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了解咸宁市社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和满足情况,为建立社区老年人的居家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需求问卷对476名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98人(83.6%)有居家照护需求,精神慰藉需求最高(79.8%),其次为居家护理服务(73.1%)、生活照料(47.3%);家庭环境改造(68.2%)、老年人婚姻牵线搭桥(4.5%)、导管护理(2.0%)分别是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居家护理服务满足率最低的项目。[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较高,但部分项目满足率低。应完善生活照料服务体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居家护理服务的宣传力度,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居家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失能老年人不同方面的照护需求及社区满足失能老年人需求的现状,分析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城市社区失能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方面照护需求及需求满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照护需求的因素。[结果]216名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占58. 80%,中度失能占28. 24%,重度失能占12. 96%。自身身体情况、患病情况及年龄是影响失能的主要因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护、精神慰藉、医疗服务和专业的护理方面均有需求,需求总量受失能程度影响。社区或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照护少,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结论]失能老年人比一般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总量大,医疗服务需求更显著;失能老年人期望从社区及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不同形式的照护,因此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可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社区失能老人居家长期照护的康复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名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社区失能老人居家长期照护康复需求的4个主题:生活照料需求、医疗保健需求、心理慰藉需求和支持性服务需求。结论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康复需求层次多样,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建立医院-社区-家庭联合医疗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失能老年人基本情况及照护服务需求现状,为政府及社区制定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提供有力支撑。[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两个社区的220名失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0名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105人(47.73%)、中度失能60人(27.27%)、重度失能55人(25.00%);10项身体照顾服务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散步、聊天,使用生活辅助用具,翻身、叩背,服药,更换衣服;9项家务及日常生活照顾服务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送餐服务、陪同就医或联络医疗机构、家务助理、家庭访视、陪同或代购;11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输液、抽血化验、雾化吸入、更换胃管、伤口换药;13项其他服务需求中排序前5位的是定期查体、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照护者指导、紧急救援、康复训练与指导。[结论]社区失能老年人对照护服务表现出非常迫切的需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以失能老年人主观需求为基本导向,结合客观评估,制定更加规范的照护标准,提供行之有效且针对性强的长期照护服务,提高失能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构建长期照护服务系统软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对泰安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220名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分为(55.71±10.51)分,得分最高的维度为医疗保健服务;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与慢性病患病数量、能力等级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与经济来源的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和能力等级是长期照护需求的正向影响因素,居住情况和经济来源是长期照护需求的负向影响因素。[结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能力等级和居住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以失能老年人需求为向导,根据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失能老年人对照料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及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对276名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82.97%失能老年人选择居家式护理服务,失能老年人失能状况、居住状态、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两周慢性病患病率等是选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失能老年人选择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可为相关部门制订失能老年人照料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满足老年人照料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潍坊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能力及不同老年对象的分级服务需求,建立更为科学的老年人等级服务体系,旨在优化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为机构养老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潍坊市10个县市区的10家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300人,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及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以70岁~89岁(75.3%)、汉族(100.0%)、无配偶(65.3%)、自费入住(100.0%)为主,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占93.7%)是子女亲属无时间照顾,其中功能完好老年人43人(14.3%)、轻度失能127人(42.3%)、中度失能97人(32.3%)、重度失能33人(11.0%)。功能完好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服务有需求;轻度失能老年人对健康教育和休闲娱乐服务有一定需求;中度失能老年人对医疗健康和心理慰藉服务需求比较高;重度失能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最急切。[结论]养老机构中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提示养老机构应加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科学确定老年人服务需求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重度失能老人居家治疗及需求现状,为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居家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社区388名重度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41. 49%的重度失能老人使用1种及以上的居家治疗项目,使用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吸氧、留置尿管、鼻饲或胃管、雾化吸入、造瘘;在使用居家治疗的重度失能老人中,每项治疗均有超过60%的老人表示需要指导,其中留置尿管需要指导的比例最高,达79. 49%;在居家治疗的过程中,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指导或帮助的主要为家人(70. 19%)、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甲等医院(29. 19%)、社区医院(27. 33%)、社区护士(上门)(21. 74%)、999救护车护士(8. 70%)。[结论]重度失能老人居家治疗使用较为普遍,并有较高的居家照护需求。应积极开展多主体的居家照护服务,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满足老人的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咸宁市社区居家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咸宁市4个社区,对476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总分为(9.25±3.09)分,需求程度前两位为邻里互助(2.61分±0.95分)和志愿者陪伴(1.96分±1.05分),需求程度最低的是老年人婚姻牵线搭桥(1.14分±0.5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居住状况以及抑郁状况是社区居家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同解释总变异的11.7%。[结论]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多方面发展居家养老精神慰藉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梁惠连 《全科护理》2016,(22):2357-2359
[目的]探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模式构建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家庭、养老院、医院抽取失能老年人150例,采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选择意愿及志愿者服务内容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50例失能老年人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比例为76.8%,排在前4位的志愿者服务内容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和休闲娱乐、送餐服务。患病种类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程度是影响失能老年人选择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患多种疾病、无配偶、文化程度高的失能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希望提供服务内容主要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休闲娱乐和送餐服务;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监管。  相似文献   

11.
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年龄增长将增加失能的风险[1]。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而由家庭成员提供长期照护的能力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尤甚。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应对未来失能老年人照护危机的根本出路[2]。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是指由具有一定医疗、护理水平的医养结合机构为患病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力求达到使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估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6和0.43(P0.01)。最终构建的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可靠,可为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分级管理提供依据,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优化养老资源,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费用赔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期照护     
正长期照护是通过一系列的照护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失能者提供长期的医疗照护、个人照顾和社会服务。长期照护是综合性和连续性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心理支持、健康维护以及社会服务。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往往需要长期的生活照料服务,包括日常活动辅助、生活帮助、医疗护理服务、心理慰藉、经济支持等。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家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使用和需求现状,为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20家社区的居家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或社区随访,应用SPSS20. 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京市朝阳区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心脏病和高血脂;患病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率为88. 0%,表明患病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护理需求较高;慢性病老年人对常规护理服务需求高,上门健康教育服务需求量大,照护者知识指导需求缺口大。[结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根据慢性病老年人患病情况提供更精准的护理服务,关注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实施综合管理;同时持续进行老年人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照护者知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方法:2014年3~6月调查石家庄市5个行政区域的社区老年人400名,分析其养老服务需求。结果:400名社区老年人主要需求依次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旅游休闲;400名社区老年人中,期望居家养老者有287名(67.00%),期望社区养老者为79名(18.00%),期望机构养老者为60名(15.00%);社区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最为看重的前3个主要因素为服务质量、收费标准、住宿条件及生活设施;不同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国应加大力度完善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失能老年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分类别、分人群开展长期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728名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及其选择居家长期照护的原因,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失能老年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的影响因素。结果:56.0%的失能老年人受"恋家情结"的影响而选择在家中接受照护;个体特征、来疆历史背景、失能程度等是失能老年人选择居家长期照护的影响因素。结论:相关部门在发展本地区的长期照护时,应重点提高居家照护服务质量,关注失能程度较重、经济状况较差以及老年失能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北京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4个区8个社区的115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筛选失能老年人,使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调查问卷对其照护服务需求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共有220名失能老年人,失能率为19%,其中轻度失能90名(40.9%),中度失能68 名(30.9%),重度失能62名(28.2%)。失能老年人存在多方面的照护需求,排序前3位的身体照护服务需求是:上下楼梯、洗澡和室内行走;排序前3位的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是:家务助理、代购和陪同;排序前3位的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是:吸氧、口腔护理和鼻饲喂养;其他服务需求的前3位是:紧急救护、康复治疗和小饭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慢性病的种类、自评健康状况、失能 程度、慢性疼痛、跌倒经历是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迫切,其中身体照护需求最高,影响该人群照护需求的因素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扬州市远郊居家老人的失能程度,分析不同失能程度老人的分级护理需求,在医养结合背景下完善失能老人的失能评估系统,针对性建立失能老人等级护理服务体系,为政府制定养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扬州仪征区532名居家老人,采用老年人评估标准评定失能程度,自行编制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表评估不同等级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结果:被调查者中功能完好95名、轻度失能285名、中度失能73名、重度失能79名,功能完好老人对休闲娱乐活动需求高;轻度失能老人对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需求高;中度失能老人对医疗保健和心理慰藉需求高;重度失能老人对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需求高。结论:失能程度与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密切相关,不同失能等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提示要加强对居家失能老人的能级评估,制定失能老人的等级护理服务标准,为政府提供照护补贴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增加、疾病谱改变、家庭规模缩小、老龄化及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2].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是指为丧失一定生理功能、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提供较长时间的照护,使其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达到最理想程度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3].长期护理的主要对象和重点人群是老年人[4],服务场所可以是医院、社区、居家或养老机构等,服务内容涵盖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医疗、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及针对照顾者的培训、指导等支持性服务,以及日常看护及非技术性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等[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现状, 分析家庭环境和社区服务对照护需求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 为制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前就已经存在失能的老年人332例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一般资料、失能程度、家庭成员支持度、子女孝老伦理水平、家庭关系融洽程度及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22.0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运用AMOS22.0建立结构方程, 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332例失能老年人中男、女各166例。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得分(101.54 ± 16.38)分;失能程度、慢性病数量、慢性疼痛、照护者孝老伦理水平、家庭关系、社区或乡村提供照护服务可直接影响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468、0.155、-0.083、-0.350、-0.094、0.104), 慢性病数量、慢性疼痛可通过失能程度对照护需求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65、0.049), 照护者孝老伦理水平可通过失能程度和家庭关系对照护需求产生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为-0.162)。结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