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8(AQP8)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浸袭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维吾尔族宫颈炎患者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36例,宫颈癌9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对其中10例宫颈炎和27例宫颈癌进行AQP1和AQP8 mRNA和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化对全部宫颈癌患者98例、CINⅢ36例及宫颈炎42例AQP1微血管密度和AQP8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AQP1和AQP8在宫颈炎、宫颈癌早期(Ⅰb或Ⅱa期)及晚期(Ⅲ期)均有表达。宫颈炎组和宫颈癌早期、晚期组AQP1和AQP8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1微血管密度和AQP8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炎、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QP1和AQP8在宫颈癌发生、侵袭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4(AQP1、AQP4)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QP1和AQP4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Ⅰ级、10例CINⅡ级、8例CINⅢ级组织及4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特点。结果:AQP1主要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它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Ⅱ、Ⅲ级组织及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10.14±1.48、10.61±1.23、10.46±0.92、10.64±0.52和11.85±2.74,宫颈鳞癌组织AQ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FIGOⅡ期宫颈鳞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指数(13.15±2.38)明显高于I期(11.06±2.68)(P<0.05),肿瘤伴淋巴结转移者AQP1表达指数(13.37±2.91)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11.30±2.50)(P<0.05);AQP4主要于鳞状上皮细胞以及肿瘤细胞表达,它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Ⅰ、Ⅱ、Ⅲ级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3.26±0.99、3.79±1.22、3.68±1.47、3.92±1.48和4.23±2.03,宫颈鳞癌组织AQP4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AQP4表达指数(5.32±1.69)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3.84±1.02)(P<0.05);AQP1和AQP4于肿瘤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QP1、AQP4过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变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分别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Liu FY  Xu XM  Liu YZ  Wu YL  Wu D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627-63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共14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E6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48例患者中,HPV16阳性共37例,其中慢性宫颈炎5例、CINⅠ6例、CINⅡ~Ⅲ11例及宫颈癌15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4、0.6±0.4、1.8±0.6及2.4±0.6;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3%及84%。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及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CINⅠ组织,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s=0.62,P<0.05)。结论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RNA(hTERC)基因的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2例宫颈癌,66例CIN,3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组织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C基因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2.94%、16.67%、41.18%、78.38%和83.3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1、CIN2、CIN3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82%、16.67%、41.18%、86.49%和91.6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病变组织中hTERC基因和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 hTERC基因和P16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间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宫颈病变中hTER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hTERC)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8例宫颈癌,28例CINⅢ,10例CINⅡ,6例CIN Ⅰ及2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hTERC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16.7%、20.0%、71.4%和100.0%,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乳头瘤病毒(HPV)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在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旨在提高宫颈癌及癌变前的诊断率。方法:将207例患者分为5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CINⅡ组38例;CINⅢ组35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4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HC)方法检测其HPV表达。结果:HPV总检阳性出率为44.9%,在慢性宫颈炎(对照组)、CINⅠ~CINⅢ组以及ICC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刖为22.0%、36.6%、50.0%、57.1%和65.1%。HPV感染与CIN及ICC关系密切;慢性宫颈炎、CINⅠ~Ⅱ组HPV显著低于CINⅢ和ICC,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检测高危HPV是早期诊断CINⅢ及ICC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在宫颈癌及癌变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68例原发性宫颈癌,67例CIN及29例慢性宫颈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TSLC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45例异常甲基化(66.2%),其中鳞癌67.8%(40/59),腺癌55.5%(5/9);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29例可见异常甲基化(43.3%);29例慢性炎症组织中2例甲基化(6.9%);将鳞癌、腺癌、CIN与慢性炎症比较,鳞癌与CIN比较,CINⅡ~Ⅲ与CINⅠ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CIN比较,鳞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宫颈癌组51.5%(35/68),CINⅠ23.1%(6/26),CINⅡ~Ⅲ41.5%(17/41),慢性炎症组17.2%(5/29);TSLC1甲基化与HPV感染相关性比较,CI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导致TSLC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它与HPV之间的关系提示TSLC1基因可能是宫颈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AQP5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正常宫颈、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QP5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相对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16,P=0.000);其表达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12%、23.18%和36.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4,P=0.000);AQP5过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r=0.351,P=0.008),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无关。结论:增强的AQP5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恶性转化和宫颈癌发生有关,有望为宫颈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组织中p16和CDH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变化,评价该指标在宫颈癌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CINⅠ40例、CINⅡ~Ⅲ40例、宫颈癌40例组织中p16和CDH1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取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结果:(1)p16和CDH1甲基化在正常组未见表达;(2)p16、CDH1甲基化阳性率:CINⅡ、Ⅲ组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2.5%,P<0.05; 35.0%vs 5.0%,P<0.05),宫颈癌组高于CINⅡ、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22.4%,P>0.05;57.5% vs 35.0%,P>0.05);宫颈癌组高于相应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vs 2.5%,P<0.05;57.5% vs 5.0%,P<0.05);(3)p16和CDH1甲基化总阳性率(任何一个基因出现甲基化即为阳性):CINⅡ、Ⅲ组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vs 5.0%,P<0.05),宫颈癌组高于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 vs 40.0%,P<0.05)。结论:p16和CDH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它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的正常体检者、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各50例;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S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SM-1表达情况。结果: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均提示与正常组织、宫颈炎和CIN相比,宫颈癌患者ESM-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不同发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其表达水平不同(P<0.05)。结论:ES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ESM-1有望成为监测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c-IAP2和Caspase-3在44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和CIN中NF-κBp65,c-IAP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aspase-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3个指标在CINⅠ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在CINⅡ~Ⅲ中NF-κBp65,c-IAP2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aspase-3的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NF-κBp65,c-IAP2,Caspase-3在宫颈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NF-κBp65,c-IAP2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低于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F-κBp65与c-IA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p65,c-IA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宫颈癌中NF-κBp65、c-IAP2高表达而Caspase-3低表达可能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2、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鳞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2和E-cadherin在4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3,P=0.000;χ2=43.169,P=0.000)。宫颈鳞癌Twist2、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03)。对照组、CIN组、宫颈鳞癌组间Twist2、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225,P=0.000;F=299.112,P=0.000)。结论:Twist2、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转化过程,联合检测Twist2与E-cadherin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栽体介导抑制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l)表达,探讨Pinl对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pGPU6/GFP/Neo—Pinl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至宫颈癌细胞SiHa中;实验设3组:实验组(SiHa/pGPU6-PinlsiRNA组)、阴性对照组(SiHa/pGPU6-con组)和空白对照组(Si-Ha)。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inl的表达;M1Tr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转染SiHa/pGPU6.PinlsiRNA的SiHa细胞中,Pinl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68.1%和54.8%,细胞增殖显著抑制。TUNEL显示典型细胞凋亡特征,SiHa/pGPU6-PinlsiRNA组的凋亡指数(AI)为(29.6±14.58)%,显著高于SiHa/pGPU6-con组[(8.44±5.65)%]和空白对照组[(5.34±4.47)%](P〈O.05)。SiHa/pGPU6.Pinl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0.95±16.47)%,显著高于SiHa/pGPU6-COIl组[(6.18±6.10)%]和空白对照组[(5.95±4.99)%](P〈0.05)。结论:RNA干扰技术能特异高效的抑制Pinl基因的表达,Pinl基因的下调能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提示Pinl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宫颈CIN3患者37例、宫颈癌患者37例(Ⅰ期患者21例,Ⅱ期患者16例)及对照组患者34例(宫颈细胞学正常)进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宫颈体积、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及阻力指数RI),同时对宫颈血管进行分型。结果Ⅰ期、Ⅱ期宫颈癌组宫颈体积、VI、FI、VFI均明显大于CIN3组及对照组,RI明显小于CIN3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宫颈癌组宫颈体积、VI、VFI大于Ⅰ期宫颈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IN3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体积、VI、FI、VFI及RI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分型显示,宫颈癌以Ⅲ、Ⅳ型血管为主,CIN3以Ⅱ型血管为主,对照组以Ⅰ型血管为主。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地反映宫颈的血供状态,为CIN3及宫颈癌分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1035例患者,用HCⅡ方法检测其HR-HPV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0.00~1.00)、低度载量组(1.0~10.00)、中度载量组(10.00~100.00)、高度载量组(100.00~1000.00)和极高度载量组(≥1000.00);将病理结果按照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慢性黏膜炎和挖空细胞)、低级别病变组(CINⅠ)和高级别病变组(CINⅡ、CINⅢ)。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病毒载量和CIN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黏膜炎、挖空细胞、CINⅠ、Ⅱ、Ⅲ的HR-HPV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感染率)分别是2.70(58.22%)、56.00(79.07%)、88.05(79.66%)、323.90(93.27%)和364.07(92.47%),基本呈递增趋势。CIN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低级别病变组和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和极高度载量组)对于病理阴性组的危险度(OR值)依次递增:低级别病变组0.677、2.406、2.893和2.943;高级别病变组2.177、4.262、6.354和20.177。结论:CIN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有关,病毒载量越高,CIN发生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