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临床现象显示,心理因素与进食障碍的临床现象常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进食障碍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主要包括了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两大综合征。害怕发胖和对体型对体重歪曲的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爱蕊  耿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518-518,521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临床现象显示,心理因素与进食障碍的临床现象常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进食障碍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主要包括了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两大综合征。害怕发胖和对体型对体重歪曲的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简称BDD)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患,指个体有一种想象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preoccupation),如果确有轻微躯体畸形,那么病人对此的关注是明显过分的;这种先占观念会引起明显的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缺损;而这种观念不能归因于其它精神疾患(如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不满)[1].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亦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Intem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包括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情绪障碍、社会关系中断等精神障碍以及生理亚健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1-2].  相似文献   

5.
在文明国家,精神性贪食症(Bulima Nervosa:BN)已成为目前医学和社会一大难题。根据DSM-Ⅲ-R,BN的定义为:(1)反复过多进食;(2)过多进食发作期间不能控制摄食行为;(3)为防止体重增加,自己诱发呕吐,使用泻药及利尿剂,严格限制饮食及绝食,或进行激烈运动;(4)病程至少达3个月,每周平均发作2次以上;(5)长期过分担心体型和体重。患者的体重多在正常范围内,这是进食行为异常所引起的。另外,多伴有抑郁症状,性格异常  相似文献   

6.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它是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生理心理障碍[1].AN区别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特点之一是它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10∶1,且双生子研究发现同性双胞胎中女性双胞胎AN的发病率比男性高,异性双胞胎中男性AN发病率比男性同性双胞胎的比例高[2].本文主要就雌激素在AN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主观限制进食导致的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 EDs),属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限制能量摄入导致体质量显著减轻和对体质量增加或变胖的强烈恐惧[1-2].AN患者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对神经性厌食的认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5个世纪的研究与发展,神经性厌食症逐步被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所认识。然而,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与治疗仍然存在着争论,尤其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背影导致了摄食障碍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针对神经性厌食症的研究史与文化背景进行阐述与分析,促进对本病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66-1468
摄食障碍作为一个工业社会的产物,在中国也越来越凸现其上升趋势,神经性厌食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0~30岁之间,其中大多数患者(85%左右)在13—20岁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7—18岁。本文从近几年来对11例神经性厌食住院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总结了神经性厌食的护理计划和体会。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摄食小组治疗,可以起到增进治疗效果、减少消极因素影响及有利于恢复患者自信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不典型进食障碍.与一般疾病不同,进食障碍不仅表现为生理机能的异常,更多的反映出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其病因主要来自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的心理因素.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对进食障碍的病因作介绍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近年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研究的热点,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3].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网络社会问题的主要表征、网络成瘾者个性特征、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精神病学医师进行的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注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F)有助于增加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食欲。精神病科副教授Franco Vaccarino在神经精神药理学学会年会上说,此项研究的结果非常鼓舞人心,因为目前还没有治疗AN患者摄食障碍的药物。GRF是一种有效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怕胖、盲目减肥、消瘦、闭经等为特征的一类难治性精神障碍.患者体质量低于与年龄、身高相对应的正常体质量的85%(体质量指数BMI≤17.5)(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年).在欧洲年轻女性中,AN患病率为0.3%,死亡率高达10%[1],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美国精神科医生Daniel J.Carlat博士等人报告,迄今最大规模的男性摄食障碍调查显示,通常女性多见的神经性厌食在男性同性恋及两性恋者中发病率较高。作者认为这次研究的新发现表明应该针对两性恋及同性恋患者,进行有无食欲过盛等摄食障碍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贪食症(BN)是一种以暴食为主导行为的精神性进食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与遗传、生理机制、家庭、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有关。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人群的身心发育健康。因此,目前研究中对神经性贪食症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中医药干预等。这些疗法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作用于神经性贪食症各种临床症状。临床上有单独使用也有联合应用。文章就这些疗法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摄食行为对小型猪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动物无创遥测技术观察清醒活动状态下小型猪摄食前(BI)、摄食过程中(IP)、摄食后(AI)、AI2 h和AI 4h的心电图(ECG)和自主活动,并用HRV功率谱分析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与摄食前比较,小型猪摄食过程中心率(HR)、自主活动和标准化低频成分(LFnu)明显增加,RR间期(RRI)、总功率(TP)、极低频成分(VLF)、高频成分(HF)明显减少,LF/HF比值明显升高;且随着摄食后恢复时间的延长,小型猪HR、自主活动、LFnu均有所降低,而RRI、TP、VLF、HF均有所升高,LF/HF比值逐渐降低,并在摄食后2h、4h时变化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摄食行为与TP、VLF、HF、LF和LF/HF密切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亦显示摄食行为与VLF、LF/HF和TP密切相关,且VLF起主要作用.结论 小型猪摄食行为不仅影响心脏活动;而且能引起小型猪心脏自主神经控制能力发生改变,其中VLF在摄食行为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心理问题之一[1].任艳玲[2 ]研究发现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因此导致其冲动、固执、自控力差的行为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ADHD较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并且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组的药物用量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组[3].行为治疗主要包括正强化(即阳性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等[4].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尚未见对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并药物治疗ADHD的单独研究.本研究应用药物哌甲酯加阳性强化行为疗法与单独应用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对照,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8.
神经性厌食及其心身医学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种简介--一种需要高度关注的"时代病"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却常被误诊误治的心身疾病. 本文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介绍近期在"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集训中由德国专家Susanne Altmeyer博士提供的有关文献资料,并通过Askan Hendrischke教授主持进行的一次系统家庭治疗现场演示片段,展示德语国家心身医学的临床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型(PDD-NOS)共同位于一个连续谱上,在社交、语言、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行为等症状上表现出严重程度不同的一组发育障碍,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1].除这些核心症状外,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睡眠问题、饮食障碍、注意力障碍等[2].近年来随着本病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5年本科室接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息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神经性障碍与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性障碍患者脑电图改变 ,了解神经性障碍与抑郁症脑电图改变有无区别 ,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神经性障碍和抑郁症且未服精神药物的患者脑电图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神经性障碍患者脑电图异常率为 16 .3% ,其异常主要表现为α波频率、波幅和波形调节不佳 ,以θ波活动增多为主 ,并在不规则脑电图中混有少量δ活动 ,偶见θ波弥散或弥漫出现和θ波阵发出现。部分患者脑电图两侧不对称 ,各型神经性障碍脑电图异常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P>0 .0 5 ) ,其脑电图改变与抑郁症相近似。结论 神经性障碍患者脑电图改变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