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组管理模式在动静脉内瘘(AVF)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MHD护理措施;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8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下多学科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MHD患者透析效果,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HD)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1~12月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基于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分别记录两组于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甲状腺旁激素(IPTH)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钙磷代谢(CPM)情况、相关营养指标的达标率以及发生血管通路的并发症概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IPTH及β_2-M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钙磷代谢情况以及相关的营养指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D患者给予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参与分组管理模式,可以对HD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016年12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期间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测定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出现低血压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46%,较对照组的65.38%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15.38%,较对照组的42.31%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同模式干预后,观察组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及体质量指数等营养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的研究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透析时间为标准,将每周一、三、五透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每周二、四、六透析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由其中的"血压管理组"负责针对IDH发生情况查找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及方案。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IDH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实施分组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IDH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相关评价指标也明显高于分组管理模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IDH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护理技能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基础上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通过临床综合指标和尿素清除指标评估两组病人透析充分性。[结果]两组病人干体重、超滤量、血钾、血磷、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素下降分数(URR%)与尿素清除指素(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可以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偏差,促进自我管理,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达到充分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瑞红 《全科护理》2016,(28):2965-2967
[目的]观察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给予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护理干预。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QSGA)以及血白蛋白检测值作为营养评价指标,肾病专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作为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该调查简表包含肾病和透析相关生活质量(KD-TA)和一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SF-36)。[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营养评价指标(MQSGA、MIS、血白蛋白)和生活质量评价指标(KD-TA、SF-3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透析依从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透析依从性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液透析治疗肿瘤合并肾衰竭病人应用人性化护理能提高病人透析依从性、缓解病人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李巧 《全科护理》2020,18(9):1098-1100
[目的]探讨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透析期间实施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液体摄入控制依从率、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行为管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饮食及液体摄入能力、运动管理能力、遵医用药、内瘘自我保护、情绪管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社会关系、躯体症状、环境领域、心理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行为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行为管理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率,从而有效预防透析综合征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规律行HD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11例,HD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甲状腺旁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钙磷代谢情况、相关营养指标的达标率及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iPTH和β_2-MG水平、钙磷代谢情况、相关营养指标的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以护士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分组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H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聆听音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睡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透析时由责任护士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配合聆听音乐,干预后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中除精神健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放松训练及聆听音乐能有效改善透析病人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同时统计两组病人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舒适护理后的心理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提高老年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交互式随访平台在腹膜透析病人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行腹膜透析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电话随访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交互式随访平台,进行3个月随访,调查随访前后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自我护理能力(ESCA)得分,收集两组病人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随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ADL、ESC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对随访管理满意度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腹膜透析病人交互式随访平台,可有效提升随访管理的效果,减少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病人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芝  李寒陈凯 《护理研究》2007,21(12):3130-313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病人的一般资料、贫血及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K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肾病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病人Kt/V、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透析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是透析不充分、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低下和并发症较多,其中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将46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观察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结果]两组第1次(单次)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1次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透析前与第1次透析前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物质β2-MG,相应护理干预能预防、降低或延缓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卞淑芬  宋丽华  解东  回学军  刘声茂 《护理研究》2008,22(16):1454-1456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将46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观察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低通量血液透析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临床观察护理.[结果]两组第1次(单次)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1次透析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透析前与第1次透析前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物质β2-MG,相应护理干预能预防、降低或延缓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桂芝  李寒  陈凯 《护理研究》2007,21(34):3130-313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病人的一般资料、贫血及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K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肾病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病人Kt/V、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透析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是透析不充分、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低下和并发症较多,其中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200例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人院内转运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平均转运时间、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结果]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和9%,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平均转运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多学科团队护理组病人/家属、护士及医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多学科团队护理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危重病人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医患满意度及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入住脑外科监护室的病人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平均分床法来分配护理人员,观察组首先应用ICNSS量表评估护理工作量,护士长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比较两组病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人或家属对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和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及离职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脑外科监护室住院时间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9%vs 55.6%,P0.05),两组护士的离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NSS在评估脑外科监护室护理工作量并指导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ICNSS计算每班护理工作量,护理组长依据小组内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位分配方法,护理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工作年限分配一定数量的床位。比较两组病人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情况和病人、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CNSS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压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维持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行常规血压管理,观察组应用分层管理方法进行血压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血压控制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液透析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液透析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血压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IDWG%)低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充分率(Kt/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实施血压分层管理将有助于稳定病人血压水平,降低病人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充分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