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论点,言简意赅,对后世防治温病血分证影响很大。笔者愿就此谈谈学习体会。一、耗血动血是血分证的基本病机,其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温病邪入血分的病机和治法,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简意赅的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何理解这段经文的含义?学术界普遍认为:耗血动血是邪入血分的基本病机,凉血散血是针对这一病机所拟定的基本治法。我们理解:“就恐”二字提示,“耗血动血”是叶氏对邪入血分早期病机向深一步发展的一种预见;“直须”二字强调,一旦热邪深入血分,就要及时迅速果断地投以凉血散血,以防出现“耗血动血”。这里,叶氏把血分病机动态分为两个层次,邪初入血分为第一个层次,病机  相似文献   

3.
杨杏  甄龙龙  高永举  高如宏 《河南中医》2012,32(12):1585-1586
叶天士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概括了血分证的病机和治法.其中“耗血动血”概括了血分证血热、瘀血、阴血耗伤、出血四个方面的病机;“凉血散血”提出了血分证凉血、养血(阴)、散血三个方面的治法.这一理论在皮肤病中应用广泛,尤其是红皮病型银屑病、过敏性紫癜及药疹等多种疾病的多种证型,均可用“耗血动血”“凉血散血”理论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正>"卫气营血"理论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其于《温热论》中所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1]。这是叶氏提出的治疗温病血分证的基本方法。"凉血散血",即于凉血药物中适当配入活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温病血分证耗血动血病机的阐发,探讨凉血散血法在热痹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思路,结合热痹的病因病机,分析、归纳凉血散血治法的内涵。结果热痹血分证多有耗血、动血之变,清热、凉血、养阴、活血为凉血散血法的真正内涵。结论热痹血分证表现符合温病血分证表现,须注重凉血散血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并相应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影响较大。拙文在此试就叶氏卫气营血治则中有关“清气”之治则,略陈以下管见。一、叶氏“清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叶氏所论温病,就其病程阶段或证候类型而言,有卫、气、营、血之分。温病气分  相似文献   

8.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对皮肤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为后世医家提出的温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理论核心。叶天士首创的“卫气营血”理论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温热论》对温病清晰地划分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明确地确立了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9.
“引邪入内”析童刘章(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永康321300)1“引邪入内”说温病的治疗,多宗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倘有违此原则,比如邪未入营血而用清营凉血药,恐有“引邪入里之弊”。此说...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温病,温病学家早就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如叶天士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这就是温病中运用活血化瘀最基本的法则。尤其是“散”字意指凉血莫忘行瘀,有着极其深刻的临床意义,使滞流之血不致成阏,已瘀之血得以消散。温邪进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就是要果断地运用凉血散血的药物,如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紫草、茅根之类。因温为阳邪,易动血妄行,“热不除则  相似文献   

11.
高雅  郑春燕  田丽 《中医研究》2010,23(8):60-62
叶氏《温热论》曰:“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以下简称“叶法”)长期以来该法则对温病卫气营血4期的辨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尤其对小儿外感热病的临证给予了颇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相似文献   

13.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叶天士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炼地论述了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病机,传  相似文献   

14.
谷守星  魏勇军 《河北中医》2013,35(8):1238-1239
"透热转气"是叶天士首先提出的治疗营分证的方法,初见于《吴医汇讲》,载"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乃转气分而解……"王孟英《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此为后世治疗温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营分证时与清营热、养营阴必不可少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5.
“散血”,始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在第8条温病治则中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长期以来,大凡言“散血”,皆谓“活血化瘀”。笔者认为,此释有失叶氏原意之处,很有必要予以澄清。众所周知,外感温热病的传变是从表入里,由浅及深,依次分成卫气营血四期,每期各具特点,病证治法迥别。营热炽盛则内传血分,气分热盛也可直接入于血分。邪入血分基本病机有三:一则热盛化火  相似文献   

16.
论凉血散血治疗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病学家叶天士关于"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理论的启发下,以临床实践为根据,探讨了过敏性紫癜以风热毒邪外侵和蕴蓄热毒久伏为主要病因,分析了耗血动血病机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凉血散血法在治疗本病不同类型病例时的具体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叶天士确立的温病在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可谓医人皆知。然而临证时每见暑温病很少用其汗法,吾辈皆以暑易伤气,最令表虚,虽卫分证不解,亦鲜用之。殊不知暑易挟其寒湿之邪,表证留恋时间较长,非汗法则邪实难去。  相似文献   

18.
凉血散血法治疗精神分裂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 《江苏中医药》2003,24(2):17-17
“凉血散血”语出叶天士《温热论》中“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为治疗温病热入血分之法 ,代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 ,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滋阴等作用。笔者师其方意 ,以凉血散血法治疗精神分裂症者1例 ,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患者曾某 ,女 ,16岁 ,海陵区人。 2 0 0 1年 2月 18日初诊。母代诉 :患者月经 15岁初潮 ,量少 ,2天净 ,此后月经 3个月未至。由于患者营养发育较差 ,家长以为女儿是血虚经闭 ,自购乌鸡白凤丸服用 ,继又求治于乡村医生 ,皆投大剂填补 ,服药月余。忽一日患者狂怒骂人 ,不避亲疏 ,在某医院精神科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9.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浙江省余杭市第一医院(311100)李永堂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选用生地黄、丹参、玄参、...  相似文献   

20.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为温病卫气营血证的治疗提出了根本大法,实为治疗外感温热病之圭臬。然其言简、其意奥,尤以“汗之可也”颇令人费解,初学者往往难尽这其意。本文力图详尽阐明卫分之大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