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无创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方法 将101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检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2.26±1.55)Vs(1.73±0.94) 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65±0.54)vs(1.94±0.46) mmoL/L,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71.1%)和斑块形成率(43.4%)增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油三酯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并且该无创技术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为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9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和多支组内膜一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P均<0.05),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及程度密切相关,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用Gensini方法计算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用Crouse方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颈动脉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r=0.60,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CAS的程度也越重,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4.
孙建群  刘颖 《心脏杂志》2012,24(4):464-467
目的:探讨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测量10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周的患者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目。结果: 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1、P<0.05);股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77%,准确度84%;腹主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72%,准确度72%;颈动脉斑块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79%,准确度82%。结论: 超声检查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IMT及斑块可间接预测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股动脉的灵敏度与准确度较腹主动脉更好。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 :11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成 4组 :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 3支病变组 ,各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最大内 中膜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 ,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较密切的联系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较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尸体解剖病例 15例 ,将所有病例的两侧股动脉、两侧颈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连续取材 ,常规病理检查 ,部分节段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CD6 8、bax染色。结果 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与颈动脉相近。与冠状动脉比较 ,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相对多 ,巨噬细胞相对少 ;bax在巨噬细胞的表达多 ,在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少。结论 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不同导致了 3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的稳定性。股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较冠状动脉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 94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 单支组及多支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多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 (P<0 .0 5 )。斑块指数与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程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性。方法 :非脑血管病患者 5 2例分为对照组 (10例 ) ,心绞痛组 (16例 ) ,心肌梗死组 (2 6例 )。冠心病依据心电图 ,运动 -静息 99m Tc- MIBI心肌显像 (SPECT)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0 .1。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组其中 1例 (2 ,3% )颈动脉狭窄 >5 0 % ,80 % (34/ 42 )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 ,颈动脉内膜厚度 /腔内径 >0 .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 (IC) /颈总动脉血流速 (CC) >0 .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但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10例老年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成对照组(32例)及冠心病组(78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又分3个亚组:分别为1支病变组,16例;2支病变组,34例;3支病变组,28例。均行双侧股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股动脉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也增加,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IMT>0.85 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0%,敏感性87.1%,阳性预测率89.3%。结论老年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通过股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二维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方法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多见,且多为扁平斑;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也越高,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2.
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研究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91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术前行双侧颈、股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分别按血管狭窄≥50%所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其中左主干累及定为双支病变。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股动脉IMT值均增加,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股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间显著相关(P<0.05);股动脉斑块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度(69.23%)高于颈动脉斑块(56.04%)。结论:颈、股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似用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血浆脂质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均有高脂血症,但并非所有高脂血症患者都有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本文旨在研究血浆脂质的不同成份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125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病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浆脂质水平测定,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用Crouse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研究各血脂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及高脂血症病史,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则与上述各参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01例病人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再根据受累血管数将冠心病组又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有病例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91±0.13)mm,平均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为(22.13±3.21)mm2,而对照组的左颈动脉的平均IMT为(0.84±0.06)mm,平均IMCSA为(18.06±1.15)mm2,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为63.7%,对照组的斑块发生率为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左颈总动脉IMT0.845mm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67.3%;以左颈总动脉IMCSA19mm2为界限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4.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 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 S)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0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组,54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CHD组,148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又按其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42例)、多支病变组(76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各组之间二者的关系,分析CA S与CAA 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②与NCHD组比较,C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CHD组各亚组之间比较,多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均<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中软斑和混合斑比例:CHD组的高于NCHD组的(P<0.05);CHD组中多支组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④CAA S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与CA 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A S)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CHD组患者颈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甚于NCHD组患者;而CHD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又甚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58例接受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无冠心病者50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55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单支病变(0.91±0.1)mm),多支病变(1.08±0.15)min]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0.83±0.08)mm,P均〈0.057,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单支病变52.6%,多支病变65.7%]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的32%(P均〈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8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5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血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呈正相关(r=0.267-0.532,P<0.05-0.01)。结论:年龄、甘油三酯、收缩压、高血压病程及斑块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51,P〈0.001),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71,0.702,P〈0.001)。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