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学“消渴”、“脱疽”的范畴,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肢体末端疼痛 ,感染溃疡 ,坏疽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多发于下肢、足腿、足底部 ,故称“糖尿病足”。本病属中医“痹证”、“脱疽”范筹 ① 。因患者足部温觉及触觉障碍 ,在外伤、烫伤、冻伤后 ,极易破溃感染 ,并发坏疽 ,此称为糖尿病高危足。及时预防和护理此类患者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积极的社会及临床意义。1 糖尿病足的预防1.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及家属 ,采取印发小册子、专科病讲座、咨询门诊等多种形式 ,进行预防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绝对禁止吸烟、喝酒…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 iabetics Foot,DF)是常见的糖尿病(D iabetics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有15%在其生活的某一个时刻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足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有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为足部溃疡恶化而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是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兹就本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中西医对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认识1.1中医对DF的认识DF属于中医“坏疽”、“脱疽”等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在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脱疽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糖尿病足的证治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与糖尿病足(DF)都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本研究结合临床,从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治疗大法等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探讨,认为脉管炎属于“虚瘀证”,而糖尿病足属于“热瘀证”。因此在辨治上应结合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的不同病机及临床特点,有的放矢,才能直捣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足病,临床表现与传统医学的消渴病脱疽表现一致。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我院每年住院治疗者均愈20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强调“个体化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而且糖尿病病人汗液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在以上因素作用下,使患者足部皮肤干燥、角化、肌肉萎缩、足部慢性溃疡、足趾足跟坏疽,从而形成了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即潜在着足部病变,如胼胝、爪状趾畸形、关节脱位、溃疡、坏死、蜂窝组织炎甚至坏疽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属于“脱疽”或“筋疽”的范畴。其中主要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而导致肢端干黑骨脱,剧痛难忍者为“脱疽”;若湿热毒盛而导致肢端肉腐、筋烂、肿胀者为“筋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因此帮助糖尿病病人做好足部预防及护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糖尿病足”(DF)的概念,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同时感染的足。1995年,我国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对其进行了新的注释,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最终的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占到糖尿病人数的90.8%~96%,针对糖尿病足肢端缺血,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重新恢复足部循环是治疗的重要一环,我科在近几年采用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在56例治疗分析中,发现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其危害极大。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目前,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在临床报道中有递增趋势。因此,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相关知识,可提高对发生糖尿病足的警惕性,从而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在逐年增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学"消渴"、"脱疽"的范畴,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建春  黄学阳  白爽  林鸿国  刘明  傅强  蔡炳勤 《吉林医学》2012,33(15):3167-3168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筋疽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换药疗法。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疗效显著,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症,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人因神经病变,足部感觉迟钝,容易发生损伤:因血管病变,引起足部缺血,缺氧。而且糖尿病病人的汗液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在以上因素作用下,使患者足部皮肤干燥,角化,肌肉萎缩,足部慢性溃疡,足趾足跟坏疽,从而形成了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生很重要的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诱发因素所至,因此,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较常见的一种。糖尿病人坏疽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明显增高(15倍)。就糖尿病人而言,国内外报道,每年因足及相关疾病而入院者约占20% ,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溃疡或坏疽,其逆转、治愈较困难,病人行动上受限,在生活、工作、经济及精神各方面造成巨大压力和痛苦。本文就糖尿病足的发病、临床表现及护理简述浅见。1 发病机理 1.1 不能有效地感知:糖尿病患者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大,增生和管腔闭合产生微血管病变,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使肢体尤其是足端血供不足。血流障碍,血流变的异常导致神经内膜发生缺氧,加速神经病变的进展。周围神经病变造成患者远端型皮肤感觉丧失或减退。 1.2 糖尿病患者皮肤内含糖量高,适宜细菌生长繁殖。血糖高又可使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移动缓慢,吞噬功能异常,免疫功  相似文献   

17.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主要病因为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发感染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体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我们对380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糖尿病人进行糖尿病足的预防教育及护理,接受教育者积极配合护理,有效预防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属中医“消渴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今对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近年中医对此研究比较活跃 ,高忠梁[1] 认为该病是因消渴日久 ,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脏腑功能失调 ,进而气血运行受阻 ,导致气机阻滞 ,湿浊内停 ,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其中病久肝肾阴虚 ,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是主要病机[1] 。刘毅斌[2 ] 认为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 ,又因外感邪毒 ,局部热毒蕴结而发病 ,其中气虚血瘀 ,瘀血阻滞 ,脉络痹阻尤为关键。熊曼琪[3 ] …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合并感染又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截肢患者中50%是糖尿病患者.强化足部护理教育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已经证实85%的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避免.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樊红荣 《当代医学》2008,14(24):149-150
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合并感染又是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据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截肢患者中50%是糖尿病患者.强化足部护理教育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已经证实85%的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避免.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