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研究发现,左心室肥厚可见于高血压的极早期,甚至少数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前就存在室壁肥厚.这些资料表明左心室肥厚可由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左心室肥厚和神经体液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左心室肥厚作为心肌对心肌损伤及心脏超负荷的一种反应,反映了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和生长抑制因子(如心钠素、缓激肽、前列腺素及NO等)之间效应的失衡.前者直接调节和促进心肌细胞生长,后者则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胶元降解,对抗AngⅡ等生长促进因子的作用.本文综述AngⅡ在左心室肥厚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对心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例中选择119例左心衰竭患者与31例无左心衰竭患者,将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在患者中开展二维心脏超声、实时三维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二维心脏超声、实时三维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衰竭的诊断结果,对比2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经实时三维心脏超声测量的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对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的左心衰竭进行诊断时,实时三维心脏超声的检出率比二维心脏超声高(P<0.05)。研究组在左心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比值(E/A)两项测得的数值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测得的数值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发生的左心衰竭,心脏超声可起到良好的诊断作用,尤其是实时三维心脏超声,可提高左心衰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3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04例、无左心室肥厚组188例,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并且均做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左心室肥厚组24h动态血压分析显示,平均SBP、SBPV、DBPV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动态血压与LVMI相关分析:随着SBPV增大,LVMI增大(P=0.001),而DBPV、平均DBP与LVMI无显著相关性(P=0.435;P=0.126);24h平均SBP越大,LVMI越大(P=0.013)。(3)回归分析提示SBPV、平均SBP、LDL-C、平均动脉压、2h PBG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中,LVMI与血压变异性有关,尤其是与SBPV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QT离散度 ,研究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 45例 ,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者 40例 ,健康人 40例 ,测定QT离散度。结果 ①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离散度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和健康组 (6 0 .5 6± 13 .15 ,45 .2 4± 11.0 9,38.18± 9.2 8,P <0 .0 1)。②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QT离散度高于健康者 (4 5 .2 4± 11.0 9,38.14± 9.2 8,P <0 .0 5 )。结论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QT离散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5高血压并发心脏损害5.1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重要的并发症,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有20%~30%可检查发现LVH。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LVH比正常血压者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增多达10倍。LVH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LVH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LVH是血液动力学因素(容量和压力负荷)和神经体液因子(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加压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86例及健康者42例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及心脏彩超测定.结果 两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标准差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左心室肥厚组(A2)不同时段平均血压及其标准差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1)及对照组(B).A2组左心室质量指数与不同时段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呈正相关.两高血压组与B组比较,心率变异指数降低;A2组减低程度明显高于A1组及B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合并有左心室肥厚者可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艾雪 《当代医学》2021,27(23):150-151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血压、心脏彩超指标.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心脏彩超检查,医师可对患者心脏结构、搏动、血流等情况进行清晰观察,从而能对其心脏功能进行准确的判断,达到确诊疾病的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45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比较3组受试者TO及TS均值,以及TO及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健康对照组比较,TO增加,TS减低,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晓薇 《重庆医学》2006,35(7):643-645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计算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脏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勺型)较之血压昼夜节律存在组(勺型)24h平均收缩压和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昼夜血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非勺型血压组较之勺型血压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动态血压均值水平增高,高血压波动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7~2008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8例各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明显升高。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中共占30.88%,正常对照组中共占8.33%。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1、2、3级中分别占26.67%、8%、7.69%和3.33%、24%、23.08%。结论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高电压可作为监测高血压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发现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分析77例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和77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的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检测结果发现,LVH组夜间血压水平显著高于NLVH组。提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形成的主要因素,应以选择谷峰比值较理想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6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肥厚与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LVH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状况以及治疗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IVST、LVPWT、LVM和LVMI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对心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氨氯地平对2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控制血压的升高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我们于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对 2 2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以评价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  2 2例中 ,男性 15例 ,女性 7例 ;年龄 38~ 6 6岁 ,平均 (4 4.9± 7.6 )岁 ;其中高血压 期 18例 , 期 4例 ;病程 [43.6± 2 1.4(4~ 112 ) ]个月。受试者均未经过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诊断标准 符合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左…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引起左心室肥厚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观察中高血压患者约1/3合并左心室肥厚.本文应用24h动态血压的检查,就血压昼夜变化节律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及年龄进行分析,在不断探讨过程中为临床高血压的预后评价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n=34)和异常昼夜节律组(n=26),并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各自的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IVST和LVD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LVPWT、LVM和LVM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昼夜节律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心室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9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厄贝沙坦可使24 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 厄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并对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