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眼球挫伤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til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改变,探讨多焦电生理检查在眼球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眼球挫伤44例47眼,应用国特GT 2000NV电生理仪器进行MERG检查,对不同程度受伤眼及正常眼的总体参数、各环的波振幅、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受伤眼的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区一环的b波振幅密度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受伤眼与正常眼之间多焦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的潜伏期及一环b波振幅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多焦电生理系统国特GT2000NV电生理仪能够客观反映挫伤眼球的视功能损害程度,是评价眼球挫伤患者视功能的客观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79只眼底病患眼的光照黄斑部试验(MPT)结果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和Rieger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光照黄斑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其它黄斑部病变患眼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本文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黄斑视野域值试验对光照黄斑部试验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79只眼底病患眼的光照黄斑部试验(MPT)结果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和Rieger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光照黄斑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其它黄斑部病变患眼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本文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黄斑视野域值试验对光照黄斑部试验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段宏辉  张龄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52-153,156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经瞳孔温热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90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随访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患者矫正视力、眼压、检查眼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反应密度的变化。根据治疗前后两者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曲安奈德联合经瞳孔温热治疗后6个月:视力≤0.02有5眼,0.04有4眼,0.06有6眼,0.08有8眼,0.1~0.15有28眼,0.2有17眼,0.25有15眼,0.4有7眼。77眼水肿明显消退,10眼水肿无明显改善,3眼水肿加重;69眼视网膜出血吸收,12眼出血无明显改变,9眼出血增加。较治疗前视力改善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治疗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降低,明显使多焦视网膜电图反应密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经瞳孔温热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视网膜黄斑部疾病复杂多样,以往在临床诊断上常因混淆不清而以“黄斑病变”笼统代之。有的不治自愈;有的时好时犯迁延多年;有的治疗无效以失明而告终。其原因是对某些疾病的本质认识不足所致。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眼底病的检查、诊断、治疗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荧光眼底摄影,单色眼底摄影技术的应用,视觉电生理测定一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更能记录和分析出原发病的具体部位。由于免疫遗传学及电镜病理检查等基础科学的进展,对某些原因不明的视网膜疾病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概念。人们进一步认识了黄斑部疾病与视网  相似文献   

6.
目的:白化病患者黄斑发育不全是眼部最主要的表现,因其是使视力降低的基础并可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解剖学研究表明其黄斑中心凹分化不良。然而白化病的黄斑功能解剖学尚不完全清楚。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同时检测眼底和多焦视网膜电图(ERGs)测量2例眼皮肤白化病患者视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TSV25G)治疗特发性黄斑表面膜(IEM)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例(7眼)IEM患者TSV25G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下Volk镜、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等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加入随访,随访时间(173.2±125.3)d。术前视力0.18±0.16,术后视力0.64±0.18;IEM剥离情况:7眼中6眼一次性完整剥除膜组织,1眼分3次剥除,有5眼在剥离的视网膜表面有点状非持续性出血,未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IEM剥除后即可发现皱缩的视网膜松解,血管扭曲外观改善,但视网膜皱纹大多存在,视网膜颜色仍然呈灰黄水肿外观。术后第1天所有术眼的黄斑部视网膜颜色恢复正常,视网膜皱纹在术后3 d内均消失。OCT显示正常的黄斑解剖地形,mERG提示P波反应密度增加。结论TSV25G适合用于IEM手术,创伤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黄斑部视网膜裂孔简称黄斑裂孔,是黄斑部视网膜组织的全层缺损。自1869年Knapp首先报道以来,人们已认识到有较多原因可引起黄斑裂孔,如外伤、炎症和近视等。最近的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黄斑裂孔,是无明显屈光异常、无眼内疾病和眼外伤,为大致正常的眼所自行发生的,称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idiopathic full thickness macular hole,IFTMH),  相似文献   

9.
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胜  马丽华 《广西医学》2006,28(4):531-533
目的评价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有不同类型的黄斑前膜患者21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改变、视物变形改善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结果视力改善2行以上14眼占66.67%,最好矫正视力达0.8.手术后3个月内视物变形消失者4眼占19.04%,视物变形改善者13眼占61.9%.术中并发症为视网膜表面出血3只眼和新裂孔形成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黄斑前膜残留5眼,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有效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视力改善率较高,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结膜无缝线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TSV25G)治疗特发性黄斑表面膜(IEM)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7例(7眼)IEM患者TSV25G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下Volk镜、眼底照相、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等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加入随访,随访时间(173.2±125.3)d.术前视力0.18 ±0.16,术后视力0.64±0.18;IEM剥离情况:7眼中6眼一次性完整剥除膜组织,1眼分3次剥除,有5眼在剥离的视网膜表面有点状非持续性出血,未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IEM剥除后即可发现皱缩的视网膜松解,血管扭曲外观改善,但视网膜皱纹大多存在,视网膜颜色仍然呈灰黄水肿外观.术后第1天所有术眼的黄斑部视网膜颜色恢复正常,视网膜皱纹在术后3 d内均消失.OCT显示正常的黄斑解剖地形,mERG提示P波反应密度增加.结论 TSV25G适合用于IEM手术,创伤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 CT)及共焦激光扫描断层成像(cSL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量化定位及检测黄斑水肿的能力。设计:前瞻性、对照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138只眼(97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为存在黄斑水肿的45只眼(32.6%),对照组为无黄斑水肿的93只眼(67.4%)。所有患者的黄斑部均接受O CT及cSLT检查。比较O CT检查的视网膜厚度与cSLT测得的信号宽度及水肿指数。结果:O CT检查结果与cSLT水肿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1)。随测量直径的增加,相关系数逐渐下降(P<0.001)。黄斑水肿组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具有黄斑牵引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学相干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OCT、B超确诊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征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特征. 结果:30例患者31只眼大致可分为5种特征:单纯性黄斑部正增厚10例,视网膜劈裂5例,黄斑裂孔4例,黄斑囊样水肿7例,视网膜脱离5例.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具有黄斑前膜或黄斑牵引的特征主要是黄斑前膜或玻璃体反射带牵拉视网膜,OCT能更好地观察其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对视网膜脱离(RD)术前、术后的黄斑区客观评价意义。方法:应用Retiscan图像系统对12例RD患者的12只患眼及未网脱眼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进行MERG检测。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黄斑区域第1环MERG值与对侧眼对应区域比较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对侧眼相应值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黄斑区域第1环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侧眼对应区域比较P1波振幅密度和N1波振幅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术前、术后黄斑区的视功能;视网膜解剖复位后黄斑区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P1波和N1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OCT在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OCT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的145例受检者,男女比例为75:70,均采用OCT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观察145例受检着的筛查结果,分析OCT对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的影响.结果 145例受检者行OCT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的结果符合率为:黄斑裂孔为99.23%,单纯性黄斑出血为98.79%,黄斑区视网膜劈裂为98.56%,黄斑视网膜前膜为97.93%.结论 合理应用OCT对各类型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具有积极影响意义,是提高眼底黄斑部疾病确诊的可行性筛查方案,有利于提高此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36只眼)黄斑部疾病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1、2周,1、3个月视网膜复位、视力、黄斑水肿消退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结果 2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视网膜解剖复位;18例黄斑裂孔患者中16例黄斑裂孔闭合,2例黄斑裂孔缩小;12例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0例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证实。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者的视物变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17.
李泽斌  陈子林 《医学综述》2012,18(10):1575-1577
黄斑病变是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但由于其伴随的广泛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使临床观察较为困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黄斑部结构改变。OCT的应用使临床对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观察变得更加可能,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现对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记录几种常见黄斑疾病的明视视网膜电图photopic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ERG) ,又称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single -flashconeresponse) ,并探讨明视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价值。方法对三种黄斑病变进行双眼明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 ,以明视白光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异常率分别为 10 0 %、71.4 %、87.5 % ,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异常率较低 2 6 .7% ,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值与视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对黄区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明视视网膜电图是测量黄斑功能的一种有效电生理方法 ,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第3代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3)对黄斑受累的视网膜脱离(RD)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黄斑部的亚临床改变进行评估。设计: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方法:分别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前后对22例(22眼)黄斑受累的RD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以及应用OCT3通过黄斑中心凹进行扫描。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