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以往认为该病病理上以脱髓鞘为主,轴索相对保留。MS患者早期或者缓解期临床上是看不到轴索损伤引起的功能缺失的,但当轴索的损伤到达一定阈值,超出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最终不断累积的轴索损伤可导致MS患者进展性的神经功能缺失。关注轴索损伤对研究脱髓鞘病的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将MS轴索损伤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孤立病灶的脱髓鞘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发 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relapsing remittingmultiplesclerosis,RRMS)活动期可采用激素治疗 ,缓解期和继发进展期也有干扰素 β(interferon β)、glatirame和米妥蒽醌等免疫抑制疗法 ,但尚无充足证据表明它们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和功能缺损的发生。当患者已经有两次临床发作符合MS诊断标准时 ,就已经存在了部分不可逆性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第一次脱髓鞘发作时为数相当的患者就存在了MS样改变 ,且随访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将在未来 5~ 10年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linicallydefiniteMS ,CDMS)。目前将临床上只有一次发作和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瘙痒和发作性疼痛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的少见疾病,近年MS在临床上日渐增多。但MS伴发作性瘙痒比较少见,而MS患者在同一皮肤感觉区域内既有发作性瘙痒,又有发作性疼痛的两种感受,在临床上实属罕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2例,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合并葡萄膜炎的多发性硬化(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病灶和缓解复发病程为临床特点的炎性脱髓鞘疾病[1]。临床上有关眼症状体征文献报道较多,但我国合并葡萄膜炎的MS少见报道。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5岁,家庭妇女。反复发作性双眼视力下降伴双下肢乏力麻木12个月。1年前感冒后出现头痛,主要为前额部呈持续性胀痛,晚间加剧,伴恶心。1周后又出现眼眶周胀痛,双眼视物模糊,3~4d后视力明显下降,只看到眼前手动,同时自觉双下肢麻木,间有脚趾抽痛。经眼科球结膜下注射及口服地塞米松治疗1月余,双眼视力明显恢复,视力检查双…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以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MS的一系列症状的产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髓鞘缺失有关。所以,针对MS的治疗和科研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减轻炎症、阻止髓鞘破坏和促进髓鞘修复而展开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类型的MS中,单纯的炎症和脱髓鞘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自Rivers等于1933年用正常兔脑组织给猴反复数十次肌肉注射,造成与多发性硬化(MS)相似的炎症性脱髓鞘病变以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作为MS的经典实验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MS的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病理机制和临床前药物试验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S)损伤的病理特征是髓鞘脱失。髓鞘再生近年来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尤其是MS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方向。髓鞘再生治疗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所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集中于通过外源性移植细胞或通过促进内源性再生机制来获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区域的髓鞘再生,并均取得一定的成功。本文对近年来MS髓鞘再生的细胞学治疗的现状和神经科学背景及再生髓鞘治疗的将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自身抗原激活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异常在MS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S改良治疗(DMTs)可特异性作用于某个与致病机制相关的靶细胞或分子而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近年口服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MS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与血管改变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起因和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MS病理改变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MS斑块的炎症性改变、脱髓鞘、轴索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丢失等方面.然而,MS病灶也存在着明显的血管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发生的自身免疫病。绝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症状、体征即病变部位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病程中缓解-复发,最终导致病残。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表现为单一病灶征象。MS病因及发病机制众说纷纭,目前的资料支持MS是自身免疫性疾病[1]。MS的组织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被认为是直接针对髓鞘抗原的免疫反应所致[1]。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女性,欧美国家发病率高,最高达(50~100)/10万[2]。M S在我国发生率相对较低,是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不会显著影响患者寿命,但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增加生活负担。本研究对52例M 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粘附分子在炎性脱髓鞘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粘附分子在炎性脱髓鞘病中的作用戚晓昆朱克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AM)是一类能介导细胞之间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粘附的糖蛋白。在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中,它们是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Ec)相互粘附的介导者,是白细胞跨过血-脑(脊髓)...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然而,在经过一个世纪的积极研究之后,MS的病因学仍不清楚。MS典型的病理学特点是疾病急性期的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包括有周围血管炎症,并含有充满髓鞘碎片的巨噬细胞。以前,MS被描述成一种严格的脱髓鞘疾病,但是现在认为MS既影响轴索,又影响髓鞘。  相似文献   

13.
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是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事件的急性或亚急性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在24h以上,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多种转归。我们收集了36例CIS患者,总结其临床和MRI表现,以增进对此综合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的肌电图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产生周围神经损害的肌电图,病理特点和影响MS累及周围神经的相关因素。方法:33例MS患者,均满足Poser的确定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30名正常自愿受试者作为对照,排除周围神经损害的相关因素,两组分别进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H反射潜伏期检测,腓肠神经活检,光镜及电镜观察周围神经病理变化。结果:(1)33例MS患者中,9例有根性疼痛,3例有手袜套样感觉障碍,6例不对称性肌萎缩,2例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2)肌电图显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运作电位波幅增高,F波及H反射的潜伏期延长,F波出现率降低。MS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病程及病变部位有关,神经功能缺损越重,病程越长,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波幅降低越明显,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动作电位波幅增高越明显;脊髓型MS周围神经受损明显高于脑型;(3)6例患者腓肠神经活检,光镜下可见有髓纤维呈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电镜下以轴索变性为主,髓鞘板层解离及髓球形成。结论:MS是一种以CNS受损为主的脱髓鞘疾病,在部分患者可对同时累及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改变主要发生在脊神经根,远端轴突可继发轴索损害,肌电图是比较理想的可全面评价MS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检测手段,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近十年来,对MS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临床已确诊的M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比,从而对M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某些问题给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S)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性脱髓鞘和神经变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也无治愈的方法;发病机制包括炎症(与针对CNS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有关)以及神经变性(导致神经元丧失并转变为脑萎缩)。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抻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随着临床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MS检出率有增多趋势。现将本院1990年1月~1994年1月29例M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及病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假瘤型炎性脱髓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 5例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临床特点 :1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逐渐进展。 2症状、体征及 MRI均提示为单一病灶。 3MRI所见病灶比 CT大 ,可有占位效应 ,也可呈周边花边样或环形强化 (例 2呈均匀强化 )。病理呈炎性脱髓鞘改变 ;白质内大片脱髓鞘区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呈袖套样 ,伴有胶质细胞增生。也可主要累及灰质。结论 :1假瘤型炎症性脱髓鞘病可能是多发性硬化 (M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或者是 MS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过渡类型。 2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与胶质瘤不易鉴别 ,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者进行组织活检 ,不可急于手术。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M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疾病。但近来也有累及灰质及周围神经的报道。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学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影像学已成为检测灰质病变的首选方法。本文就MS灰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有遗传易患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巾受到感染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人们早已发现MS具有家族聚集性,已有1个家族中出现多位患者的报道,同胞间患病的相对危险度也有增加,而MS患者的二、三级亲属其患病风险将会增高。我们将兄弟2人同患MS的一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