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首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降低hs-CRP水平.方法 7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2组患者PCI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咯雷600 mg.观察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在PCI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及术前、术后12 h hs-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8.1%vs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阿托伐他汀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10.29±9.15)vs(13.77±10.41 )mg/L,P<0.01].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介入术前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炎症反应,能否确实降低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1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术后血清肌酐、血浆胱抑素C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浆胱抑素C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值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浆胱抑素C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幅度(术后峰值与术前水平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予以阿托伐他汀、术后水化治疗及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上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和强化治疗组(B组,n=3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均于PCI术前24h内给药,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其余用药按常规进行。所有患者于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及PCI术后即刻、24h、3d、7d时采集静脉血,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时动态心电图的缺血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无差异;PCI术前,两组患者的hs-CRP和MMP-9水平分别比较均无差异,但术后3d时,B组患者的hs-CRP和MMP-9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d行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30d累积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和8.8%,与A组相比,B组30d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3.8%。结论: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并接受PCI的患者182例,根据PCI前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B 2组,每组各91例,即A组术前12 h口服阿伐他汀80 mg,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测定入院后24 h内(PCI术前)及术后4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并随访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比较,入院时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前为(23.34±5.23)mg/L、B组为(23.35±4.16)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的CRP较B组降低[A组术前(23.34±5.23)mg/L、术后(16.13±4.08)mg/L,B组术前(23.35±4.16)mg/L、术后(19.35±4.03)mg/L],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1%与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肝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 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研究组术前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抗炎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MIPCI术后的患者,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共两组,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的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AMI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7例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强化组78例和常规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强化组术前2h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常规组术前未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观察主要终点即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情况;安全终点即出院前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强化组患者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总体发生率5.1% (4/78)较常规组17.0% (10/59)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2);而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肌酸激酶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多因素相关分析后发现,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高脂血症、病变累及重要分支及后扩张等因素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仍是避免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OR =0.21,95% CI为0.07 ~0.91,P=0.04).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组)53例: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每日20 mg;B组40例,PCI术前术后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PCI术前服药前及术后24 h,7 d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 h A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7 d后A组hs-CRP水平仍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负荷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hs-CRP水平,可能会降低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给予患者口服80mg阿托伐他汀,术后维持20mg/d用药剂量,连用4w;对照组仅在术后连服4w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术后4w P-选择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水平、术后24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术后血小板活化,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4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PCI 术前、术后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PCI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测定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观察ACS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PCI术后24 h cTnI均显著升高(P < 0.01),A组较B组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在用药后5 d及30 d LDL-C和TC均显著下降(P < 0.01),40 mg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且30 d LDL-C达标率(即LDL-C≤1.8 mmol/L比例)更高(24% vs 66%,P < 0.01).(3)A组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2例)较A组(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5例、再发心绞痛需住院治疗3例共9例)显著降低(P < 0.05).(4)两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显著降低LDL-C、TC、cTnI水平,提高30 d LDL-C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术后6个月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STEM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40 mg/d,1个月后改为20 mg/d);B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给予40 mg/d,1个月后改为20 mg/d);C组(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 d、1个月、6个月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三组术后2 d、3个月及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hs-CRP及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 d时A组hs-CRP及BNP水平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与C组相比,A组及B组hs-CRP及BNP水平显著下降,而A组又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 d及3个月LVEF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时,与C组相比,A组及B组LVEF显著增高(P<0.05),而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6个月LVEDD显著低于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早期并持久地降低血清hs-CRP及BNP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3个月时可以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6个月时有效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4例,20mg组(B组) 26例,手术当天、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4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2组术后2周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周血脂水平较术前降低,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在冠心痛中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幅度方面的影响。方法:126位冠心痛患者,入院后随机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和20mg/d,其中入院后行PCI治疗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治疗者不服用氯吡格雷,按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和氯吡格雷分为四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10mg/d+氯吡格雷,共43例,B组为阿托伐他汀20mg/d+氯吡格雷,共29例,C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37例,D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17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和服用氯吡格雷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比较A组和C组,B组和D组患者血脂变化幅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和C组、B组和D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LDL-C,HDL-C,ApoA。ApoB,Lpa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1个月后氯吡格雷对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及血脂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和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B组较A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干预效果优于低剂量,其抗炎作用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欲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7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强化治疗组:PCI 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 d,连用2 d,术后阿托伐他汀40 mg/ d,直至术后30 d,此后阿托伐他汀20 mg/ d 维持治疗;常规治疗组一开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晚睡前口服,分别于 PCI 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0±3)d、术后(90±7)d、术后(180±7)d 等时间点采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术后90、180 d 未查)、肌酸激酶(CK)。结果强化治疗组只有术后30 d 的 TBiL 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但是呈一过性。其余指标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介入治疗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在非 ST 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血脂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PCI治疗的UAP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75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20 mg)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Ⅰ(c TnI)、Hcy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c TnI、Hcy均显著降低,B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A组(P 0. 05)。治疗3个月,2组LVEF、SV、CO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LVDD显著降低(P 0. 05),B组LVEF、SV、CO显著高于A组,LVDD显著低于A组(P 0. 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随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调节UAP行PCI术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Scr和CysC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药物能有效预防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学军  刘玥 《检验医学》2010,25(7):553-55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黏附分子及纤溶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8例ACS患者,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2组:A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B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9例。A组术前2h以及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的量均为40 mg/d。B组术前2 h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晚40 mg/d。共观察14 d。2组于术前、术后3 d、7 d、14 d分别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以及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结果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第7天,2种血清黏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此外,常规剂量组术后3 d PAI-1仍显示升高(P〈0.05),而负荷剂量组PAI-1升高与术前没有明显差异,但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时段内2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常规剂量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以及PAI-1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纤溶系统平衡,进而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