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肝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的肺结核病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HBsAg阳性的初治肺结核化疗病人采用护肝与不护肝处理,了解护肝药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初治浸润型肺结核经化疗病人HBsAg(-)200例、HBsAg( )180例分组采用护肝与不护肝治疗,对比分析肝功能的损害及副作用。结果HBsAg( )肺结核病人不用护肝治疗肝功能损害及并发症严重,HBsAg(-)患者及护肝HBsAg( )病人肝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均较轻微”结论及时规范护肝治疗对HBsAg( )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PHC及106例非肝病患者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1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21例(46.7%),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6%),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者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者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报道,多数肝功正常的 HBsAg 阳性病人肝穿刺活检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学改变。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多数药物对肝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特别是 RFP 和 INH。为解决 HBsAg 阳性结核病人的化疗问题,我们对104例 HBsAg 阳性与100例 HBs-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戊二醛聚合的人血清白蛋白(PHSA)和牛血清白蛋白(PBSA)分别包被羊红细胞,对278例HBsAg阳性的和106例HBsAg阴性的肝炎病人及69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做血凝集试验和交叉抑制试验。用ELISA方法检测病人HBV和HAV标志。结果表明HBsAg阳性组的PHSA结合活性及凝集效价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阳性率80.5%∶33.9%和凝集效价log2.4.59±1.71∶2.36±1.28.P<0.01)。而PBSA的结合活性两者间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 e 抗原(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儿童,90%能被乙肝病毒(HBV)所感染,且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HBeAg 和抗-HBe 阴性的 HBsAg 携带者 HBV DNA 阳性也具有传染性。对 HBV 感染高危的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可使 HBV 感染的发生率降至10%。作者报道产前非选择性筛选和主动与被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经验,证实经济且有效。病人和方法所有孕妇首先检测 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SP-RIA法检测135例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人循环HBsAg-IgM复合物,10例HBsAg阴性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提示:急性乙型肝炎循环HBsAg-IgM复合物阳性检出率为94.2%(33/35);慢性活动性肝炎为52.9%(18/34),慢性迁延性肝炎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的原因,对22例发生23次输血后肝炎的病人作了下列几种抗体检查。这些病人在急性期多次检查HBsAg均为阴性,其中仅1例于转氨酶恢复正常11周后,又发生第二次肝炎,HBsAg转为阳性。抗HBsAg抗体:每例均于输血前和输血后(5个月~3年半,平均约6个月)检查。16例原来均为阴性,仅1例转为阳性。该例输血后曾患两次肝炎,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相关。而且在抗-HBs阳性的HCC病人、酒精性肝硬化的肿瘤病人以及没有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的其他肝病病人中;发现整合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本文用C_1q试验和固相吸附试验对下列病人进行研究。HCC病人36(男32、女4)例,平均年龄46.3岁,其中19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HCC,其余17例按临床标准诊断,均有腹痛和肝肿大,同时血清AFP水平在1,000μg/L以上,全部病人均为抗HBc阳性,36例患者分为2组:21(男18,女3)例HBsAg阳性;15(男14例、女1)例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9.
1982年1月至1986年7月,无乙型性肝炎病毒(HBV)既往感染的48名血透工作人员(被刺者)被含 HBsAg 血污染的针或玻璃器皿损伤(针刺暴露),48份污染的血液中,31份来自近期仍为HBeAg 阳性病人(授予者)、另17份来自抗-HBe阳性病人(授予者)。全部被刺者均检测血清 HBV感染标志及 ALT、AST。若出现 IgM 抗-HBc,则诊断为 HBV 感染。被刺者无既往意外接种史,输血史或免疫球蛋白注射史,观察期间无再次针刺暴露。针刺暴露一旦发生立即检测血清 HBsAg 和抗-HBs。若授予者 HBsAg 阳性者,被刺者 HBsAg 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肝硬化发展成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作者对613例不同病因类型的肝硬化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其中240例酒精性肝硬化中(3例HBsAg阳性),10例发展成HCC;130例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中(1例HBsAg阳性),6例转成HCC;161例慢活肝中(43例HBsAg阳性),16例转成HCC;41例潜隐型肝硬化中(HBsAg均阴性),转成HCC8例;其他型肝硬化41例(全部HBsAg阴性),2例转成HCC。这42例HCC中36例(86%)是男性,平均年龄为55±10岁(22~63岁)。42例HCC中9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同位素闪烁方法观察肝硬化病人胃排空与胃肠道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0例经组织学或临床确诊肝硬化病人(男/女:15/5;年龄:60±9岁)及10例性别年龄配对的正常对照者(男/女:8/2;年龄:56±12岁)。4例HBsAg阳性,15例抗HCV阳性,1例HBsAg及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乙肝病毒标志携带情况,更好地制定今后防治的方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6819例就诊者进行人群的乙型肝炎两对病毒标志测定,并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按单项HBsAg阳性,单项抗-HBs阳性、HBsAg+HBeAg阳性、HBsAg+抗-HBe阳性,分为四组,并以十岁为一年龄段共分六段。结果 (1)共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7439例,占受检者20.2%(7439/36819),其中单项HBsAg阳性2300例,单项抗-HBs阳性2293例,HBsAg+HBeAg阳性1099例,HBsAg+抗-HBe阳性1747例,全部病例男女之比1.071:1,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男女之比1.496:1。(2)单项HBsAg阳性组男女之比1.78:1,HBsAg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无明显变化,女性患者60岁以后略有增加。单项抗-HBs阳性男女之比0.9:1,女性多于男性,阳性率的变化是平稳的,与年龄关系不大,HBsAg+HBeAg阳性组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90: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男性女性在21~40岁年龄段中男67.2%(594/817),女68.1%(192/282)。HBsAg+抗-HBe阳性组,该组男女之比1.71:1,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女性均在21~50岁年龄段中为阳性结果密集区,男性67.7%(745/100),女性76.5%(495/647)。结论 乙型肝炎感染男女比例与70年代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  相似文献   

13.
此研究以一项长期随访研究为基础,旨在观察日本Goto群岛上HBsAg携带者的自然病程。 病人和方法:自1972年至1997年每年对岛上4015名居民进行HBsAg检查,其中3019名(男性1210名,女性1809名)每年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157名(5.2%)居民HBsAg阳性,其中131例为慢性携带者,即HBsAg阳性持续1年或1年以上。这131例慢性携带者中男性60例,女性71例,年龄(44±12)岁。131例慢性  相似文献   

14.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辟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lSA方法检测4B例0PHC及106例非肝病患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l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8、HBeAb及HBeAb三项阳性21例(46.7%).H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5%),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扰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扰HCV机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中,HBaAg、HBeAb及HBcAb兰项阳性患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开展广东省五华县乙肝病毒表面抗(HBsAg)原阳性人群的转归及其家庭成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调查,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1对在2006年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HBsAg阳性人群家庭成员进行初筛,筛查出HBsAg阳性者.对2006年发现的HBsAg阳性人群及其HBsAg阳性家庭成员开展体征检查,B超检查肝脏、脾脏和胆囊,进行肝功能及HBV相关指标检测分析.结果 在原59名HBsAg阳性人群中,有5名HB-sAg阳性人员已转为阴性,HBsAg阴转率为8.47%,HBV携带者47例(79.66%),慢性乙肝7例(11.86%);肝功能检查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4例(23.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5例(25.42%),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6例(10.17%).筛查检测59名原HBsAg阳性人群的127名家庭成员,检出HBsAg阳性26例,家庭成员HBsAg阳性率20.47%,乙肝病毒感染聚集家庭病毒传播关系以母亲阳性孩子阳性为主,有12人次,占46.16%.结论 五华县农村HBsAg阳性人群家庭成员乙肝病毒感染率略高,家庭中传播途径以母子(女)为主,提示今后应重点关注HBsAg阳性人群家庭的乙肝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HBsAg与新生儿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155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盘HBsAg,ELISA法检测新生儿HBV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儿血清HBVDNA.各指标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55例孕妇的胎盘各型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sAg阳性表达,总的胎盘HBsAg阳性58份,阳性率为37.4%;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sAg阳性各有58、40、29和11份,阳性率分别为37.4%、25.8%、18.7%和7.1%;胎盘从母体面的蜕膜细胞至胎儿面的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sAg阳性率逐渐下降(趋势x2=43.01,P=0.00).胎盘HBsAg阳性与新生儿HBsAg、HBeAg阳性均有关(x2=4.88,P<0.05;x2 =3.86,P<0.05),而与新生儿抗-HBe、抗-HBc无关(x2=3.36,P>0.05;x2=0.00,P>0.05).胎儿面的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HBsAg阳性时,新生儿HBsAg阳性的危险性高(OR=5.31,95 %CI:1.38~20.40;OR=3.33,95%CI:1.16~9.52);而滋养层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HBsAg阳性时,新生儿HBeAg阳性的危险性较大(OR=3.04,95% CI:1.45~6.39;OR=3.05,95%CI:1.32~7.03);胎盘HBsAg阳性与新生儿HBV DNA阳性无关(x2=0.09,P>0.05).结论 越接近胎儿面的胎盘细胞HBsAg表达阳性,新生儿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危险性越大.HBsAg在胎盘中以“逐层转移”的方式进入胎儿血循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PCR技术检测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经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性HBsAg阴转3~67个月后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BV DNA。病人初起时均有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1年以上,有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特征,血清HBV DNA、HBeAg阳性。7例HBsAg在抗病毒治疗后转阴,2例则为自发转阴。病人在HBsAg转阴后随访3~67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转氨酶正常,其中6例并出现抗HBs。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 S 基因编码产物介导病毒颗粒与肝细胞结合,前 S_2多肽在急性乙肝病人出现症状后的血液中存在,前 S_2抗体在 HBsAg 清除前出现,故提示与病毒清除有关。作者报道5例急性乙肝病人从潜伏早期即进行前 S_2抗原和抗体系列检测结果。5例患者从39名献血员和34名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有性接触史者中筛选而出,筛选时为血清 HBsAg 阳性而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  相似文献   

19.
对HBsAg阳性慢性肝病(HBsAg阳性CLD)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对有些患者尚可改善其病情。然而只有病毒大量复制(即HBeAg阳性和DNA聚合酶阳性)的患者才适用此种治疗。本文旨在确定究竟有多少HBsAg阳性CLD患者适于抗病毒治疗。按Fogarty标准诊断为CLD的17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作肝活检。HBsAg阳性CLD患者病毒复制标记:慢性迁延性肝炎(32例):HBeAg阳性34.3%,DNA聚合酶(DN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近5年首次诊断的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与HBsAg阳性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261例有HBV血清标志物检查结果且既往有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或诊断时HBV DNA定量检查阳性,31例(11.9%)HBsAg阴性。HBsAg阴性患者中,25.8%HBsAb阳性,3.2%HBeAb阳性,9.7%HBcAb阳性,3.2%HBsAb和HBcAb阳性,19.4%HBeAb和HBcAb阳性,22.6%HBsAb、HBeAb和HBcAb阳性,16.1%全部为阴性。与HBsAg阳性患者比较,HBV DNA定量低(2.6159±0.6212)IU/mL,年龄大(66.9±11.4)岁,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高(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比、家族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肝硬化基础、抗病毒治疗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程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sAg阴性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比例较高,血清HBV DNA载量低,主要以HBcAb阳性为主,肝硬化基础、其他致病因素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程分期与HBsAg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