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和脉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6年3月-2017年9月的7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类,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对其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较高,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对比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威胁患者的健康,给予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缓解其胃不适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0-142+146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3±0.25)分、(1.14±0.56)分、(1.10±0.22)分、(1.08±0.21)分,对照组的上腹部不适、胃脘痛、饥不欲食、大便稀溏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4±0.98)分、(2.09±0.84)分、(2.14±0.43)分、(2.17±0.63)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口干、发热、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连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74-2675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7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黄芪建中汤临证加减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与西药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5例,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治疗中联合应用胶体果胶铋胶囊与黄芪建中汤加减的效果较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5),双号作为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8.57%(24/35),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加味黄芪建中汤有利于减轻疾病症状,改善胃黏膜,提高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8%,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丰镇市大庄科卫生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做比对性分析,研究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两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辨证论治,多机制协同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其可有效减少1年内患者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2例)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不良反应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3%,对照组复发率43.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6.11%,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速度,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金晓 《中国民康医学》2020,(1):122-123,126
目的:观察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香砂平胃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平胃散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并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香砂平胃散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柴夏芩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夏芩姜汤治疗肝气犯胃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慢性胃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成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四联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按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0 d,对其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1)Hp总根除率为78.3%,无论采用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均提示脾胃虚弱组Hp根除率最低,总根除率仅为61.7%,低于脾胃湿热组的88.3%和肝郁气滞组的85.0%(P0.05或P0.01);而脾胃湿热组与肝郁气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共有10例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等不良反应,其中脾胃虚弱组8例,脾胃湿热组及肝郁气滞组各1例,脾胃虚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胃湿热组和肝郁气滞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不同,无论是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脾胃虚弱型的Hp根除率均低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参苓白术汤辅助西药治疗脾虚型功能性腹泻(FD)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50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参苓白术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选取足三里、脾俞、天枢、关元及中脘穴),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胃泌素(GAS)]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的88.00%(6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IP、MTL、GAS、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参苓白术汤治疗脾虚型FD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利于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效果优于单用参苓白术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F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和多潘立酮、多酶片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4%,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能有效治疗F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镜病理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胃脘胀满、纳差、疼痛、嘈杂、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及病理(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汤治疗CAG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15-118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联合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因肩袖损伤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柴胡桂枝汤联合冲击波疗法,而对照组单独采用冲击波疗法。1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评分和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VAS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冲击波疗法上加用柴胡桂枝汤可以有效治疗肩袖损伤,缓解疼痛同时,疗效更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加味辨治阳虚痰盛胸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阳虚痰盛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6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阳虚痰盛胸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