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NF-κB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以SABC法检测NF-κB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做统计学处理.结果NF-κ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表达,第24 h达到最高峰,48h开始表达减弱.结论NF-κ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梅  陶黎明  代应辉  项平 《眼科新进展》2007,27(10):742-745
目的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观察不同程度损伤的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凋亡的存在,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RIRI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角膜损伤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建立角膜损伤模型和建立15kPa、60min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模型,光镜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组织病理改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角膜损伤组视网膜无改变,缺血再灌注组出现组织病理改变,包括视网膜水肿,空泡变性,核固缩、溶解,结构紊乱等,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损害加重。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中,缺血再灌注组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均分布于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24h时表达最强。NF-κB在再灌注6h开始表达,24h表达最强。结论RIRI主要导致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细胞损伤,NF-κB的表达和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且二者有着密切联系,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的激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所致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中,核因子-κB的表达。方法 通过升高小鼠眼内压造成视网膜缺血,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视网膜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比例和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免疫组化标记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并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做双重荧光标记,分析核因子-κB的表达与细胞凋亡之间的时相关系。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最初24h,视网膜内层厚度增加,至168h,厚度显著减少。再灌注后6h,神经节细胞和内核细胞层中p65的免疫表达增强,至24h达到高峰,这一过程与TUNEL标记的时相一致。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的激活对于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有重要作用,对于其起促进凋亡还是抑制凋亡的作用,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蛋白因子-κB(NF-κB)表达和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后者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SP70、NF-κB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HSP70在再灌注后1h即有表达,随时间段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至再灌注后24h达到高峰.之后渐下降。NF-κB的表达变化与凋亡细胞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节细胞的凋亡:HSP70和NF-κ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升高,对神经细胞的凋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游志鹏  姜德咏  李国栋 《眼科》2004,13(3):178-18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 (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 ,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PDTC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 1、6、12、2 4、4 8、72小时组 ,每组 5只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 (ERG)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 6小时开始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 2 4小时表达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 +PDTC组在再灌注 6小时未能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第 12小时有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2 4小时表达最强 ,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 6小时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 +PDTC组 (P <0 0 5 )。结论 :NF κB及其诱导的TNF α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PDTC可能通过抑制NF κB的活性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共同的病理损伤过程,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神经纤维变性是RIRI最终的共同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但该通路与RIRI病理过程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RIRI过程中被激活的时程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正常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RIRI 6 h、12h、24 h和48 h组,大鼠的一侧眼采用前房生理盐水灌注法升高眼压以建立RIRI模型,正常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眼压升高至110 mmHg(1 mmHg=0.133 kPa)并能持续60 min视为造模成功.分别于造模后6、12、24和48 h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STAT3和JAK2蛋白的表达强度并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STAT3 mRNA和JAK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JAK2和STAT3蛋白主要表达于视网膜内核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呈黄色染色,RIRI模型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棕黄色染色.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735、96.625,均P<0.01),RIRI后各时间点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IRI 12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蛋白表达强度达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AK2:t=4.308、5.559、5.315、4.726,均P<0.01;STAT3:=5.047、7.843、6.281、4.887,均P<0.01).RIRI模型眼视网膜内层增厚、组织疏松,可见细胞空泡样变性及RGCs数量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间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239、129.539,均P<0.01),RIRI 6、12、24和48 h组大鼠视网膜中JAK2 mRNA和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意义(JAK2mRNA:t=3.504、5.102、4.679、4.213,均P<0.01;STAT3 mRNA:t=6.541、8.787、5.693、5.898,均P<0.01).结论 RIRI模型鼠视网膜形态发生病理改变,RGCs数量减少,同时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表达上调,RIRI大鼠视网膜中JAK2和STAT3的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形态损伤趋势一致,提示JAK-STAT通路参与RIRI的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及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 β 七叶皂甙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又分为 1h、6h、12h、2 4h、4 8h、72h组 ,每小组 5只大鼠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 κB和IL 6的表达情况 ,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 (ERG)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 6h时开始检测到NF κB和IL 6的表达 ,在 2 4h时表达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在再灌注 6h时未能检测到NF κB和IL 6的表达 ,在第 12小时有NF κB和IL 6的表达 ,2 4h时表达最强 ,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 6h时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组 (P <0 .0 5 )。 结论 :NF κB可能诱导IL 6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β 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NF κB的活化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性抑制剂SN50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ischemicalreperfusioninjury,R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IRI组、RIRI+SN50组,每组9只,建立RIRI动物模型,RIRI后6h、24h、72h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 RIRI组RIRI6h后视网膜出现组织轻度水肿,少量细胞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的损伤逐渐加重;RIRI+SN50组视网膜的损伤明显减轻。RIRI后6h视网膜上可见NF-κB阳性表达,经过SN50注射处理后,NF-κB的阳性表达在RIRI后24h明显减弱;经过SN50注射处理后,与RIRI组比较,24h后视网膜的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50对RIR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诱骗寡核苷酸(nuclear factor-κB 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NF-κB decoy ODN)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设计、合成NF-κB decoy ODN和错配NF-κB decoy ODN的核苷酸序列.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10 min,玻璃体内注射NF-κB decoy ODN或错配NF-κB decoy ODN.再灌注24 h后,观察视网膜的组织学变化,测定视网膜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力.检测缺血前10 min和再灌注24 h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phy,F-ERG),计算其b波振幅恢复率.结果:缺血的大鼠视网膜再灌注24 h后,视网膜明显充血、水肿,有许多白细胞浸润,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减少,且视网膜MPO活力增加(P<0.05)、b波振幅恢复率下降(P<0.05).玻璃体注射NF-κB decoy ODN的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性组织学改变减轻,MPO活力降低,b波振幅恢复率增加.而玻璃体注射错配NF-κB decoy ODN则无此作用.结论:玻璃体注射NF-κB decoy ODN能有效抑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视网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7(KLF7)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TLR4/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IR组和KLF7组,每组20只。RIR组和KLF7组建立RIR模型,KLF7组大鼠腹腔注射2μL AAV2-KLF7腺病毒,对照组和RIR组大鼠注射100μL PBS。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显微镜下测量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和GCL中RGC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KLF7、TLR4、髓样分化因子初次应答基因88(MYD88)、NLRP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蛋白表达水平,TUNEL检测RGC凋亡,ELISA法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的视网膜内界膜平滑完整。RIR组大鼠内核层、外核层细胞排列明显疏松、紊乱,RGC数量减少。KLF7组大鼠RGC数量较RIR组减少,视网膜较前变薄,但视网膜损伤程度较RIR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梅  陶黎明  代应辉  项平 《眼科研究》2007,25(11):835-838
目的 建立大鼠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视网膜IR损伤的防护作用和对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R PNS组.建立112.5 mmHg、60 min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模型,在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取出眼球,光镜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出现视网膜水肿、空泡变性、核固缩等组织病理学改变.IR PNS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损害明显减轻.原位细胞凋亡检测IR组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R PNS组(P<0.05).IR组NF-kB的表达明显高于IR PNS组(P<0.05),IR PNS组的NF-kB表达滞后.结论 PNS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和减少凋亡而减轻视网膜IR损伤.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属于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在高等生物接受外界刺激后发生的细胞早期反应和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调节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的表达以及bFGF对NF-κB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超微结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手术组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h、6h、12h、24h、48h、72h组。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bax、Fas的表达。结果(1)正常组视网膜神经纤维中微管及线粒体清晰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核大,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再灌注损伤后RGCs核膜肿胀,线粒体嵴模糊不清,可见凋亡小体,神经纤维中微管模糊、减少甚至消失,以再灌注后24h为甚;(2)再灌注后6h,bax表达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72h不明显;(3)bcl-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纤维层及内核层有微弱表达,各个时间段变化不明显;(4)Fas表达改变与bax基本一致。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是引起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其损伤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眼科新进展》2021,(12):1122-1126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GEN)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L/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健康SPF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L/R+ GEN组,每组各10只.I/R组和I/R+ GEN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法制备视网膜I/R损伤大鼠模型,I/R组大鼠术后每天给予注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时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细胞凋亡数目、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时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体质量200~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素低剂量组和藏红花素高剂量组,每组6只。藏红花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3 d、30 min定时腹腔注射5 g·L-1藏红花素5 mg·kg-1、50 mg·kg-1。造模成功后24 h处死大鼠并摘取眼球。使用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结构,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凋亡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TUNEL染色发现,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几乎未发现凋亡细胞的阳性表达,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中发现大量棕黄色着色的细胞,其凋亡细胞数为(27.40±0.96)个,藏红花素低剂量组可见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凋亡细胞数为(8.40±0.41)个,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藏红花素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组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为(4.30±0.47)个,和藏红花素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3染色阴性,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藏红花素低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类似,藏红花素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类似。结论 藏红花素能通过降低Caspase-3蛋白含量及凋亡细胞数,从而有效保护视网膜免受RI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均以右眼为实验眼。模型组和牡荆苷组大鼠采用前房灌注方法建立RIR模型,牡荆苷组大鼠建模后每日按照25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从Toll样受体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TLR4/Caspase-8)通路探讨其机制,为CUR治疗RIRI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SPF级健康无眼疾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Sham组(n=10)、RIRI组(n=35)、RIRI+TLR4抑制剂(TAK-242)组(n=11)、RIRI+CUR组(n=35)及RIRI+CUR+TAK-242组(n=11),其中,Sham组、RIRI组及RIRI+CUR组根据建模后时间不同分为建模后6 h、12 h、24 h、72 h及7 d组。采用前房高眼压灌注法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Sham组不做特殊处理,RIRI+TAK-242组、RIRI+CUR组、RIRI+CUR+TAK-242组分别于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建模后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中IL-1β+、TLR4+ Caspase-8+细胞数;建模后12 h, W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并通过JAK2/STAT3通路探讨其机制,以期为CUR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RIRI组与CUR组,每组各12只。RIRI组和CUR组大鼠右眼采用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Sham组仅将针头刺入大鼠右眼前房,不升高眼压。CUR组大鼠于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CUR(100 mg·kg-1),RIRI组和Sham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变化,Iba-1/CD16、Iba-1/Arg1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UR对RIRI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合Western blot检测观察CUR对RIRI大鼠RGC及JAK2/STAT3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整齐,神经节细胞层见大量Brn-3a+细胞(即RGC);与Sham组相比,造模后24 h,RIRI组大鼠内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RGC数显著减少,而CUR组大鼠内层视网膜厚度较RIRI组显著变薄,RGC数显著多于RIRI组(均为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RIRI组大鼠视网膜Iba-1+CD16+细胞(M1型小胶质细胞)数较Sham组显著增加,而CUR组大鼠视网膜Iba-1+CD16+细胞数显著少于RIRI组,但仍多于Sham组(均为P<0.05);RIRI组大鼠视网膜Iba-1+Arg1+细胞(M2型胶质细胞)数较Sham组增加,而CUR组大鼠视网膜Iba-1+Arg1+细胞数显著高于RIRI组(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RIRI组大鼠视网膜p-JAK2+、p-STAT3+细胞数均较Sham组增多,而CUR组大鼠视网膜p-JAK2+、p-STAT3+细胞数均显著少于RIRI组(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视网膜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较低;造模后24 h,RIRI组大鼠视网膜p-JAK2和p-STAT3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CUR组大鼠视网膜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量均较RIRI组显著下降,但仍高于Sham组(均为P<0.05)。结论 CUR可调控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极化,从而减轻大鼠RIR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视网膜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C57BL/6小鼠右眼均采用前房灌注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左眼不作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在损伤后24 h、48 h、72 h分别进行视网膜冰冻切片、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检测相关缺氧因子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与微循环损伤的关系,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视网膜微循环结构损伤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RI后24 h组大部分血管仍呈正常形态;RIRI后48 h组,闭塞的血管数量增多;RIRI后72 h组,血管损伤明显加重。浅层毛细血管密度正常对照组,RIRI后24 h、48 h、72 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深层血管网毛细血管密度RIRI后72 h组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冰冻切片检测显示,RIRI后24 h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层视网膜中抗离子钙接头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I后48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及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RI后72 h组各层中Iba-1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24 h组、48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RIRI后48 h组和72 h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和RIRI后24 h组在两个层次毛细血管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72 h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达到高峰值,与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缺血缺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炎症因子在正常对照组与RIRI后24 h组、48 h组、72 h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RIRI中发挥了对微循环的破坏作用,损伤早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成为此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 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和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无NF-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 h达高峰,48 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 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κB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