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加工过程的神经环路.方法 14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和13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视觉Go/Nogo试验范式进行fMRI扫描,要求被试对正立的三角形尽快准确地按键(Go),对倒立的三角形不按键(Nogo),比较两组被试在Go、Nogo两种不同任务下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 (1)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在Go任务下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ogo任务下的误按率晚发性抑郁症患者[(0.09±0.06)]高于对照组[(0.04±0.02)],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左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右前扣带回、左额中回、右额中回、右额上回.在No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顶下小叶、左额中回.结论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与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损害有关,其中双侧额中回、右前扣带回过度激活可能是其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心理学中有关前瞻记忆的定义,以及前瞻记忆的两种类型即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对老年人的前瞻记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本文依据1990年Einstein和McDaniel设计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利用实验室实验法及Visual Basic 6.0软件程序对老年人的前瞻记忆状况进行实验室情景下的实验和调查.结果:老年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x=0.606,SD=0.322)显著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成绩(x=0.308,SD=0.287),同时由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对认知资源的需求多,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老年人在记忆时应扬长避短,采取更多的记忆策略,尽量变时间线索为事件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症( late-onset depression ,LO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名LOD患者及16名在性别、年龄、教育年限以及血管危险因素评分均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测验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选取的感兴趣区分别对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执行功能、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OD患者执行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患者右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区及右侧前扣带束FA值较对照组减低(Ps<0.05);在病例组,左前扣带束FA值和Stroop测验C卡片耗时、耗时干扰效应量呈负相关( Ps<0.05)。结论右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区及右侧前扣带束白质微结构损害可能是LOD患者抑郁症状和执行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眶额回体积在晚发抑郁症中的改变。方法31例晚发抑郁症患者及15例正常老人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左、右两侧眶额回体积及大脑体积。结果患者组的总眶额回/大脑体积比(0.0190±0.0029)小于对照组(0.0227±0.00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发抑郁症患者的眶额回体积较正常老人减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特点,为认知功能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EBPM评分为(3.80±0.85)分,对照组EBPM评分为(4.10±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5,P=0.143),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TBPM评分为(3.33±1.09)分,对照组TBPM评分为(3.93±0.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2).结论 伴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非述情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眶额回体积在晚发抑郁症中的改变.方法 31例晚发抑郁症患者及15例正常老人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左、右两侧眶额回体积及大脑体积.结果患者组的总眶额回/大脑体积比(0.0190±0.0029)小于对照组(0.0227±0.00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发抑郁症患者的眶额回体积较正常老人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期、近期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缺陷。方法 49例健康志愿者入组健康对照组;51例近期未服药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精神分裂症组,进一步分为首发精神分裂症亚组(n=23)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亚组(n=28)。应用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实验范式测评前瞻记忆,再认法测评回溯记忆,空间广度测验测评视空间觉工作记忆,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和视空间觉工作记忆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分别为0.008、0.016和0.001),控制回溯记忆、视空间觉工作记忆等因素后,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成绩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前瞻记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5),与年龄、病程、PANSS总分及阴性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5、-0.345和-0.486,均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亚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亚组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和视空间觉工作记忆成绩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存在明显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缺陷,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记忆缺陷程度相似,精神分裂症的前瞻记忆缺陷属于原发性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女性晚发性非晚发精神分裂症的差异。方法:对50例女性晚发精神分裂症与61例非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晚发组文化程度较低,以急性、亚急性起病较多,非晚发组以慢性起病为主,晚发组以妄想、幻听、幻、焦虑抑郁、消极言行居多,非晚发组以妄想、联想障碍、行为紊乱、伤人、毁的、自笑为主要表现。结论: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传体记忆测验(AMT)、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箭头任务Stroop测验(AT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倒行掩蔽测验(BM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对60名抑郁症患者和60名正常人的自传体记忆、情绪和认知执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抑郁症组的具体性记忆明显较少,与抑郁和焦虑得分以及ATST的顺逆读所需时间和时差呈负相关;抑郁症组的概括化记忆增多,反应时间长,二者均与负性情绪得分以及ATST的顺逆读所需时间和时差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具有概括化和回忆迟缓特征,与负性情绪、认知执行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考察前瞻干扰效应的神经相关,探讨前瞻记忆提取机制.方法 进行中任务为判断两幅先后呈现的模式图片是否相同,前瞻记忆任务为检测2种线索突出性不同的模式图片,2种突出性线索图片分别与进行中任务刺激混编为2组,单纯执行进行中任务为对照组.每个被试均接受上述3组测试.观察指标为行为数据及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行为绩效未发现显著的任务干扰效应[反应时:对照组(750.29±161.33)ms,高突出组(770.94±174.89)ms,低突出组(764.79±174.12)ms,F(1.52,25.82)=0.48,P =0.57;正确率:对照组(85.89±8.07)%,高突出组(88.26±7.00)%,低突出组(87.91±7.28)%,F(1.50,25.57)=2.46,P =0.12].混编了2种突出性线索的进行中任务出现显著双侧额叶事件相关电位效应(160~240 ms),高突出线索导致右前额区出现显著事件相关电位效应(360~440 ms).结论 前瞻记忆提取以策略监控为基础,高突出性线索不仅强化前瞻记忆任务的目标保持,而且促进两类任务的切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妊娠期女性前瞻性记忆(PM)和回溯性记忆(RM)功能,了解妊娠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0~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待产的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足月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5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实施PM和RM的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PM评分为(16.84±4.89)分,对照组PM评分为(13.34±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8,P<0.05)。研究组RM评分为(15.70±5.04)分,对照组RM评分为(14.82±3.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5,P>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存在记忆功能受损,其中以PM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颅脑CT有关方面的差异,推测两者有无发病的共同基础。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45例抑郁症(抑郁症组),40例焦虑症(焦虑症组)及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症,抑郁症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明显低下,焦虑症组大脑左、右脑组织CT值为(34.01±0.43),(34.28±0.39),抑郁症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CT值为(35.81±0.52),(35.82±0.49),对照组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CT值为(36.7±0.83),(36.07±0.75),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部位各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症、焦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比正常健康人低,存在大脑额叶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5-7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及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5月19日~2017年5月19日期间选取100例睡眠质量较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睡眠质量较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且实施回顾性分析,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PSQI评分、PANSS评分以及WCST和SCWAT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总分、WCST持续性正确数、WCST错误数、STROOP反应时间、STROOP遗漏数高于对照组(P0.05),WCST完成分类数、WCST正确数、EBPM评分、TBP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进行因变量和自变量分析,可发现PSQI日间功能障碍、WCST完成分类数、教育程度均属于自变量,EBPM、TBPM为因变量(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影响前瞻性记忆,临床中需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提高其认知功能,降低夜间障碍,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前瞻性记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DSM-IV定式临床会谈量表(SCID-Ⅱ)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对98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0例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CTQ-SF除躯体虐待外,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患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分和总分(分别为97.52分,90.98分,98.32分,93.72分,94.96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9.66分,69.98分,66.26分,68.74分,68.12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共病人格障碍组的则只有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分别为85.40分,83.1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83分,67.8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障碍共病人格障碍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较正常对照组严重;童年期被虐待经历与抑郁障碍共患人格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6-18+2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前瞻性记忆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者88例,根据PSG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OSA组、中度OSA组和重度OSA组,采用团队之前使用的前瞻性记忆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任务正确数,比较各组之间前瞻性记忆的差异。结果人口学资料显示各组之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各组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TBPM)的分数,发现重度OSA组EBPM为(4.4±0.3)分,中度OSA组(5.5±0.4)分,轻度OSA组(6.0±0.1)分及正常组(6.1±0.2)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BPM有明显下降,但是各组TBPM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OSA患者EBPM存在损害,OSA程度越重,EBPM损害越明显,TBPM相对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前瞻记忆(PM)的脑区激活及神经机制.方法 共有15名健康志愿者入组,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双任务范式,包括进行中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作为刺激任务,应用GRE-EPI序列采集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 fMRI信号.应用SPM8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相对于对照任务,进行中任务主要激活双侧前额叶额极(x,y,z =6/-2,54/42,- 8/- 12,t=3.71),右侧的体感联合区(x,y,z=14,- 62,64,t=4.64)、颞上回(x,y,z=42,- 46,16,t=3.95)及旁中央小叶(x,y,z=10,- 22,76,t=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前瞻记忆任务主要激活双侧前额叶额极(x,y,z=-2/6,42/54,- 12/- 12,=3.28)及旁中央小叶(x,y,z=- 30/10,-22/-22,72/76,t=4.25),左侧中央后回(x,y,z=-38,-46,64,t=3.13)及枕叶(x,y,z=-30,-70,0,=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额叶额极(布罗德曼10区,BA10区)是前瞻记忆的关键激活脑区,BA10区内侧可能参与对外部线索的监控,支持前瞻记忆的BA10门控假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综合医院门诊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和单纯抑郁障碍的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作为诊断依据,连续纳入就诊于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和心理卫生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94例,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作为严重程度评定量表,比较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和差异.结果 连续纳入患者共94例,平均年龄为(48±18)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者45例,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共49例,两组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均以中度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平均年龄为(62±15)岁,以中老年人居多,有较多的躯体疾病(3个),HAMD-17量表评分中迟滞因子分数为10.9±3.2,提示抑郁的迟滞症状明显;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平均年龄(35±10)岁,以中青年人居多,很少伴有躯体疾病(0个),量表中核心因子分数为8.9±2.0,说明这类患者的核心症状突出.结论 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患者和单纯的抑郁障碍患者在临床特点上有显著不同,正确的认识这种差异有助于提高诊断的识别率,并决定恰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