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和埃兹蛋白(Ezr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46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不典型增生肝组织标本46例为B组,以及正常肝组织标本46例作为C组,采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在三组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B组患者骨桥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C组(P0.05);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阳性表达、有无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AFP水平、肿瘤数目、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在发生转移与癌组织累计肝被膜患者中骨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及未累及肝被膜患者(P0.05),且肿瘤越大Ezr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骨桥蛋白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10个月,阴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7.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蛋白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10个月,阴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8.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提示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骨桥蛋白和Ezrin蛋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可通过检测这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O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NOB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肝癌手术的标本48例,收集肝硬化组织22例、正常肝组织22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B1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NOB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2.9%)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36.4%)和正常肝组织(31.8%)(P值分别为0.004、0.001);在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B1表达阳性率在肿瘤直径5 cm组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组(χ~2=4.355,P=0.037),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明显高于Ⅰ、Ⅱ级(χ~2=5.127,P=0.024)。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微血管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无关(P值均0.05)。结论 NO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urora-A)、Wnt2通路相关蛋白(Wnt2)和C-myc基因(C-myc)与肝癌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Aurora-A、Wnt2和C-myc在60例早期肝癌、50例中期肝癌、50例晚期肝癌及4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A在正常肝组织、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60%、76%;Aurora-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和肝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Aurora-A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70%、85%,分化程度越低,则Aurora-A表达程度越高(P0.05)。Wnt2在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组织,与早期肝癌组织相比,中期、晚期肝癌组织中Wnt2明显增加(P0.05);Wnt2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肝癌组织中Wnt2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肝癌组织(P0.05)。C-myc在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但早、中、晚期肝癌组织中C-myc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5);C-myc在低分化、中分化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的肝癌组织(P0.05)。结论:Aurora-A、Wnt2及C-myc的过表达跟肝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分化高度相关。通过综合检测Aurora-A、Wnt2和C-myc蛋白的表达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2 7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 ,揭示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4 3例原发性肝癌标本、2 1例肝硬化标本和 16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 P2 7表达情况 ,并对2 9例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P2 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少有表达 ,肝硬化组阳性表达有所增加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2 7在原发性肝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0 4 % ,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1)。肿瘤直径 >5 cm、多个瘤灶、低分化和有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 P2 7呈低表达 ;P2 7高表达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P2 7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 ;P2 7与原发性肝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瀚峰  王文奇  鹿伟 《山东医药》2008,48(26):15-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测定HCC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并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比较. 结果 uPA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46.7%、20%,两两比较,P均<0.05;随HCC分期进展及肿瘤直径增大,uPA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uPAR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3.3%、15.0%,与正常肝组织比较,P均<0.05;uPAR阳性表达率随HCC分期进展表达逐渐上升,与肿瘤直径无密切关系.相关分析示,uPA和uPAR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CC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为uPA及uPAR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腹水以及肿瘤组织中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方法ELISA法分别检测39例肝癌患者、16例肝硬化患者、12例肝炎患者和12名正常人的外周血和(或)腹水中的SDF-1表达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肝癌、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者SDF-1水平为(2625.38±868.37)ng/L,肝癌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分别为(5121.33±1021.58)ng/L和(7829.43±1443.32)ng/L,肝硬化患者(2932.83±891.28)ng/L,慢性肝炎患者(3029.56±765.38)ng/L,肝癌患者外周血SD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组,肝癌Ⅰ、Ⅱ期低于Ⅲ、Ⅳ期患者。肝硬化和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和肝癌组腹水SD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高分化呈弱阳性,而中、低分化呈强阳性,其表达率分别为56%,62%和67%。结论外周血SDF-1和肝癌组织的CXCR4高表达可以作为一种肝癌的肿瘤标志,而且其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FAM96)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12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FAM96A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组织中FAM96A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M96A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5 cm、无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阴性、Child分级A级、TNM分期Ⅰ~Ⅱ期肝癌患者组织中FAM96A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有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阳性、Child分级B级、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均P<0.05)。肝癌组织中FAM96A蛋白低表达组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2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FAM96A蛋白高表达组(均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FAM96A存在明显低表达,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往往预示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6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Ezrin和Moesin的表达。结果正常肺组织中Ezrin、Moesin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68.3%;Moesin阳性表达率为71.7%。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Ezrin和Moes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血清GPC3阳性率为91.4%,而在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59.1%。结论 GPC3联合AFP检测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检测GPC3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