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达短发夹状RNA(shRNA)的mU6/survivin质粒转染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后,对OVCAR3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OVCAR3细胞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按不同比例转染OVCAR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根据转染效率最高时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的比例,将mU6/survivin质粒转染入OVCAR3细胞。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RT-PCR技术检测3组OVCAR3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3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50%抑制浓度(IC50)。结果pEGFPC2质粒与脂质体按1∶2比例转染OVCAR3细胞时其转染效率最高,达23.6%。将mU6/survivin质粒与脂质体也按1∶2比例转染OVCAR3细胞24h后,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细胞survivin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81±0.05、0.79±0.12、0.26±0.04,转染组survivin mRNA相对含量下降至未转染组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组转染24h后,细胞凋亡率为(31.9±1.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的(4.9±0.7)%和脂质体组的(5.6±0.5)%(P=0.000);转染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G2/M期减少,分别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组、脂质体组、转染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分别为(0.305±0.032)、(0.157±0.031)、(0.019±0.001)μmol/L,转染组OVCAR3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降低为未转染组的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shRNA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survivinmRN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了卵巢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EM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处理JAR和JEG-3两种人绒毛膜癌细胞株,MTT法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q PCR法检测Notch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后JAR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DAPT能抑制JEG-3、JAR细胞生长,10μmol/L和15μmol/L DAPT作用48h开始分别抑制JEG-3和JAR细胞生长(P0.05),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JEG-3细胞中,1μmol/L和10μmol/L DAPT作用组中Notch1 mRNA表达下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R细胞中,10μmol/L和15μmol/L DAPT作用组中Notch1 mRNA表达下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T能上调JAR细胞中E-cad表达。结论:Notch信号通路和EMT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或可成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源性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对子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经 PCR 扩增回收 HPV16 E7基因片段,将正确的 E7基因片段插入到穿梭质粒 pAdrTrack-CMV 中,与骨架质粒 pAdEasy-1在大肠埃希菌 Bj5183中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人胚肾细胞株 HEK-293细胞,包装表达 E7基因的腺病毒,然后转染 HPV18阳性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 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后 HeLa 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吸光度(A)值表示;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 HeLa 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 D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 HEK-293细胞中,可以收获高转染效率的腺病毒。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HEK-293细胞和 HeLa 细胞中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提取 HEK-293细胞 RNA,RT-PCR 技术可以检测到 E7基因的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 HeLa 细胞的 A 值最低为0.38±0.02,最高为0.96±0.01,分别与转染前的0.27±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12h后,S 期细胞占(36.0±2.0)%,转染24h 后为(49.9±4.2)%,分别与转染前的(26.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前、后细胞周期蛋白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4%、5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 HPV16 E7基因的腺病毒可转染子宫颈癌 HeLa细胞,并在 HeLa 细胞内表达,HPV16 E7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影响 HeLa 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促进 HeLa 细胞增殖,可望用于治疗宫颈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 (RRM2 )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脂质体为载体 ,将人工合成的分别位于RRM2mRNA核苷酸序列第 6 2 6~ 6 4 5 (编码区 )和第 15 72~ 15 91(3′端非编码区 )位点且全程硫代修饰的两条ASODN片断 (前者称ASODN1,后者称ASODN2 )导入JAR细胞中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免疫印迹法和RT PCR技术检测ASODN对RRM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ASODN1对JAR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效应 :10 0nmol/LASODN1作用后JA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 (8 10±1 18) % ;随着ASODN1浓度的增加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ASODN1浓度为 4 0 0nmol/L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2 7 70± 3 6 8) % ,与ASODN1浓度为 0时 [(0 16± 0 12 ) %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0 )。 2 0 0nmol/LASODN1作用 2 4h后 ,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13 98± 1 4 5 ) % ;4 8h[为 (18 90±4 85 ) % ]达到高峰 ,72h抑制作用 [为 (19 5 3± 5 0 0 ) % ]不再明显增强 ,分别与作用时间为 0时 [(0 16± 0 31) % ]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0 0 )。 (2 )JAR细胞RRM2蛋白和mRNA的表达 :2 0 0nmol/LASODN1作用 12h ,RRM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活性及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CaBP-D28k)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0,10-10,10-9,10-8,10-7mol/L)1α,25-(OH)2D3处理体外培养人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分别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应用溴化四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DR、CaBP-D28k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1α,25-(OH)2D3对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无影响。以不同浓度1α,25-(OH)2D3处理细胞12 h,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1α,25-(OH)2D3组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以10-7mol/L1α,25-(OH)2D3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处理6h,12h后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处理24h,48h后细胞VDR、CaBP-D28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α,25-(OH)2D3不影响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1α,25-(OH)2D3可能通过VDR上调人输卵管上皮细胞CaBP-D28k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卵泡发育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腹腔注射6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的未成年SD雌性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GC)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电子显微镜对未处理的颗粒细胞进行鉴定,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0-6 mol/L、10-5 mol/L、10-4 mol/L)对GC中Fas表达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大鼠卵巢GC活细胞数可达80%-8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GC中Fas蛋白表达随米非司酮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阳性表达率10-6 mol/L组(0.290±0.065)、10-5 mol/L组(0.364±0.075)和10-4 mol/L组(0.557±0.067)与对照组(0.194±0.082)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间也均有差异(P<0.05)。结论:调节颗粒细胞表面凋亡因子Fas蛋白的表达可能是米非司酮诱导颗粒细胞凋亡、抑制卵泡发育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Yu R  Zhang Y  Cai JT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0):692-695
目的 通过研究乙酰肝素酶(Hpa)在绒毛膜癌高、低侵袭力细胞系及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与绒毛膜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不同侵袭力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和JAR的体外侵袭能力;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Hpa蛋白在不同绒毛膜癌细胞系及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JEG-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91±17)个]较JAR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06±13)个]明显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a蛋白在绒毛膜癌细胞JEG-3、JAR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3)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JEG-3细胞和JAR细胞中均可检测到Hpa蛋白,JEG-3细胞中Hpa蛋白的表达量(1.560±0.180)明显高于JAR细胞Hpa蛋白的表达量(0.610±0.170),绒毛膜癌细胞系中Hpa蛋白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Hpa蛋白的表达量(0.190±0.008),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Hpa蛋白的表达量与绒毛膜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呈正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 Hpa蛋白在绒毛膜癌细胞中表达较正常绒毛组织高;Hpa蛋白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随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加其表达上调;滋养细胞产生过量的Hpa对基底膜蛋白的水解作用在绒毛膜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β在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导入外源性人类全长雌激素受体(ER)β cDNA 后,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系Es-2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将带有 ERβ cDNA 的质粒 pRSV-ERβ和对照空质粒 pRSV分别转染 ES-2细胞(分别命名为 ES-pRSV-ERβ、ES-pRSV 细胞),RT-PCR 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ERβmRNA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流式细胞仪监测 ES-2、ES-pRSV、ES-pRSV-ERβ细胞在雌激素作用下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的变化,并观察 ES-2、ES-pRSV、ES-pRSV-ER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的成瘤和种植瘤的生长情况,分别将裸鼠命名为 ES-2、ES-pRSV 和 ES-pRSV-ERβ组。结果ES-pRSV-ERβ细胞稳定表达 ERβ mRNA 和蛋白,而 ES-pRSV 和未转染的 ES-2细胞均未检测出 ERβmRNA 和蛋白的表达条带。ES-pRSV-ERβ细胞在体外的增殖速度明显落后于未转染的 ES-2和 ES-pRSV 细胞,雌激素作用7d 后,未转染的 ES-2细胞的吸光度值为0.78±0.05,ES-pRSV 细胞为0.81±0.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ES-pRSV-ERβ细胞的吸光度值为0.53±0.07,明显低于 ES-pRSV 和未转染的 ES-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接种第24天,ES-pRSV-ERβ组的种植瘤平均体积为(2868±879)mm~3,低于 ES-2组的(3603±724)mm~3和 ES-pRSV 组的(3913±624)mm~3(P<0.05)。未转染的 ES-2、ES-pRSV、ES-pRSV-ERβ细胞 S 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37±9)%、(39±10)%、(20±5)%,ES-pRSV-ERβ细胞分别与未转染的 ES-2、ES-pRSV 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表达 ERβ的 ES-2细胞体内、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减弱,ERβ以雌激素依赖方式使 ES-2细胞周期中 S 期细胞比例减少,提示 ERβ可能有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调节TLR3/PI3K信号转导通路体外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成功构建携带HPV18 E6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用于转染HeLa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E6、TLR3及PI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MTT法检测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1)LY294002组肿瘤细胞TLR3、PI3K mRNA表达水平为0.2863±0.0238、0.2269±0.0382,其蛋白表达分别为0.7042±0.0103、0.6326±0.0153,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1.92±5.49)%;(2)慢病毒转染组肿瘤细胞HPV18 E6、TLR3、PI3K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360±0.0140、0.2367±0.0321、0.2013±0.046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5);(3)慢病毒转染组肿瘤细胞HPV18 E6、TLR3、PI3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670±0.0290、0.6834±0.0173、0.5670±0.04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2;P=0.005);(4)慢病毒转染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9.6±18.0)%,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TLR3/PI3K信号转导通路在HPV18 E6介导的宫颈癌细胞转化及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PV18 E6表达能在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下调TLR3/PI3K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TLR3信号转导通路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Wang P  Cui ZM  Luo B  Lin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90-193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E6、E7mRNA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HPV18E6、E7siRNA,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eLa细胞活性[以吸光度(A)值表示],筛选出最适宜转染浓度。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HPV18E6、E7siRNA转染入靶细胞HeLa细胞中。实验分为3组,E6转染组(转染HPV18E6siRNA),E7转染组(转染HPV18E7siRNA),设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组。RT-PCR技术分别检测转染24、48、72h后HeLa细胞中HPV18E6、E7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HPV18E6、E7siRNA的最适宜转染浓度为20pmol/L,以此浓度HPV18E6、E7siRNA转染后,E6转染组细胞活性为0·57±0·05,E7转染组细胞活性为0·62±0·04,分别与对照组的0·8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6转染组转染前HPV18E6mRNA表达水平为0·63±0·04,转染后24、48、72h,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4、0·46±0·02、0·56±0·03;E7转染组转染前HPV18E7mRNA的表达水平为0·66±0·03,转染后分别为0·60±0·05、0·52±0·04、0·59±0·02,E6、E7转染组各转染时间点分别与其转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6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最低为(0±5·5)%,G2期细胞最高为(66·9±3·5)%;E7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最低为(5·6±4·2)%,G2期细胞最高为(47·2±0·5)%,E6、E7转染组各细胞周期分别与对照组[S期细胞为(39·4±0·4)%,G2期细胞为(1·4±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中存在RNA干扰现象,对外源性HPV18E6、E7siRNA的干扰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TNF-α及TGF-β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胎盘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异常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自1然流产组)、25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25例正常未妊娠妇女(未孕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NF-αmRNA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绒毛和蜕膜组织内TNF-α及TGF-β1表达强度。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TNF-α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1±9.4%、68.6±14.1%、97.0±1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5±9.4%、95.7±12.9%、87.0±13.8%,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a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P<0.01);自然流产组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GF-β1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α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提示TNF-α可能在母胎界面局部发挥作用并导致流产。②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未妊娠妇女显著升高,提示TGF-β1对妊娠维护起重要作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体外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NF 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根据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液进行分组 :米非司酮浓度为 1× 10 -6mol/L者 ,为米非司酮Ⅰ组 ,浓度为 1× 10 -5mol/L者 ,为米非司酮Ⅱ组 ;利洛司酮的浓度为 1× 10 -6mol/L者 ,为利洛司酮Ⅰ组 ,浓度为 1× 10 -5mol/L者 ,为利洛司酮Ⅱ组。对照组培养液为 0 5 %乙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内膜间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 ,检测各组内膜间质细胞NF κBP6 5蛋白和NF κBP6 5mRNA的表达。结果 米非司酮Ⅰ组、米非司酮Ⅱ组、利洛司酮Ⅰ组、利洛司酮Ⅱ组、对照组内膜间质细胞NF κBP6 5蛋白的表达分别为 (6 3 9± 3 5 )分、(49 1± 2 6 )分、(5 6 2± 2 9)分、(35 3± 2 1)分、(78 7± 2 4 )分 ;NF κBP6 5mRNA的表达分别为 (5 7 3± 3 3)分、(43 2± 3 1)分、(48 4± 2 7)分、(2 8 6± 1 8)分、(82 8± 4 6 )分。NF κBP6 5蛋白及NF κBP6 5mRNA的表达强度 ,均为对照组 >米非司酮Ⅰ组、利洛司酮Ⅰ组 >米非司酮Ⅱ组、利洛司酮Ⅱ组 ;米非司酮组Ⅰ、Ⅱ组 >利洛司酮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2A(MT-2A)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空白对照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及ASODN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2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MT-2A ASODN对MT-2A mRNA表达抑制率为70%,并可显著抑制MT-2A蛋白的表达;ASODN组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56.45%,凋亡指数(AI)为(16.76±2.08)%,S期细胞百分率为(11.93±2.08)%,与空白对照组、SO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2A ASODN可有效抑制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MT-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并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抑制细胞增殖,MT-2A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的表达、ATP水平以及卵巢组织的超微结构,探讨Mfn2与卵巢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年轻组(8~10周龄,20例)和老龄组小鼠(52~54周龄,20例)卵巢组织中Mfn2蛋白和Mfn2 mRNA的表达;磷钼酸比色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中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卵巢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老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Mfn2蛋白的表达水平(0.234±0.120)显著低于年轻组(0.876±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Mfn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063±0.0034)显著低于年轻组(0.0232±0.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ATP含量[(20.6±7.2)μmol/g]显著低于年轻组[(33.8±11.5)μmol/g]。电镜显示,年轻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的线粒体形态规则,轮廓光滑完整,线粒体嵴排列基本规则,老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线粒体断裂增加,线粒体嵴肿胀,线粒体内出现空泡。结论:老龄组小鼠Mfn2表达水平下降,线粒体出现功能下降和结构损伤。Mfn2表达水平下降可能参与与年龄相关的卵巢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雌激素(E2)、孕激素(P)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VEGF表达的调节。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0例,传代至第3代,分为6组:常氧组(对照组),常氧+E2组,常氧+P组,缺氧组,缺氧+E2组,缺氧+P组。常氧组氧分压控制在19~21kPa,缺氧组8~11kPa;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终浓度为5×10-8mol/L,孕激素(黄体酮)终浓度为5×10-7 mol/L。培养24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水平。结果:各组VEGF mRNA表达量及蛋白水平分别为:常氧+E2组(1.68,134.68±23.62pg/ml),常氧+P组(1.58,125.05±15.48 pg/ml),缺氧组(1.41,112.88±15.50pg/ml),缺氧+E2组(1.53,122.86±24.79pg/ml),缺氧+P组(1.65,132.65±23.50pg/ml),与常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孕激素及缺氧共同调节子宫内膜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bcl2反义寡核苷酸(AODN)对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顺铂(DDP)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以卵巢癌DDP耐药细胞株A2780/DDP为模型,实验组以脂质体为载体,分别将bcl2AODN、bcl2正义寡核苷酸(SODN)、bcl2随机寡核苷酸(RODN)分别转染到A2780/DDP细胞内;阴性对照组细胞以同体积的培养基转染;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转染。采用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将DDP作用于细胞,观察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对DDP敏感性的差异。采用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DP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实验组转染AODN的A2780/DDP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倍增时间延迟了24h;A2780/DDP细胞的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下降,16μg/ml的AODN转染72h后,bcl2mRNA的表达量为0.76±0.01,bcl2蛋白表达量为171.30±3.09,分别与空白对照组bcl2mRNA(1.56±0.03)、bcl2蛋白(105.34±1.72)的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相同浓度SODN、RODN转染的A2780/DDP细胞以及阴性对照组A2780/DDP细胞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染AODN的卵巢癌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提高,细胞抑制率为(97.49±1.00)%,与阴性对照组的(3.33±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ODN可通过下调bcl2mRNA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49d内的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氧胺120mg或安慰剂联合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的药物流产方案,收集两组服用米索前列醇后6h内自然排出的绒毛组织,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绒毛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并用Imageproplus4.10版本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结果:①绒毛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且试验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4.40%±7.05%vs9.06%±5.04%,P<0.01;9.89%±3.95%vs5.85%±2.15%,P<0.01)。②Bcl-2蛋白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浆中,试验组其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328.24±194.20vs682.41±237.41,P<0.01);Bax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且试验组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036.18±369.47vs658.78±200.76,P<0.01;1554.28±554.20vs988.18±301.14,P<0.01)。结论:三苯氧胺配伍米非司酮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凋亡更强,这一作用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9.
Liu FY  Xu XM  Liu YZ  Wu YL  Wu DW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9):627-63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mRNA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共14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E6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48例患者中,HPV16阳性共37例,其中慢性宫颈炎5例、CINⅠ6例、CINⅡ~Ⅲ11例及宫颈癌15例。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4、0.6±0.4、1.8±0.6及2.4±0.6;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3%及84%。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及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及CINⅠ组织,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γs=0.62,P<0.05)。结论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关,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骨化三醇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选用人宫颈癌SiH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CCK-8法测定骨化三醇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VDR及Skp2表达的变化。结果:(5×10^-8~10^-6)mol/L骨化三醇作用于SiHa细胞1~4天,细胞生长增殖均受到显著抑制;且随着作用浓度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10^-7mol/L骨化三醇作用于SiHa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I)降低(P〈0.05);VDR蛋白表达增加(P〈0.05),Skp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骨化三醇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VDR的表达,参与Skp2基因转录的调控,降低Skp2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