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低水平铅暴露对于小鼠糖耐量与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探讨铅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含0(对照组)、10、100、500 mg/L醋酸铅的饮用水,48只母代小鼠摄入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子代小鼠继续按母鼠相同的剂量喂饲含醋酸铅的饮用水染毒,8周龄时每个染毒剂量均分为两组,每组12只,均雌雄各半。8周组在此时收集样品,利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铅,小鼠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水平,眼底静脉荧光造影与小动物视网膜眼底成像技术检测眼底血管渗透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密连接相关分子转录水平改变;20周组继续用醋酸铅饮用水喂养至20周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子代小鼠血铅浓度随着醋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8周组=0.887,r20周组=0.972,P均 < 0.05)。在100 mg/L剂量以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高于染毒20周组(P < 0.05);在500 mg/L剂量下,染毒8周组小鼠的血铅浓度低于染毒20周组(P < 0.01)。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各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的子代小鼠腹腔注射葡萄糖后2 h内血糖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面积积分高于对照组小鼠(P < 0.05或P < 0.01)。在染毒8周组,小鼠血糖及AUC在1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而在染毒20周组小鼠在100 mg/L醋酸铅染毒时与对照组差异最明显。在染毒8周组,小鼠未出现血管渗漏表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水平先升高后抑制表现(P < 0.05或P < 0.01);在染毒20周组,100和500 mg/L醋酸铅暴露条件下,小鼠视网膜血管出现渗漏;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醋酸铅染毒小鼠在分子水平出现紧密连接相关分子ZO-1,Occludin,Claudin-1、3、5等的mRNA转录受到抑制(P < 0.01)。结论: 铅暴露可以导致小鼠糖耐量试验中血糖升高,早期敏感剂量更低;持续性的铅暴露直接导致了视网膜血管渗漏,铅暴露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潜在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胎盘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应用于胎盘血管毒物筛查研究。方法:将C57小鼠雌雄合笼受孕后,在小鼠妊娠的第18.5天,取胎盘,通过机械分离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胎盘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来源与纯度;采用MTS比色法检测胎盘周细胞的生长曲线。将胎盘周细胞分别暴露于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μmol/L的醋酸铅24 h后,用MTS法检测染毒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利用机械分离和组织消化法分离、培养后,小鼠胎盘周细胞可贴壁生长,呈多边形,表达特异性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暴露于6.25~100.00 μmol/L醋酸铅24 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且各个剂量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分离和组织块消化法可以简单、快捷地获得高纯度的小鼠胎盘周细胞,并可以应用于铅等胎盘血管毒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浓度、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指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指标以及相对端粒长度改变情况。结果:铅暴露工人的血铅浓度为(3.08±1.86) mg/mL,与对照人群(0.26±0.25) m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彗星试验中,铅暴露组工人的慧星尾长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中,暴露组工人双核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铅暴露工人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较对照人群缩短(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胞质阻滞微核试验的指标中双核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桥率与工龄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47、0.432、0.351,P均<0.05)。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工人工龄、血铅水平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06、-0.394,P均<0.05)。结论:铅暴露可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秀丽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K溶液)和DEHP低(0.1 mg/L)、中(1.0 mg/L)、高(10.0 mg/L)3个剂量的染毒组,20℃下恒温培养染毒48 h,观察DEHP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以及瞬时产卵量的影响;利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并计数线虫有丝分裂区、减数分裂区的生殖细胞数;利用MD701突变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4期线虫暴露DEHP 48 h后,秀丽线虫的后代数目在1.0和10.0 mg/L剂量组显著下降(P < 0.05),但对世代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DEHP暴露剂量的增加,线虫的瞬时产卵量下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在DEHP 1.0和10.0 mg/L的暴露剂量下,秀丽线虫总生殖细胞数和有丝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 < 0.01),在10.0 mg/L暴露剂量下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显著减少(P < 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粗线期生殖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 < 0.01)。结论:DEHP可以导致秀丽线虫有丝分裂区增殖阻滞以及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减少,这种作用可能和DEHP导致秀丽线虫粗线期凋亡数目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续暴露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TH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雌鼠作为实验动物,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5、2.5、12.5 mg/kg)和30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2、0.5、2.5 mg/kg)。染毒结束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T细胞增殖功能实验和NK细胞活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脾中T细胞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细胞趋化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2.5和1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P < 0.05),CD4+和CD8+T细胞数增多(P < 0.05),NK细胞活性降低(P < 0.05),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12.5 mg/kg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P < 0.05)。经口连续染毒THI 30 d,0.5和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结论:THI可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该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睾丸损伤及睾丸组织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ICR初断乳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和DEHP染毒组(250、500、1 000 mg/kg),经口灌胃,1次/天,6天/周,连续8周,于末次染毒24 h后处死动物,称取睾丸、附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精子计数,检测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睾丸组织p-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0、500和1 000 mg/kg DEHP染毒组小鼠附睾脏器系数及精子计数均明显降低(P < 0.05),1 000 mg/kg组小鼠睾丸系数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DEHP染毒组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上皮细胞出现层次减少、排列疏松、紊乱等改变;随着染毒剂量升高,睾丸组织中p-CREB蛋白表达下降,DEHP 500和1 000 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EHP可致小鼠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损伤、精子数下降、p-CREB蛋白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气致大鼠肺损伤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变化及红景天苷的干预作用,探讨红景天苷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未染毒组(给予空气),以及氯气染毒后0.5、1.5、3、6和9 h组,给予1 200 mg/m3氯气暴露处理5 min。另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氯气暴露组、红景天苷干预组、红景天苷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氯气染毒条件同上,红景天苷干预组和红景天苷对照组在氯气染毒前30 min和染毒后15 min各给予1次300 mg/kg红景天苷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透射电镜下观察氯气暴露后3 h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定磷法检测肺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低温差速离心法分离并提取线粒体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或线粒体中Tom 20、PINK1以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未染毒组相比,氯气暴露0.5 h后,大鼠BALF中LDH活力显著升高(P < 0.05);肺组织PINK1、Parkin、Tom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且Tom20蛋白表达在染毒后3 h最高(P < 0.05);故选取染毒后3 h为干预时间点。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氯气暴露后3 h,肺血管内皮细胞中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数量减少或消失。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氯气染毒后大鼠肺组织中PINK1、Parkin以及线粒体PIN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线粒体Park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 0.05);肺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以及血清LDH的活力均显著升高(P < 0.05)。红景天苷干预可显著逆转因氯气暴露引起的上述检测指标的异常表达(P < 0.05)。结论:氯气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受损,呈时间效应关系。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保护线粒体,改善氯气暴露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探讨其作为水体中低浓度心血管毒性污染物的生物监测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绿色荧光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转基因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吗啡啉修饰的反义寡聚核苷酸(MO) 对斑马鱼单细胞期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精后72 h的幼鱼脑部血管发育形态,建立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通过改进寇氏法测定铅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低浓度10 mg/L铅暴露下分别对正常基因型和CCM3基因敲降型的斑马鱼卵进行染毒,同时设立对照组(无铅暴露),观察各组斑马鱼发育情况。结果:野生型斑马鱼铅染毒的LD50为31.24 mg/L。在相同低浓度10 mg/L铅暴露的情况下,受精后72 h时正常基因型的斑马鱼幼鱼和对照组的斑马鱼幼鱼各项发育指标无明显异常,而注射亚表型剂量的CCM3 MO 0.25 ng组斑马幼鱼出现形态发育异常表型,如发育迟缓、脊柱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结论:CCM3基因敲降的斑马鱼模型可作为水体中具有心血管毒性污染物的敏感生物监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酚A(BPA)在低剂量条件下单独或联合高脂饮食(HFD)对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不同浓度[1、10、100、1 000 μg/(kg·d)]BPA暴露的动物模型。确定最佳剂量后将另外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HFD组、BPA组、BPA联合HFD组、BPA联合人参皂苷Rh1(Rh1)组。通过检测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及葡萄糖耐量等指标评价小鼠糖脂代谢功能。结果: 形态学实验及生化测定结果显示,小鼠在10 μg/(kg·d)BPA暴露下肝脏脂质积累程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BPA暴露导致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与单纯HFD饲养小鼠相比,HFD饲养的BPA暴露小鼠肝脏TG含量升高,葡萄糖耐量降低(P均 < 0.05)。脂肪生成相关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使用Rh1处理BPA暴露小鼠,与单纯BPA暴露组相比,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BPA暴露能够诱导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并加重HFD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BPA调控一系列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诱导脂质积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使用Rh1抑制PPARγ的表达可减轻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因此PPARγ转录水平的表达上调可能是BPA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环境中汞、砷、甲醛及其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及污染评价。方法:以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组,50 mg/L重铬酸钾作为阳性对照组,使用不同浓度的汞(0.001~0.03 mg/L)、砷(0.01~0.3 mg/L)、甲醛(0.9~7.2 mg/L)及其组合对蚕豆进行染毒(设MIX I、MIX Ⅱ、MIX Ⅲ3组,各含4种组合),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千分率并计算污染指数。结果:单一染毒时,当水溶液中汞浓度≥0.009 mg/L、砷浓度≥0.3 mg/L、甲醛浓度≥3.6 mg/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污染中,MIX I组砷-汞、砷-甲醛组合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且较砷、汞、甲醛单一染毒时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X Ⅱ组和MIX Ⅲ组中4种组合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并且均明显高于单一染毒时的微核千分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汞(≥0.009 mg/L)、砷(≥0.3 mg/L)、甲醛(≥3.6 mg/L)可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形成微核,复合染毒诱发的微核千分率较相同剂量单一溶液染毒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GSH)预处理组(20 mg/mL GSH、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组(20 mg/mL GSH)、对照组(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作用24 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细胞线粒体,荧光探针DCFH-DA和Rho-123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DPNH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NH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 < 0.01),膜电位降低(P < 0.01)。与异烟肼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 < 0.01),膜电位升高(P < 0.05);谷胱甘肽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INH处理后MDA、蛋白质羰基及8-OhdG的含量增加(P < 0.01)。与异烟肼组比较,应用槲皮素后可使MDA、蛋白羰基、8-OHdG的含量减少(P < 0.01);谷胱甘肽预处理组MDA、蛋白羰基、8-OHdG含量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INH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且ROS参与了此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毒死蜱(CPF)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设定0.5、1.0、1.5、2.0、2.5、3.0和4.0 mg/L共7个CPF浓度梯度对果蝇进行急性染毒,统计每组果蝇96 h死亡数,Probit法计算毒死蜱染毒96 h对果蝇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依据LC50分别设置含毒死蜱0.04、0.08、0.16、0.32 mg/L的培养基,用其染毒果蝇后,检测雌、雄果蝇体质量变化,各浓度组随染毒时间延长雌雄果蝇体质量日增减量及各染毒时间段随浓度增加雌雄果蝇体质量变化。结果:CPF对雌果蝇的毒性(LC50为0.447 mg/L)大于雄果蝇(LC50为0.858 mg/L)。CPF各浓度在染毒不同时间对雌果蝇的体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0.04~0.32 mg/L CPF使雄果蝇体质量平均日减轻0.01 mg/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存在明显时间-效应关系。雄果蝇对低浓度0.04 mg/L(LC50的1/20)CPF极为敏感,体质量显著下降(0.04~0.08 mg),雄果蝇在0.16 mg/L浓度染毒时体质量增加(0.02 mg),染毒72或96 h时各浓度组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PF使雄性果蝇体质量发生变化,反映CPF可对雄性果蝇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鹿血清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心肌细胞采用无糖DMEM培养基培养18 h造成缺糖损伤,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鹿血清预处理6和12 h两种情况是否减轻缺糖损伤的心肌细胞,并选用羊血清作对照。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鹿血清组(5、10和20 mg/mL)及羊血清组(5、10和20 mg/mL),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细胞相对活力,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结果: 预处理6 h情况下,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鹿血清及羊血清均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相对活力(P < 0.01),鹿血清与羊血清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处理12 h情况下,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模型组(P < 0.01),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与模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 mg/mL鹿血清组心肌细胞相对活力高于20 mg/mL羊血清组(P < 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5、10、20 mg/mL)鹿血清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降低(P < 0.01),20 mg/mL鹿血清组及不同浓度(5、10、20 mg/mL)羊血清组GSH-PX活性升高(P < 0.01),10 mg/mL鹿血清组SOD活性升高(P < 0.01)。结论: 鹿血清可保护心肌细胞缺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及稳定细胞膜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生酮饮食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10只雌性BALB/c裸鼠右下肢皮下注射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组)和生酮饮食组(KD组),分组当天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体积、血糖及血酮浓度,以后每5 d测量1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摘眼球取血处死裸鼠,取血后进行血脂四项检测。剥离移植瘤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5天起,KD组裸鼠血酮浓度较SD组升高,血糖浓度较SD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0天起,KD组裸鼠体质量及移植瘤体积小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KD组裸鼠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SD组,甘油三酯(TG)浓度低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5±0.10)高于SD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表达水平(4.40±0.89)高于SD组(2.4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生酮饮食可以抑制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酮饮食对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生酮饮食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10只雌性BALB/c裸鼠右下肢皮下注射人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D组)和生酮饮食组(KD组),分组当天测量裸鼠体质量、移植瘤体积、血糖及血酮浓度,以后每5 d测量1次。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摘眼球取血处死裸鼠,取血后进行血脂四项检测。剥离移植瘤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5天起,KD组裸鼠血酮浓度较SD组升高,血糖浓度较SD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0天起,KD组裸鼠体质量及移植瘤体积小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种肿瘤细胞后第30天,KD组裸鼠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于SD组,甘油三酯(TG)浓度低于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法分析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45±0.10)高于SD组(1.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KD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4-HNE表达水平(4.40±0.89)高于SD组(2.4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生酮饮食可以抑制人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