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VEGF-C和VEGFR-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VEGFR 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 ,对 3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喉癌组织及颈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 C、VEGFR 3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 C、VEGFR 3在喉癌组织、颈淋巴结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在喉癌组织中 ,VEGF C、VEGFR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有关 (均P <0 .0 5 ) ,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 (均P >0 .0 5 )。结论 :VEGF C、VEGFR 3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记数。结果 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P <0 .0 1) ;喉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 (P <0 .0 1) ;VEGF表达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VEGF表达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在喉鳞癌中有高表达 ,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IR)和蛋白激酶C(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IGF-IR及PKC的表达情况。结果:IGF-IR及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喉部组织及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5)。IGF-IR在TNM分期Ⅲ~Ⅳ期、颈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较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中低分化癌患者表达增强(P<0.05)。PKC的阳性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IR与PK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38,P<0.05)。结论:IGF-IR及PKC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且两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IGF-IR和PKC的表达对喉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喉鳞状细胞癌自发性细胞凋亡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及原位组织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断标记(TUNEL)技术检测34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细胞凋亡指数(A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34例喉鳞状细胞癌中平均IMVD为21.50±8.87,AI中位数为1.15%。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IMVD分别为26.33±9.70、17.68±6.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高、中、低分化组平均I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与IMVD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IMVD与AI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IMVD与喉癌T分期无关。结论:IM-VD可作为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VEGF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可促进喉癌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可抑制喉癌自发性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喉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表达及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探讨L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喉鳞状细胞癌标本41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1例)和正常软腭黏膜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ivin和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喉鳞状细胞癌中Livin表达阳性率为70.73%(29/41),显著高于正常软腭黏膜组织(呈阴性表达);L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未见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和年龄相关(均P>0.05);Livin和bFGF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和bFGF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 (L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LSCC组织中VEGFmRNA及蛋白的定量表达及MVD。结果 :VEGF的表达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都显著高于不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LSCC组织中MVD计数升高与VEGF高表达呈正相关 (r =0 .94 8 4 ,P <0 .0 5 ) ,且二者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VEGF表达和瘤内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提示VEGF高表达对LSCC微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 ;VEGF高表达和瘤内高MVD与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有可能成为预测LSCC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抗VEGF及其受体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成为LSCC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其在肿瘤分化,生长及转移中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印记法分别对2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Galectin-3(89.7%)和VEGF(86.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凡,Galectin-3与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23,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肿瘤的组织分化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VEGF和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4 0例新鲜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和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VEGF和iNOS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 ;在肿瘤组织中 ,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 (P>0 .0 5 ) ,而与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 5及 P<0 .0 1) ,在肿瘤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和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两者可能通过相互上调表达而密切相关 ,共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喉癌中Ki67和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 (Ki6 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Ki6 7和VEGF在 4 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 (喉癌组 )和 5例正常喉黏膜标本 (对照组 )中的表达。结果 :Ki6 7和VEGF在喉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0 .0 5和P <0 .0 1) ;Ki6 7和VEGF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Ki6 7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T分期有关 (P <0 .0 5 ) ,且Ki6 7和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82 3,P <0 .0 1)。结论 :Ki6 7和VEGF均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 ,两者相结合可有助于喉癌的诊断、分期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表达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64例喉癌标本中HIF-1α、COX-2与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癌中HIF-1α、COX-2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 %(42/64)、68.75%(44/64)和71.88(46/64),MVD为35.79±9.49.喉癌HIF-1α、COX-2和VEGF与MVD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喉癌中HIF-1α和COX-2与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HIF-1α、COX-2和VEGF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HIF-1α、COX-2和VEGF参与喉癌的血管生成,HIF-1α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COX-2及VEGF),在喉癌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参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变化,并测定30例声带息肉组及35例对照组血清VEGF和HGF水平.结果:①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都有微量的VEGF和HGF,喉癌组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P<0.01),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部位、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与HGF呈显著正相关(r=0.7667,P<0.01);④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3 d达高峰,术后7、14 d逐渐下降并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VEGF水平术后逐渐下降.结论:VEGF和H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清VEGF和HGF水平增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CD105、VEGF、p53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喉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以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VEGF、p5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0例喉癌组织CD105-MVD为14.90±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织(P<0.05);Ⅲ、Ⅳ期喉癌组织的MVD高于Ⅰ、Ⅱ期,颈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77.5%。p53蛋白阳性率67.5%。VEG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病理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CD105-MVD与VEGF、p53蛋白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41,P<0.01;r=0.534,P<0.01)。结论:CD105与肿瘤活性血管生成有密切联系,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喉癌组织CD105标记MVD的测定可作为预测喉癌患者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独立指标;喉癌中VEGF的表达、p53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判断喉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喉癌及喉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喉咽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VEGF(vascularendothialepi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喉癌35例,喉咽癌11例,按照UICC1997年的TNM临床分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T分级:T14例,T214例,T313例,T415例,N分级:N029例,N14例,N211例,N32例。所有患者均为M0级。既往未经任何治疗,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抗VEGF、抗VEGF-C多克隆抗体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EGF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的微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率为73.91%(34/46),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VEGF、VEGF-C参与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VEGF,PDGF和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Ⅷ因子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喉癌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1998~1999年4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1例喉正常粘膜VEGF、PDGF、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在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计数标识指数与病人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测定均数在早、晚期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侵袭需要持续的新生血管,本实验提示肿瘤增殖与理论相符,VEGF、PDGF和MVD可作为临床预测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下咽癌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PDGF和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咽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PDGF/dThdPase)、Ⅷ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 4 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中VEGF、PDGF/dThdPase、MVD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灶中VEGF平均阳性标识率为 2 5 .38% ,淋巴结中为 2 1.5 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DGF/dThdPase阳性标识率为2 9.5 9% ,淋巴结中为 4 0 .75 %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MVD测定均数为 34.9,淋巴结中均数为2 1.2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高低分组记数后VEGF在病理分级、生存与死亡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MVD在生存与死亡组、早晚期分组、T分期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以标示指数和血管计数 ,VEGF、PD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MVD、VEGF可作为临床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PDGF在淋巴结中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 ,MVD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HMGB1与VEGF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MGB1、VEGF蛋白在69例LSCC及15例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MGB1和VEGF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HMGB1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与LSCC的临床分期(P<0.05)及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二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原发部位无明显相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HMGB1及VEGF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密切相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有无转移及HMGB1表达水平为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SCC组织中HMGB1与VEGF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该两基因在LSCC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两基因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JNA)中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诱导血管生成在肿瘤扩展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JNA组织和20例下鼻甲组织中HPA、bFGF、VEGF和CD105的表达,以CD105的染色计算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JNA组织中HPA、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下鼻甲组织(P<0.05);Ⅲ~Ⅳ期JNA组织HPA、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bFGF和VEGF的表达均与HPA呈正相关(r=0.499、0.582,均P<0.05);JNA组织中HPA、bFGF共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单一阳性及共阴性表达组(P<0.05);HPA、VEGF共阳性表达组的MVD值亦高于单一阳性及共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HPA可通过释放bFGF及VEGF来诱导血管生成以促进肿瘤扩展性生长,针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将是JNA辅助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Skp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PCR)技术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kp2 mR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40例喉鳞状细胞癌Skp2 mRNA中位拷贝数为6 622.54 copy/μg RNA,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0 copy/μ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Skp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中颈淋巴结转移组Skp2mRNA中位拷贝数为617 138.4 copy/μg RNA,颈淋巴结无转移组为0 copy/μ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中颈淋巴结转移组和颈淋巴结无转移组Skp2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kp2基因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FQ-PCR为一精确检测喉鳞状细胞癌Skp2 mRNA表达的方法,Skp2 mRNA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更加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在喉鳞癌淋巴结转移中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鳞癌标本中E-cad、VEGF、Cath-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鳞癌中E-cad、VEGF、Cath-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66%。VEGF表达与Cath-D、E-cad表达相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中E-cad、VEGF、Cath-D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与Cath-D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无直接相关性;在E-cad、Cath-D表达阳性中VEGF表达较高,并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结论E-cad、VEGF、Cath-D可能是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ath-D和E-Cad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素-1,2(Ang-1,2)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评估Ang-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LSCC中的联合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SCC标本61例、癌旁组织30例及正常喉黏膜组织15例中Ang-1,2及VEGF的表达和MVD,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g-1,2在LSCC细胞、正常喉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VEGF只表达于LSCC组织中;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相比,Ang-1,2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对于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表明,Ang-1,2在高、中低分化LSC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g-2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而Ang-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MVD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在所有联合表达状态中Ang-2和VEGF同时为阳性的肿瘤组织MVD均值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任何状态(P<0.05)。结论:Ang-1,2在LSCC中的表达可能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其中Ang-2与VEGF共同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