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0~1995年间,作者对福建已发现莱姆病地区的蜱类媒介及其宿主进行调查,查出蜱类20种,宿主包括家野鼠类、野猪、野兔、獾、山羊等野生动物和狗、牛等家畜。从蜱类、鼠类分离出多株莱姆病病原体,从台湾角血蜱查见病原体,粒形硬蜱可能是闽北莱姆病的主要蜱媒。 相似文献
2.
广西莱姆病媒介蜱调查及其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赖初麟,廖国厚莱姆病(LymeDisease,LD)是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现而得名,1977年由Steere首次报告。1982年Burgdorfer从硬蜱(Ixodidae)...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摸清我省莱姆病生物媒介-蜱的种群、分布、消长及其带菌情况,研究防制方法。方法:用布旗法及动物体外捕捉法收集蜱,分类鉴定,并进行季节消长调查;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现场喷洒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比较自理前后及处理组与对照组蜱密度变化情况;使用避蚊胺作实验室和现场驱蜱效果观察。结果:我省长江南北均有蜱存在,隶属1科3属5种;蜱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二棘血蜱 相似文献
4.
蜱类是莱姆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已引起省内外学者的重视与研究。了解甘肃省陇南地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蜱类,为莱姆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我中心在陇南地区开展莱姆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获得一批蜱类标本,经整理鉴定,计硬蜱科3属14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湘南微小牛蜱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螺旋体通过某些硬蜱的吸血活动传播给人和动物 ,1987年张哲夫等〔1〕首次从全沟硬蜱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为了解湘南地区自然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及媒介生物 ,本课题组对湖南省郴州市选点进行人畜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对当地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媒介生物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点选择 选择与广东接壤的莽山林管局所在地宜章县莽山瑶族自治乡的永安、罗家、沙坪 3个自然村落 (海拔在40 0~ 190 2m之间 ) ,位于北纬 2 4°5 3′ ,东经 112°48′ ,属丘陵山区。全年平均气温 17.2℃ ,年平均降水量 160 0~ 2 3 0 0mm ,属…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莱姆病病原学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吉林省9个地区的媒介蜱、野鼠、家犬进行伯氏疏病原体分离与检测。方法:应用BSK培养基、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DFA)进行蜱、动物螺旋体培养、检测。结果:媒介蜱株螺旋体带菌率为35.80%(1278/3570)。黑线姬鼠带菌率为21.91(64/292)、褐家属18.90(31/164)、黑线仓鼠13.44(34/253),3种鼠共检测了709只,平均带菌率为15.92(107/709)。其它棕背鼠、小家鼠等110只,平均带菌率为12.73(14/110)。家犬检出率为8.46%(23/272)。结论:检验结果显示:吉林省9个地区媒介蜱带菌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动物感染率:牛山区与半山区、家犬山区与平原P值〈0.05均有显著性尊异。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8.
我们于1990年5~8月在内蒙大兴安岭,对莱姆病螺旋体的生物媒介和人群感染进行了调查,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是当地蜱类的优势种,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查全沟硬蜱的中肠涂片,发现其带菌率为40%;从46组(380只)全沟硬蜱中分离出19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出的菌株在单克隆反应上与美国菌株不同。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308名居民血清,阳性率为13.3%。以上研究证明,大兴安岭是莱姆病疫区,全沟硬蜱是将莱姆病螺旋体传播到人和动物的主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9.
全沟硬蜱传播莱姆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我国主要传播媒介——全沟硬蜱(I.persulcatus)。对吸血2~6天雌蜱,首次观察了Lyme螺旋体在其各器官的分布,有助于了解其传播方式,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也为该蜱经卵传递病原体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省莱姆病生物媒介一蜱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及其带菌情况、采用布旗法及动物体外捕捉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分类鉴定,并进行季节消长调查;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查蜱中肠带菌率,BSK培养基分离病原体。结果表明,我省长江南北均有蜱存在,隶属1科3属5种;蜱菜明显的季节性,4月初出现,5 ̄6月为高峰,8月逐渐下降,至10月下旬消失;二棘血蜱中肠带螺旋体率为13.0%;1998年 ̄1999年捕捉活蜱400 相似文献
11.
Burke G Wikel SK Spielman A Telford SR McKay K Krause PJ;Tick-borne Infection Study Group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5,11(1):36-41
Although residents of Lyme disease-endemic regions describe frequent exposure to ticks, Lyme disease develops in relatively few. To determine whether people who experience cutaneous hypersensitivity against tick bite have fewer episodes of Lyme disease than those who do not, we examined several factors that might restrict the incidence of Lyme disease among residents of Block Island, Rhode Island. Of 1,498 study participants, 2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3%-31%) reported > or = 1 tick bites, and 17% (95% CI 13%-21%) reported itch associated with tick bite in the previous year. Borrelia burgdorferi infected 23% (95% CI 20%-26%) of 135 nymphal Ixodes scapularis (I. dammini) ticks. The likelihood of Lyme disease infection decreased with >3 reports of tick-associated itch (odds ratio 0.14, 95% CI 0.94-0.03, p = 0.01). Prior exposure to uninfected vector ticks protects residents of disease-endemic sites from Lym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特征和莱姆病病原携带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蜱,用PCR法检测蜱类中携带的莱姆病DNA片段。结果采集蜱872只,隶属于1科3属3种,分别为中华硬蜱、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其中长角血蜱占97.36%,为优势种;3-9月均可捕获蜱,3-6月为高峰期,7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检测均呈阴性。结论查清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结构,宁波口岸尚无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东省莱姆病地理分布、媒介生物、动物宿主及病原分离情况,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对6个调查点的人群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DFA)检查优势蜱种及其携带莱姆病螺旋体情况,并用BSKⅡ培养基分离培养莱姆病螺旋体。宿主调查采用DFA检查鼠肾。用单克隆抗体和IFA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共检测血清1934份,阳性121份,感染率6.26%;鲁东、鲁南、鲁中、鲁西北感染率分别为5.76%、7.03%、0、9.81%;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感染率为5.56%,女性为6.9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山东省蜱类的优势种为长角血蜱,该蜱中肠带螺旋体率为12.00%;宿主动物调查显示,鼠类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13.26%,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5.65%),带菌率高为14.24%。从86组培养物中分离到2株莱姆病螺旋体(TSH1、TSH2)。结论不同地区生态环境和传播媒介分布不同,各地区间莱姆病感染程度差别很大。长角血蜱可能为山东省莱姆病的重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91~1992年在湖南省怀化地区进行了莱姆病调查,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对怀化所属6个县(市)的875名林区居民进行了调查,抗莱姆病螺旋体血清抗体(IgG)阳性者62例,感染率为7.09%。经临床和血清学检测,确诊莱姆病患者43例,患病率为4.91%。临床表现有环形或游走性红斑(ECM)、关节炎、慢性脑膜炎、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和心脏损害等多种类型。从野兔(华南兔)体内分离出1株莱姆病螺旋体,这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A survey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experience and opinions about Lyme disease and post-treatment Lyme disease syndrome (PTLDS) among faculties in public health. No previous surveys of public health faculti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literature.Study design
This i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public health school faculty members designed to measur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with Lyme disease and PTLDS using an internet survey instrument.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using all the publicly available e-mail addresses of faculty members in all the 50 accredited Schools of Public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A 15% response rate was seen for the survey. 50% of respondents were from Lyme endemic states. Less than 5% of faculty members consider themselves expert in Lyme or PTLDS. Many faculty members had known someone with Lyme disease or PTLDS, but few had been diagnosed themselves. Most believe that PTLDS can be severe and chronic, is not easy to treat, and does not resolve on its own, but were uncertain about its aetiology. Most respondents also felt that the incidence of Lyme disease will increase and that more education is needed.Conclusions
The need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Lyme disease and the sequelae of PTLDS. 相似文献16.
从四川白腹鼠体内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1991年5~6月,我们在四川省南川县调查莱姆病动物宿主,从白腹鼠肾脏分离出1株螺旋体(SR1)。用种和属单克隆抗体对SR1菌株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该菌株与美国B_(31)菌株的单克隆反应基本相似,但外表蛋白抗原并不完全一致,表明该鼠可能是我田南方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动物宿主。从白腹鼠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在国内外属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东部南川县是莱姆病流行区。本文对300例居民进行了血清学调查,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54人,人群自然感染率为18%。35例经临床和血清学确诊的莱姆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7例,关节炎13例,面神经麻痹7例,多发性神经炎7例,脑膜炎2例和心脏异常1例。47只微小牛蜱的中肠标本,有3只检出了螺旋体,带菌率为6.4%。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部分林区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莱姆病流行状况和疫源地分布,系统收集莱姆病主要传播媒介(蜱)及其主要宿主动物(鼠)的带菌情况,掌握人群莱姆病的感染水平,为进一步开展莱姆病监测和有效防治莱姆病提供依据。方法莱姆病螺旋体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体(IgG)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共调查1108人,阳性167例,平均感染率为15.07%;其中牧业区林场人群莱姆病平均感染率7.98%,农业区林场人群为21.21%,显示地区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8,P〈0.001);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莱姆病感染率差异不明显;主要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带菌率为23.93%;主要宿主动物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6.08%,鼠的总带菌率为20.59%。结论调查地区不仅有莱姆病感染存在,而且人群感染率还较高,平均感染率高于全国水平。不同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两地感染程度差别很大,农业区林场人群莱姆病平均感染率明显高于牧业区;青海血蜱为青海省主要传播媒介,可能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莱姆病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天然林保护区莱姆病的媒介蜱类、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均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潜能及自然疫源地活力也显著高于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农业开垦区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种群数量、多样性指数方面均低于苗圃林半保护区;有蜱叮咬史的员工中,在天然林保护区工作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66.7%,在苗圃林半保护区仅为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45,E-11<0.01,df=1).不同生境亚群中的遗传分散性也存在差异,在天然林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有最大遗传分散系数(Fst)0.557 42.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农业开垦区之间的系数同样大于零,有统计学意义.在苗圃林半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之间的遗传差异系数最低(0.108 02),表明在这两个样地的亚群之间无显著遗传差异;这些亚群中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其生境相似的变化.结论 西部大开发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工程的实施,对于莱姆病的媒介昆虫、宿主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其潜能、自然疫源地活力等增加,人群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