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长期以来,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放化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有损伤,而且许多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身体原因对其耐受差,因此研究者们想要寻求一种新型的非药物方案来治疗肿瘤。虽然生酮饮食在肿瘤动物模型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临床应用的报道却很少。本文对生酮饮食抗肿瘤相关研究、作用机制、脂肪酸选择、安全性以及局限性方面作一综述,为肿瘤的非药物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日益提高的生物化学知识水平,营养学在日常生活以及医疗中的作用开始逐步显 现。利用营养学相关知识补充或者甚至用病理学条件下的饮食控制替代药物来治疗疾病已经得以实现。此外,使用营养作 为辅助治疗方法以协同的方式增强药物效应,降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在众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证实。伴随肿 瘤细胞代谢特点的研究深入,有实验表明,肿瘤细胞共有的最重要的特征是无论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均主要使用葡萄糖 (Warburg 效应)进行供能。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饮食控制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策略。生酮饮食是一种 高脂肪、低蛋白质和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法,这种饮食的治疗机制可能潜在地影响肿瘤治疗和预后。生酮饮食治疗作为 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国内外已系统广泛应用于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中 , 并取得显著成效。虽然生酮饮食在肿瘤动 物模型实验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临床实验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从生酮饮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效果方面综述了生酮饮食对于肿瘤患者的影响 , 为肿瘤非药物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发病人数的逐年增长,肿瘤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肿瘤发病与个体的生活环境因 素密切相关,而饮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机体正常 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发生显著改变,葡萄糖摄取增加、无氧糖酵解成为肿瘤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生酮饮食是 一种以脂肪为主要食物来源的膳食模式,在此模式下,酮体成为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针对肿瘤细胞独特的能量代 谢过程,生酮饮食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辅助抗肿瘤作用,其对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效果已在许多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而在临床 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因此,本文将就有关生酮饮食在恶性肿瘤领域的临床研究结果进 行综述,并根据临床研究类型,分别汇总临床病例报告、观察性研究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三个方面的研究,介绍并探讨目前在 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生酮饮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TKTL-1 基因是人类TKT 基因家族中的成员之一。TKT 家族的基因有TKT、TKTL-1、TKTL-2。在人体中磷酸戊 糖途径分为氧化途径和非氧化途径,而转酮醇酶正是非氧化途径的关键酶。转酮醇酶能够催化体内的酮糖变成醛糖,再经 多步反应不断生成5- 磷酸核糖和NAPDH,从而为细胞抗氧化和生物合成等过程提供原料。目前的研究认为TKTL-1 与恶 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发现TKTL-1 具有不同于其他两种转酮醇酶的活性,TKTL-1 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都存在高表达的现象,而TKT 和 TKTL-2 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规律或者变化幅度较小。本文将 TKTL-1 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大体分为四个方面。首先 TKTL-1 可以为肿瘤提供原料并且协同肿瘤代谢重编程,为肿瘤的恶性增殖和转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TKTL-1 的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向周围淋巴结转移。另外,TKTL-1 还与肿瘤的免疫抑 制和耐药性有关:TKTL-1 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抑制T细胞和NK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测;通过乳酸抑制氧自由基生成, 降低索拉菲尼等药物的抗肿瘤疗效。目前,许多研究表明TKTL-1 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有着极大的意义。在治疗方面,研究显示抑制TKTL-1 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所以TKTL-1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治疗靶点。TKTL-1 抑制剂与其他代谢调节治疗方法联合进行治疗或许可进一步增强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5.
饮食疗法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治疗方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饮食用于治疗癫痫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虽然抗癫痫药物的发展让生酮饮食一度被冷落,但是近年来对生酮饮食相关研究却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也陆续发现生酮饮食在精神心理疾病、慢性疾病乃至肿瘤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它也会因为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肝脏负担加重、骨密度降低等不良反应而让许多医生对其犹豫不决。本文拟从糖脂代谢、肠道菌群等角度介绍生酮饮食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总结其在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糖尿病、肥胖,甚至肿瘤中的积极作用,及生酮饮食的不良反应,为阐明饮食来源的营养干预策略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本身导致的死亡为首位原因,其次为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脏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作为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并日益受到关注。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数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称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性心脏病。本文重点讨论各种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肿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抗癌新药的不断涌现,肿瘤临床治疗经验的日渐累积,使肿瘤的化学治疗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肿瘤通过选用合适的药物可达到治疗,不少肿瘤病人可延长其生存期。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来说,特别是实体瘤,药物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因此继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仍是目标之一,同时肿瘤是一综合性病变,加上肿瘤细胞的非匀一性,研究合理而有效的联合化疗或抗癌药与其它非抗癌药合用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8.
生酮饮食最早用于脑部疾病的治疗,如脑胶质瘤、癫痫等。近 20 年研究表明机体内慢性炎症反应、高血糖与肿 瘤发展密切相关。运动或限制饮食可降低血糖水平、升高血酮浓度,同时降低炎症反应,而高脂、低糖的生酮饮食方式可 模拟运动或禁食产生的生理状态,这使生酮饮食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成为可能。随着肿瘤代谢与肿瘤营养相关研究的不断 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代谢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多种新的实验手段的使用以及信号 通路研究的突破,许多研究者认为肿瘤代谢改变或许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因而生酮饮食用于肿瘤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者 近年来关注的焦点。肿瘤细胞依赖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而肿瘤患者本身需要摄入更多脂肪和蛋白质,据此,提供足 够脂肪和蛋白质、限制葡萄糖的生酮饮食理论上可以治疗肿瘤。生酮饮食利用肿瘤细胞线粒体缺陷、葡萄糖依赖等特征, 通过抑制炎症、加强免疫反应、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调节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等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还能够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这些机制为生酮饮食用于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但尚有部 分机制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非肿瘤死亡原因。方法:复习病案资料,结合文献就主要的死因如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进行分析。结果:在477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非肿瘤性死因51例(占10.69%),其中严重感染34例。结论:积极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非肿瘤性疾病,预防恶性肿瘤的非肿瘤性死亡发生是提高肿瘤病人生存率和临床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在恶性肿瘤的化疗过程中 ,尽管有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产生和应用 ,但仍有多数恶性肿瘤的治疗令人沮丧 ,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多数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治疗后 ,又再复发 ,用同样的或重新选用的化疗药物继续治疗时 ,疗效却更差。甚或有些肿瘤在初次化疗时就毫无效果 ,肿瘤继续增长、浸润和转移 ,特别在消化道肿瘤和非小细胞肺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疗中 ,这种现象更为多见 ,现在人们对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多药耐药性 (MDR)。经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产生MDR是造成化疗失败和…  相似文献   

11.
肿瘤细胞Warburg效应为肿瘤生酮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研究发现生酮疗法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生酮治疗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放化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肿瘤治疗其他方法联合。但是不同肿瘤对生酮治疗反应差异显著,机制不明。肿瘤生酮治疗目前以细胞株及其荷瘤动物研究较多,临床上以病例报告为主,缺乏设计严谨的对照研究。为了更好地推动肿瘤治疗的进步与发展,改善我国肿瘤治疗现状,笔者呼吁高度重视生酮疗法等代谢调节治疗,加快转化医学研究,加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生酮治疗疗效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寻找新的、能够指导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治疗的分子标志物,为精准筛选生酮治疗对象提供分子标志、建立预测肿瘤生酮治疗敏感度的分子诊断方法,发掘提高肿瘤生酮治疗疗效的干预靶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肺癌从病理学上大体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约占80%,且传统的化疗、放疗已进入平台期。随着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研究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多层次研究,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毒性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最重大的问题是其导致的全身毒性作用,这是由于此类药物缺乏靶向作用于局部肿瘤的能力。常规细胞毒性药物往往还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和不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也是影响肿瘤化疗效果的重要原因。目前,利用生物多糖与低分子质量药物偶联已被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糖作为载体偶联细胞毒性药物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吴冠青  孙燕 《癌症进展》2008,6(6):562-578
恶性肿瘤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要求对恶性肿瘤患者必须提供个性化治疗。基于肿瘤标志物的分子分型、分子诊断和分子预后是个性化治疗的前提,高效且毒副作用小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个性化治疗的关键,组学技术则为大量开发肿瘤标志物和新的靶向药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将这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并使肿瘤患者获益则是肿瘤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就肿瘤标志物、组学技术和肿瘤转化研究在肿瘤个性化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MTT方法体外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治疗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最终都会由于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导致化疗的失败。随着化疗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肿瘤化疗的耐药和个体化用药问题备受关注。肿瘤药敏试验对肿瘤病人的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寻找有效的肿瘤药敏试验方法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药敏试验已经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在众多的药敏试验方法巾,四氮唑盐法(MTT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MTT比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高、无放射污染、有较好的临床符合性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的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本文就MTT体外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化疗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自从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虽对少数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成功,但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收效却不大,这其中1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1970年Bielder和Riehm发现,P388细...  相似文献   

17.
仿生内控治疗(BICT)恶性肿瘤是建立在“恶性肿瘤投影学说——一种研究癌症的新理论”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癌症是一种细胞病,是一种细胞分化信息调控障碍性疾病。在此理论指导下,研究了仿生内控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该方法为一组药物治疗,包括复新液、归正胶囊、绿波胶囊三种。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用该方法对17种、106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该方法抗癌谱广,重复性好,具有显著的控制肿瘤生长和临床减痛疗效,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肿瘤缩小或消失。因此仿生内控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是一种全新的文档顶端、无损伤的治疗癌症方法,给肿瘤患者提供了又一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获得性耐药是阻碍患者临床疗效、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不但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而且还参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耐药的形成。Notch信号通路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CSCs)表型、上皮间质转换(EMT)及与其他信号通路串联等途径,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临床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阻碍肿瘤治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致肿瘤治疗困难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临床上,由于肿瘤细胞逐渐丧失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常常导致化疗失败,使患者预后较差。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形成,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生存期,因此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原发性脑肿瘤、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此外,多种原因所致静脉血流淤滞、抗肿瘤药物及孕激素类药物治疗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