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年轻(≤40岁)宫颈癌与中老年(〉40岁)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同期年轻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各82例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中接触性出血、宫颈有明显肿物的例数高于中老年组(P〈0.05);年轻组与中老年组临床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年轻组与中老年组在鳞癌、腺癌及其他组织学类型上的分布以及在组织学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不同于中老年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邢利青 《实用医技》2007,14(34):4748-474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如何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43例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年轻女性宫颈癌以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有低龄化及发病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结论年轻女性宫颈癌发病人数及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妇女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年轻宫颈癌≤3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收住的420例中老年宫颈癌(〉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年轻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早期所占比例(I~IIa期)高于对照组,肿瘤病理类型两组存在差异,年轻宫颈癌非鳞癌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癌4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发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邢利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48-474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的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因、病理特点.方法 对102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199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疾病感染和性淫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对132例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患者中HPV18阳性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宫颈肉眼观察以外生型为主;腺癌比例上升;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鳞癌),术后无卵巢转移和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症状;治疗上尽量采取手术,对局部晚期或中晚期的患者术前先进行新辅助化疗,术中可卵巢移位以保留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9.
年轻妇女宫颈癌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4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3%。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0.
周红 《大家健康》2013,(22):18-1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5.5%。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分期以ⅠA~ⅡA期为主,非鳞癌比例高,以手术治疗为主,ⅠA~ⅡA期年轻宫颈癌的2年复发率高于中老年组。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预后差,较高的误诊率及复发率提示加强对年轻妇女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车艳红  卢爱妮  廖予妹 《重庆医学》2013,(28):3427-342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65例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30例年龄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宫颈癌患者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较少(P<0.05),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P<0.05),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病理特征以鳞癌为主(P>0.05),组织浸润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法(+)年轻宫颈癌患者以P63最常见,而中老年者以CK5/6最常见。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年轻妇女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关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以低分化鳞癌居多,FIGO早期患者中,非鳞癌生存率低于鳞癌(P=0.024).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生存率均短于不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非鳞癌病理类型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阳性)应积极予以辅助治疗和严密随访,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及降低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07-108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35岁的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35岁的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两组Survivin、P27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早期宫颈癌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54,P〈0.05);瘤体直径≥4cm,青年组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8.62,P〈0.01);腺癌比例,青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93,P〈0.01);青年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深间质浸润和HPV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Х^2=4.79、8.85、9.46,P〈0.05和P〈0.01);青年组脉管累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Х^2=0.75,P〉0.05);Survivin的表达量青年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Х^2=5.28,P〈0.05);P27在两组之间的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Х^2=0.24,P〉0.05)。结论35岁以下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早、腺癌比例高及瘤体大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宫颈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35岁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2%。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②全部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9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化疗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有特殊意义;提倡应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颓后.方法 对7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及其它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中者年宫颈癌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年轻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应更好地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的4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40例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与380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在临床及病理等上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组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伴侣数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月经紊乱及月经过多为主;宫颈轻度糜烂多;0~Ⅱa期(宫颈癌的比例高;HPV感染阳性率高、非鳞癌比例高、保留卵巢手术多(P〈0.05),两组1、3年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必须对年轻宫颈癌有足够警惕性,颈刮片行细胞学检查或宫颈活检为首选,以选择手术为主,可以保留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年轻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64例年龄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所有收治的35岁以上的291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结果:年轻组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03%;年轻组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比例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无淋巴结转移及ER阴性患者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腺癌患者中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p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表达、PR表达、淋巴结未转移伴ER阴性的患者年轻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较年老乳腺癌相比更具侵袭性,预后差。本研究数据显示年轻组占同期收治病例的18.03%,需要提高我区年轻女性对乳腺癌的警惕,加强对乳腺癌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01~2008-12我院收治的年龄435岁宫颈癌患者38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34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组孕次、产次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肿瘤类型方面,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但是研究组以巨块型为主,占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分别占94.7%(36/38)、91%(31/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分化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研究组38例,予手术治疗34例,3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20.6%,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对照组34例,予手术治疗31例,1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7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5%,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年轻(≤35岁)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9月我院≤35岁6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35岁宫颈癌患者占同期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17.0%(65/382)。年轻宫颈癌患者以低分化鳞癌为多见,非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鳞癌患者(P =0.000)。FIGO早期患者鳞癌的5年生存率较非鳞癌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FIGO晚期患者中,鳞癌的5年生存率与非鳞癌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6)。存在高危病理因素患者5年生存率较无高危病理因素患者为低(P 〈0.05)。结论伴有高危病理因素的年轻宫颈癌患者应加强随访,给予积极的辅助治疗,以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