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雯  夏静丹  杜持新 《浙江医学》2007,29(9):903-905
目的评价国产Boston RGPCL(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及对配戴者眼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28例(55眼)16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国产BOSTON RGPCL,半年后随访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并与配戴前进行比较。结果配戴RGPCL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9,P>0.05)。配戴RGPCL后近视屈光度半年平均增加(0.15±0.28)D(等效球镜),较配戴前明显降低(t=-24.79,P<0.05)。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趋势,配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7、3.396,均P<0.05);角膜散光(K1-K2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配戴前后眼总体高阶像差比较(包括总体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球差及高阶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3、-1.518、1.246、-1.596、1.300、0.225,均P>0.05)。结论RGPCL对近视矫正效果良好,可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对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瞳孔直径、近视度数、散光大小对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探讨高阶像差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欲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203只眼进行检查,按近视度数分为高度(>-6.0D)、中度(-3.0D~-6.0D)、低度(<-3.0D)近视组,按散光度数分为Ⅰ组(散光≥-0.75D)、Ⅱ组(散光<-0.75D),像差数据由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德国WASCA波阵面像差仪测得。对所得高阶像差值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高阶相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均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各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两个散光组的总高阶像差值和垂直彗差值差异显著(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垂直彗差与最佳矫正视力正相关(r=0.576,0.695,P<0.01),球差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580,-0.763,P<0.01)。结论瞳孔大小影响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的各类高阶像差;散光影响垂直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对欲行个体化角膜切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保留垂直彗差而完全矫正球差可能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学辉  易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91-192,202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不同阶段的矫正及治疗作用。方法:对RGPCL的圆锥角膜患者共30例54只眼,根据圆锥角膜病变区的角膜地形图的弧度范围(47D~62D之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人工检影验光等检查,将圆锥角膜分为轻、中、重度3个不同阶段,分别观察使用RGPCL后其矫正视力变化,并定期随访最好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眼部健康情况。结果:28例(52只眼)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通过使用RGPCL获得相对良好的矫正视力在0.6~1.0之间及病情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缓解;未发现眼部其他明显的并发症,1例(1眼)因配戴后无法适应放弃使用,1例(1眼)因病情变化矫正视力下降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结论:RGPCL在改善轻度、中度、部分重度圆锥角膜眼的矫正视力及缓解病情的发展上有一定作用,对于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如能首先采用RGPCL来改善矫正视力及缓解病情的发展,延缓手术时机等,科学合理的长期配戴RGPCL,能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群中圆锥角膜的发病现状和长期佩戴RGPCL对圆锥角膜的防治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间至我科就诊且发现屈光不正的青少年患者中,利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眼底检查和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查。共检出64例圆锥角膜患者,对上述64例患者予以长期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和长期随访。结果 (1)1435例屈光不正患者中,发现64例(117只眼)临床期圆锥角膜或亚临床期(潜伏期)圆锥角膜患者,患病率为4.46%;其中,单眼患者11例,双眼患者53例,64人中有7例双眼病变分类不同。按照其临床分级,53眼为亚临床期(可疑),40眼为轻度,24例中度。(2)通过一年的观察随访,38例接受戴RGPCL矫正视力的患者病情均未进展至重度或完成期,佩戴一年后患者视力较佩戴前有所恢复、角膜散光有所降低(P0.05),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特征、平坦K值、陡峭K值、平均K值等指标则变化不大(P0.05)。(3)26例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在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期间,其中3例患者病情进展并中途配RGPCL矫正视力,患者前后平均矫正视力略有下降,陡峭K值有所上升(P0.05),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特征、平坦K值、平均K值等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青少年人群中圆锥角膜的患病率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存在视力下降、近视加深较快、高度散光的人群可能患有圆锥角膜。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视觉质量并延缓病情进展;即使是对于亚临床期的圆锥角膜病患者,也应尽早佩戴RGPCL防止其进展为临床期圆锥角膜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视眼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近视眼患者46例(87只眼),均配戴RGPCL进行视力矫正。配戴3个月内,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在4 mm直径人工瞳孔下测量和矫正RGPCL配戴眼的残余像差,同时对2、4、8、16、32cpd五个空间频率下MTF值、CSF值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配戴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结果与配戴RGPCL残余像差矫正前相比,矫正后患者近视眼总像差RMS值、总低阶像差RMS值、总高阶像差RMS值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配戴RGPCL残余像差矫正后近视眼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残余像差矫正前后CS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在4 mm瞳孔直径下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可以减小残余像差,获得理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眼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圆锥角膜患者20例,配戴RGPCL一个月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并闭环矫正4 mm瞳孔直径下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的残余像差。测量并计算残余像差矫正前后对比敏感度功能(CSF)值(空间频率2、4、8、16、32 cpd)。根据残余像差矫正前后的波前像差值,计算调制传递函数(MTF)值(空间频率2、4、8、16、32 cpd)。计算各个空间频率的MTF获益值和CSF获益值。 结果 与残余像差矫正前相比,残余像差矫正后,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有提高(P<0.001);在2、4、8、16 cpd空间频率下,CSF值有提高(P<0.05);在32 cpd空间频率下,残余像差矫正前后CS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低空间频率(2 cpd)和中空间频率(4、8、16 cpd)下,CSF获益值与矫正前残余总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1、0.552、0.711、0.783,P<0.05);高空间频率(32 cpd)下,CSF获益值与矫正前残余总像差RMS值无关(P>0.05)。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残余像差矫正后,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MTF获益值逐渐增加,中空间频率CSF获益值高于低、高空间频率。 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在4 mm瞳孔直径下,残余像差对眼球光学质量及低、中频的空间CSF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性高透氧性接触镜(RGP)对圆锥角膜视力矫正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4例(44只眼),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验配RGP、评估适配状态并检查矫正视力,将配戴RGP后的矫正视力与配戴框架眼镜后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圆锥角膜患者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为0.62±0.14,RGP视力0.82±0.1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框架眼镜与RGP对圆锥患者视力均有提高(P<0.001),但RGP矫正效果要好(t=9.008,P<0.001),并且持续配戴矫正效果仍然很稳定。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采用高透氧性RGP矫正后,视力显著提升,视觉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3~6岁高度近视儿童36例(64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指导他们配戴RGPCL。观察患儿配戴RGPCL的适应程度,随访2年;观察患儿的视力提高情况、屈光度发展情况,并与患儿自身使用框架眼镜,在自然瞳孔下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患儿配戴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为0.38±0.29,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为0.49±0.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P<0.05)。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矫正视力为0.60±0.30,与2年前比较,差异明显(t=11.23,P<0.05)。配戴RGPCL 2年后,陡峭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曲率、眼轴长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儿的屈光度,在配戴RGPCL前及配戴RGPCL 2年后,分别为-6.42±2.47D、-6.78±2.21D;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婧媛  李淑琴  万婧 《海南医学》2023,(20):2954-2958
目的 研究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患者应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咸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1例262眼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程度散光分组,其中低散光组61例122眼,中散光组53例106眼,高散光组17例3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FS-LASIK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BCVA)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有效性指数、残余屈光度;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高阶像差(包含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BCVA、术后3个月UCVA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高散光组患者的残余屈光度为(-0.289±0.027) D,明显高于中散光组和低散光组的(-0.253±0.026) D、(-0.159±0.021) D,且中散光组残余屈光度明显高于低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ose-K RGP镜对圆锥角膜患者的矫正效果并分析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视力改善方法。方法应用Orbscan角膜地形图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联合确诊为圆锥角膜的患者37人58眼,验配Rose-k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并与其最佳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进行对比,进行一年内随访,观察其配适状态,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视力改善情况等,并分析其结果。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27.6%,配戴硬性接触镜的患眼矫正视力≥0.6者占86.2%;配戴框架眼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7.0%,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患眼矫正视力≥1.0者占36.2%。48眼(82.8%)为理想或可接受的三点接触的配适状态,6眼(10.3%)为可接受的顶点离开的配适状态,4眼(6.9%)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配适状态。配戴Rose-kRGP 1年后,所有患眼均配适状态稳定,视力改善情况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使用镜片获得的舒适度和清晰度得到了每例患者的认可。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ose-k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能获得良好的配适状态、理想的矫正视力、舒适度和安全性,对圆锥角膜的进展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眼弱视眼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前后视觉行为的变化。 方法 分别测量10名单眼弱视患者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弱视眼高阶像差前后的视力(visual acuity, VA)及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阈值,并分析视力和对比敏感度阈值的变化。 结果 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视力提高(P=0.005);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对比敏感度阈值降低(P<0.001),这一进步主要发生于24 cpd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 SF)上(P=0.018)。 结论 弱视眼在矫正高阶像差后视觉功能提升,高阶像差的存在对弱视患者高空间频率上对比敏感度功能的下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HTK〗了解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探讨近视程度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HTW〗方法〓〖HTK〗应用Ray Tracing原理设计的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检测104例104只青少年近视眼,等效球镜为[(-3.98±2.50)D]的角膜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下测量3~6阶Zernike系数,计算各阶均方根(RMS)值、3~6阶总RMS值、球差(Z04,Z06)及彗差(Z-13,Z13,Z-15,Z15)RMS值,并分别与屈光度进行相关分析。〖HTW〗结果〓〖HTK〗受试者球镜平均为(-3.72±2.36)D,柱镜平均为(-0.77±0.62)D,角膜总高阶像差(3~6阶)的RMS值平均为(0.413±0.134)μm,3阶至6阶的各项Zernike系数大致呈递减趋势(4阶球差Z04除外),所有角膜的Z04(4阶球差)值均为正值,平均(0.272±0.086)μm。近视屈光度大小与角膜总高阶像差、各阶像差的RMS值无相关性,但水平彗差(Z13)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P<0.01)。彗差作为主导像差的频率在高度近视组略增加,而球差是角膜像差中最主要的像差(约占80%),且不随屈光度的变化而变化。〖HTW〗结论〓〖HTK〗在青少年近视中,角膜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仅个别Zernike系数与近视程度有相关性,球差是角膜像差中最主要的像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柱镜≥-1.0D的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82例,130眼)和常规LASIK(77例,118眼)治疗,比较术后3月、6月及1年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各时期,虹膜定位组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残余散光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高阶像差各项均低于常规组,其中术后3月两组RMSh、Coma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两组RMSh、Coma、Trefoil、RMS3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RMSh、Coma及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除Trefoil)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各项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及暗光+眩光状态下所有频段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有效治疗近视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4.
Phototherapeutickeratectomy(PTK)hasbeenawel1--establishedmethodforthetreatmentofkeratOPathy['--']and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hasbeenproved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myopia.ButnoreportswereavailableonPTKcom-binedwithPRKtotreatmyopicpatientswithcornealscars.1PATIENTSANDMETHODSFromJune,l996toMay,l998,24myopiccas-es(30eyes)withcornealscarswerelncludedinthestudy.Meanagewas32.7years(agerangingfrom17to60y).Theyincluded10men(l2eyes)andl4women(18eyes).Meancourseofdiseasewasll.3y(rang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于行近视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76例(147眼)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进行LASIK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度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141眼(95.9%)术后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其中55眼(37.4%)较术前BCVA提高1行以上。134眼(91.2%)散光度数为(-0.01±0.45)D,散光轴向平均较术前偏斜5.1度,散光矫正率99.3%。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动、静态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对2002年2月~2002年6月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37例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共73眼)进行了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裂隙灯,散瞳眼底,散瞳检影验光,角膜地形图,动、静态对比敏感度0.7、1.4、2.7、5.5、11、22频率段的观察。结果LASIK术后1个月动态对比敏感度和静态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普遍下降,静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P<0.01)和22cpd(P<0.05)有显著性下降,11cpd最敏感;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则在5.5(P<0.01)、11cps(P<0.05)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1cps最敏感;≥6.25D近视组和≥2DC散光组下降更明显。术后3个月,动、静态对比敏感度各频率段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继续提高。静态对比敏感度所有频率段均超过术前水平(P<0.01),而动态对比敏感度在2.7、5.5、11cps(P<0.01)超过术前水平,≤6.0D近视组和<2.0DC散光组提高更明显。频率越高,提高率越大,以22cpd和22cps最明显。而≥2DC的散光组,动态对比敏感度在术后6个月无显著提高,且1.4cps段还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LASIK术后病例确实有暂时的对比敏感度下降,但是在术后3个月可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利用检影验光在筛查与诊断圆锥角膜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利用检影验光观察瞳孔区影动形态异常方法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病例32例53只眼,经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明确诊断是否相符,并对诊断不符合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检影验光筛查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32例53只眼中,经角膜地形图仪确诊圆锥角膜27例43只眼,不符合5例10只眼,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与散光,高度不规则散光引起的异常检影影动干扰所致。检影验光未诊断为疑似圆锥角膜的11只眼中,经角膜地形图仪确诊圆锥角膜4只眼,不符合的主要原因为圆锥角膜病变程度轻,病变位于周边角膜及散光度数较低,检影异常影动不明显。[结论]在角膜地形图检查对高度近视散光人群普查难以实现时,检影验光中影动形态异常反映了圆锥角膜的主要特征,对筛查圆锥角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20例2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各60例120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佩戴;RGPCL组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佩戴,佩戴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屈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眼部感染、角膜及结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相较于框架眼镜,RGPCL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可有效矫正散光,控制近视进展,防止弱视,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