返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实施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电针结合穴位埋线在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中的效果进行研究观察。 方法:选取于2020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在我院因脑卒中入院治疗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单独电针的治疗方法。 结果:共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肢肌力及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电针联合穴位埋线这种手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意义深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对脑卒中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治疗,可促使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残疾程度,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自力能力,对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开始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患有轻、中度抑郁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 Fulg-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表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1]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HAMD、FMA、MBI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栾瑞雪 《当代医学》2021,27(27):36-38
目的 探讨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2).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使用脑卒中偏瘫患者相应基本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的动功能,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10-113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肌力测试、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U评分、Lovett分级、ARA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想象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上肢和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自护能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1及2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步态以及平衡等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训练。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平衡、躯干控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和生活质量以及行走过程中下肢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37.61±4.36)分、(83.41±8.61)分、(80.71±9.19)分、(3.86±0.23)分]均高于对照组[(34.86±4.11)分、(76.83±7.36)分、(72.37±9.57)分、(3.66±0.34)分,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态时空参数的步速、步频和跨步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跨步时间和支撑相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悬吊疗法的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可有效优化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功能,改善其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43-146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内科就诊治疗的DPN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适当体育锻炼及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耳穴压豆治疗。两组均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神经电生理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和HbA1C水平控制达标率分别为94.29%、88.57%和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68.57%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和SCV较前明显加快(P0.05或P0.01),观察组加快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命质量A-DQOL评分较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用于DPN患者不仅能增加降糖疗效,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能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加快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