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年时期人群,发生超重和肥胖后的体重状态变化以及最大体重减重程度与其中老年期发生T2DM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库,选取19878名年龄≥40岁的中老年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超重及肥胖[最大BMI(BMIMax)≥24.0 kg/m^2]发生在青年及中年时期人群的体重状态变化及最大体重减重程度与T2DM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体重组(BMIMax及BMI 18.5~23.9 kg/m^2)相比,青年时期持续超重组(BMIMax及BMI≥24.0 kg/m^2)、青年时期既往超重组(BMIMax≥24.0 kg/m^2,BMI 18.5~23.9 kg/m^2)、中年时期持续超重组(BMIMax及BMI≥24.0 kg/m^2)、中年时期既往超重组(BMIMax≥24.0 kg/m^2,BMI 18.5~23.9 kg/m^2)的T2DM患病风险均不同程度增加,以青年时期持续超重组最高(OR 2.57,95%CI 2.21~2.99)。超重人群(BMIMax≥24.0 kg/m^2)中,与减重<5%人群相比,减重≥5%人群T2DM患病风险增高,以减重≥15%人群风险最高(OR 3.58,95%CI 3.07~4.17)。结论无论目前体重正常或超重,青年及中年时期人群发生超重及肥胖均增加其中老年时期T2DM患病风险。超重人群最大体重减重≥5%时,中老年T2DM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1.关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治的常见误区⒉.新型远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3.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5.嗜铬粒蛋白A在诊断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的意义6.286例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7.青年及中年时期体重状态变化及最大体重减重与中老年时期高血压的关系8.肾素瘤的诊治进展——从1例肾素瘤患者谈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早期的体重状态及至中年时期的体重变化与中年时期高甘油三酯(TG)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参加1998年我国大规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的15组人群样本,每个人群整群抽样约1 000人,其年龄在35~59岁(定义为中年时期),男女各半,询问研究对象25岁时(定义为成年早期时)的体重,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根据研究对象25岁时的体重和调查时的身高,计算其25岁时的体重指数(BMI);研究对象成年早期按BMI水平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超重组(BMI:24~27.9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25岁至中年时期的体重变化为现测体重减去25岁时体重,根据体重变化将研究对象分为-7.5 kg组、-7.5~-2.6 kg组、-2.5~2.5 kg组、2.6~7.5 kg组、7.6~12.5 kg组和12.5 kg组共6组。分别探讨25岁时的体重状态和随后的体重变化与高TG血症的关系。结果:共有13 883人纳入分析,研究对象按BMI水平的4个分组中年时期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2.8%、26.0%、27.4%和30.8%,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1)。25岁至中年时期的体重的6组研究对象的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2.5%、14.0%、17.8%、24.2%、31.5%和40.9%,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25岁时的超重和肥胖以及随后的体重增加均与中年时期高TG血症正相关(趋势检验P0.01)。结论:成年早期的超重和肥胖以及随后的体重增加均与中年时期罹患高TG血症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餐负荷后甘油三酯(TG)代谢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32例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33例正常体重高血压患者(正常体重高血压组)禁食12小时后,进行标准脂肪餐负荷试验,以TG8小时曲线下面积(TG-AUC)和TG峰反应(TGPR)作为标准脂肪餐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结果:①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TG-AUC、TGP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TG-AUC、TGP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②超重/肥胖高血压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OMA-I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组HOMA-IR显著高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P<0.05).③超重/肥胖高血压组和正常体重高血压组中具有IR的患者TG-AUC、TGPR显著高于无IR的患者(P<0.01),而上述两组中无IR患者TG-AUC、TGP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④TG-AUC、TGPR与HOMA-IR、空腹TG水平、舒张压、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TG-AUC、TGPR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肥胖和高血压对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及IR有协同作用,IR是引起脂肪负荷后TG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相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超重组90例(BMI≥25kg/m2),非超重组55例(BMI<25kg/m2),比较2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超重组较非超重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收缩压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超重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增加,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并控制到正常范围,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超重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 )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1.7)%,流速增加(29.7±3.05)%,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2.0)%、流速增加达(56.7±4.1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坛地区中年人群肥胖现况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2009~2010年期间在金坛地区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对象982人。计算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金坛地区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42.77%,肥胖率为18.94%,轻、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70%、19.96%。不同性别间超重、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的比例明显增加,其中超重、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56倍和6.05倍;而轻度、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3个危险因素的比例是非中心性肥胖正常人群的4.62倍及5.51倍(P0.05)。结论金坛地区中年人群中体重异常者近六成,肥胖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人员发现,6个月的均衡饮食可恢复正常血压意大利一项研究把超重认为是引起高血压的直接原因,同时表示一半以上的超重者可以通过减轻体重而使血压降至健康的水平。然而,减轻体重必须是患者在发生肥胖这条边界以前完成。意思是指患者已是肥胖,即他(她)超重已很多而不易减重,Pavia 大学医学院 Roberto Fogari 教授在出席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委员会关于高血压研究的学术会议上传达了这个讯息。研究超重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轻度的高血压常常被描述病因为"原发性",即是说原因未明的。但是根据这项的研究,病因可能是超重引起。高血压可能是超重的继发表现。因此,如果我们在超重的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中年男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关系,探讨控制体重对防治中年男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必要性。方法:纳入中年男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86例为病例组,120例年龄匹配的男性体检者为对照组,组成病例对照研究,比较2组BMI、WC和血压的差异,分析肥胖指标在中年男性难治性高血压中的优势比(OR)。结果:病例组BMI、WC和血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BMI>28kg/m2)的中年男性患难治性高血压的优势比(OR=2.46,95%CI:1.34,4.49,P<0.01),腹型肥胖(WC>85cm)者优势比更高(OR=3.50,95%CI:1.74,7.04,P<0.01)。结论:肥胖的中年男性患难治性高血压风险高,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和治疗该人群的难治性高血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肥胖程度与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体重指数分为3组,分别比较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水平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结果低体重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HbA1C。及空腹血糖增高。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组易伴发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大血管病变,而低体重组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较为突出。结论对于初诊的低体重患者,应尽早补充胰岛素并及时筛查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对于超重患者应强调减肥、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其内脏脂肪(VAT)含量的差异。 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符合纳排标准的1094例于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VAT含量、皮下脂肪(SAT)含量和腰围(WC)。根据上述患者的BM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2,n=56),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444),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253)和肥胖组(BMI≥28.0 kg/m2,n=81)。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探讨四组患者VAT、SAT和W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了解BMI分别和VAT、SAT、WC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1094例患者中数据齐全的共834例,其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71例,呼吸系统疾病114例,消化系统疾病349例,泌尿系统疾病210例,生殖系统疾病1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9例。不同疾病种类患者在各BMI水平的VA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的VAT、SAT和WC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SAT含量在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VAT含量及WC两个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显示,超重及肥胖组>体重正常组>体重过轻组(P<0.01),在肥胖与超重两个组别间的比较则未发现差异的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BMI与VAT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02、0.195,P<0.05);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性(P>0.05)。BMI与SAT在正常体重组呈正相关关系(r=0.296,P<0.05),而在其余三组则未发现(P>0.05)。BMI与WC的正相关关系体现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r分别为0.199、0.144,P<0.05),而在体重过轻组和肥胖组未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P>0.05)。 结论BMI作为肥胖程度判断的临床常用指标,与影像学肥胖的判断指标存在有限的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的BMI水平有助于推测内脏脂肪含量,当体重过轻或肥胖达到某种程度时,BMI水平可能难以用于推测内脏脂肪的严重程度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对康复进程以及其卒中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卒中于广东燕岭医院住院的患者共95例,本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三组,其中18.5 kg/m2≤BMI<25 kg/m2为正常组(n=40),25 kg/m2≤BMI<30 kg/m2为超重组(n=37),BMI≥30 kg/m2为肥胖组(n=18),记录三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干预后及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 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干预3个月肥胖组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而肥胖组的手、前臂和下肢Ashworth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 结论超重及肥胖的BMI降低了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了生活能力、四肢功能及平衡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纪群  王咏波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55-758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腰围(WC)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及肥胖对TSH、TH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T2DM患者275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88例)、超重组(24kg/m2≤BMI<28kg/m2,90例)和肥胖组(BMI≥28kg/m2,97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再根据性别和WC不同将其分为M1组(男性WC<85cm)、M2组(男性WC≥85cm)、F1组(女性WC<80cm)、F2组(女性WC≥80cm),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TSH水平明显增加(P<0.05)。F2组TSH水平明显高于F1组和M2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M2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BMI与TSH呈正相关(r=0.25,P<0.05),TC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呈负相关(r=-0.39,P<0.05),BMI、WC与FT4(r=-0.31,r=-0.29,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TSH的独立相关因素,WC是FT4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肥胖T2DM患者TSH水平升高,FT4下降,女性较男性腹型肥胖者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0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3.0kg/m2)、超重组(23.0 kg/m2≤BMI<27.5 kg/m2)和肥胖组(BMI≥27.5 kg/m2),比较三组临床病理因素,并分析BMI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正常体重组37例(34.6%),超重组54例(50.5%),肥胖组16例(14.9%)。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1.9%、7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均P<0.05)。BMI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P=0.039),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BMI增加,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69.2% vs 72.0% vs 93.8%,P=0.239)。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BMI非独立危险因素(P=0.343)。 结论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Few studies address long-term effects of weight loss on risk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among overweight adults. METHODS: We evaluated weight loss among 623 overweight (body mass index [calculated as weight in kilograms divided by the square of height in meters] >/=25) middle-aged (aged 30-49 years) and 605 overweight older (aged 50-65 years) adults in Framingham, Mass.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first according to amount of weight lost over 4 years: (1) weight changed by less than 1.8 kg (stable weight), (2) lost 1.8 to less than 3.6 kg, (3) lost 3.6 to less than 6.8 kg, and (4) lost 6.8 kg or more. We also classified weight loss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was sustained during the next 4 years. RESULT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education, baseline body mass index, height, activity, smoking, and alcohol intake, weight loss of 6.8 kg or more led to a 21% to 29% reduction in long-term hypertension risk. After adjusting for cancer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ccurring during follow-up, weight loss of 6.8 kg or more led to a 28% reduction in risk (relative risk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72 [0.49-1.05]) for middle-aged adults and a 37% reduction (0.63 [0.42-0.95]) for older adults. Sustained weight loss led to a 22%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 risk (0.78 [0.60-1.03]) among middle-aged and a 26% reduction (0.74 [0.56-0.97]) in older adults. This risk reduction was strengthened by adjustment for prevalent cancer 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uring follow-up. CONCLUSION: A modest weight loss, particularly when sustained, substantially lowers the long-term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overweight adul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初治HIV感染者的代谢水平,初步探索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7月—12月期间确诊的163例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代谢相关指标,分析其代谢水平以及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163例初治HIV感染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28(25,32)岁,其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4.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心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的影响。方法入选776例患者均行心脏双源CT检查,在心脏平扫图像上测量心周脂肪含量。根据BMI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结果 3组患者平均心周脂肪含量分别为(179.21±90.03)cm~3、(227.40±77.22)cm~3和(278.10±112.63)cm~3,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心周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代谢危险因素的增多,心周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仅在正常体重组,心周脂肪含量随代谢危险因素的增加而显著增多(P=0.000),超重组与肥胖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心周脂肪含量与腰围呈正相关,但与MS无相关性。结论合并MS患者心周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在正常体重组患者中心周脂肪含量更能预测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VAT)含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18~70岁初诊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及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VAT质量、面积,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右心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及心功能[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142例,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51(42,59)岁;失访3例。分为肥胖组(48例)、超重组(45例)及正常体重组(46例)。(1)三组间比较BMI、腰围、腰臀比、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心尖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BMI、腰围、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相关(β=-0.590^-0.023,均P<0.05),ED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96、4.357,均P<0.05),ES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13、2.675,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模型Ⅰ(未调整)和模型Ⅱ(调整年龄和性别)中,心尖脂肪每增加1 mm,射血分数分别下降0.590%、0.645%,EDV依次增加4.357%、4.835%,ESV依次增加2.675%、2.931%。结论BMI、腰围、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以心尖脂肪对心功能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并筛选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的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选择未患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健康受试者,收集受试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