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采用72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分别设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给予牛膝煎煮液灌胃给药,正常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清水灌胃。6周后观察三组大鼠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同时分析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TGF-β1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Makin评分和TGF-β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实验组IL-1β、TNF-α、MMP-13、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和Makin评分显著降低,而TGF-β1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6w,实验组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3.28)ng/L vs.(23.57±4.17)ng/L,P0.05];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15.43±6.37)ng/L vs.(36.48±9.25)ng/L,P0.05];但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87.47±14.3)ng/L vs.(41.38±11.58)ng/L,P0.05];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54±0.21 vs.(0.92±0.28,P0.05);ADAMTS-5 mRNA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21 vs.0.98±0.32,P0.05];Ma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76±1.37 vs.8.54±4.12,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有助于降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和MMP-13等蛋白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胶原/羟基磷灰石一体化修复支架材料修复创伤性软骨缺损的生物机制及可行性。方法45 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 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并在实验组植入新型生物支架材料,正常组不予处理。术后1、2、4 周分别处死动物,Wakitani 法对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RT-PCR 测定关节滑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3、9 和13 mRNA 含量及纯度。结果术后2 周实验组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软骨,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组织,Wakitani 评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T-PCR 显示实验组MMP-2、3 和9 的活化降低(P<0.05),而MMP-13 在修复过程中持续表达(P>0.05)。结论新型生物支架材料通过抑制MMPs 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软骨,在动物体内可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受损关节软骨进行未经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探讨组织工程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紫蓝兔股骨骨髓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变性处理及透明质酸盐修饰后的吸收性明胶海绵为载体,实验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自体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进行单纯吸收性明胶海绵移植。结果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组织难以区分,软骨表面光滑,对照组移植物为白色的疏松组织。光镜下修复组织类似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甲苯胺蓝异染与正常软骨组织无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对照组24周关节软骨缺损区被纤维软骨样组织修复。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处,可促进关节缺损的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源性玻璃酸钠(sodiumhyaluronate,SH)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血清及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26例膝关节OA患者,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周,连用5周,治疗前后均空腹抽取血清及滑液,以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和滑液中的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外源性玻璃酸钠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I-1和TNF-α水平,从而治疗膝OA。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块软骨损伤目前临床上尚无方法治疗,干细胞技术出现后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采用新型的支架材料"壳聚糖-胶原蛋白"结合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给动物模型是一种较新的尝试.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凝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P2代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同时制备"壳聚糖-胶原蛋白"支架和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缺损用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壳聚糖-胶原凝胶填充,另一条关节用没有细胞的支架或不做处理.其中12个关节作为实验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架),8个关节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8个关节作为单纯支架组(未植入细胞).造模后于2,4,8,16周进行组织学评分并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染色.结果与结论:造模后16周移植的细胞一致分化为软骨细胞,大部分软骨缺损区被新生软骨修复,组织学评分实验组关节修复良好.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壳聚糖-胶原蛋白"复合物可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的61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根据术后开始CPM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术后6 h开始CPM)和对照组29例(术后24 h开始CPM)。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时膝关节液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差异,术前及术后24周时膝关节功能、生活满意度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时,两组膝关节液IL-1β、TNF-α、MMP13、CTX-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4周时,两组中文版牛津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曲度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后早期CPM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可降低术后关节腔内炎性反应程度,减少软骨组织降解,促进关节软骨修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满意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脱钙骨基质植入对照组相比较,术后第3,6,9,12周活体取材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表面渐光滑,接合渐牢固,透明软骨渐形成,术后12周其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仅有类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充足,取材容易;而脱钙骨基质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好,脱钙骨基质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二者的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透明质酸钠复合修复兔软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麻醉下制备18只家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A组):BM-MSCs/透明质酸钠移植入软骨缺损处;对照组(B组):透明质酸钠移植入软骨缺损处;空白组(C组):不做处理。于移植后第6、12周分别对标本行组织学检测,并对实验数据行改良Pineda法评分,最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组织学染色为阳性;B、C组软骨缺损处是以纤维组织为主的修复,组织学染色呈弱阳性。A组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B、C组,而B、C组之间的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移植的BM-MSCs/透明质酸钠复合物可有效促进兔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钦  孙正义  吴萌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10-2411,T002
目的 通过对受损关节软骨进行未经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探讨组织工程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青紫蓝兔股骨骨髓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变性处理及透明质酸盐修饰后的吸收性明胶海绵为载体,实验组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自体股骨保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进行单纯吸收性明胶海绵移植。结果 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组织难以区分,软骨表面光滑,对照组移植物为白色的疏松组织。光镜下修复组织类似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结构,甲苯胺蓝异染与正常软骨组织无区别,为透明软骨组织。对照组24周关节软骨缺损区被纤维软骨样组织修复。结论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处,可促进关节缺损的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临床康复》2010,(25):4648-4648
5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推荐理由:课题前期研究观察到不同脱钙时间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其中脱钙6h的脱钙骨基质具有最好的细胞相容性,故实验采用脱钙6h的脱钙骨基质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结果显示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临床上虽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软骨缺损,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问题。目的:通过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评价柚皮苷结合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后,复合于改建后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载体上,制成组织工程软骨,植入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并以柚皮苷汤灌胃,于4,8周后分别对修复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染色、Ⅹ型胶原染色等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8周,柚皮苷结合干细胞复合体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变成乳白色,半透明光滑组织,缺损修复组织与周围正常软骨已基本难区分,表面光滑。组织学检查发现修复缺损处基本为新生软骨填充。结果证实,柚皮苷结合组织工程软骨能提高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MSCs体外培养扩增,以含TGF-β1、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的培养液做诱导培养,以诱导后的软骨细胞和高孔隙率聚乳酸(PDLLA)形成复合物为实验组修复兔自体耳郭软骨缺损,对照组仅进行单纯PDLLA移植,分别于移植后6,12,18周取材,行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兔耳郭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8周缺损区完全由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表面光滑,软骨陷窝明显,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无明显界限,单纯PDLLA对照组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修复.结论TGF-β1诱导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兔耳郭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支架或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修复软骨缺损,但是研究中发现较大块的缺损修复效果还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基因转染后的干细胞能够不断的释放生长因子有可能够为软骨缺损研究带来突破.目的:进一步验证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会促进体内兔软骨修复.方法:从兔骨髓内分离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感染的方法将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实验组移植转染后的细胞;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移植细胞.术后行组织学检测及组织学评分分析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内修复过程中,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了软骨再生.透明软骨填充了软骨缺损区,并且深部区域显示了软骨下成骨.透明软骨的重建区域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组织学评分实验组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空白组.提示转染软骨源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和提高关节软骨的改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移植后的生物学活性,为临床治疗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将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兔膝关节半髁异体移植。同时设对照组。分别于术后8,12,24周进行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观察。结果:8周时移植关节软骨形态正常成活,软骨细胞排列尚整齐,12周时移植关节软骨恢复正常透明软骨形态,修复组织与周围融合。24周时部分关节软骨表面有退行性变,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结论: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关节软骨移植可作为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与骨软骨移植是关节软骨缺损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与自体和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清理术结合软骨缺损区微骨折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Tegner 运动评级判定疗效并随访观察3-24个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评价移植后关节活动度、临床症状的改善、关节影像学检查等评估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效果。并对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进行动物实验研究,通过对移植部位的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估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后的患者,关节清理术结合软骨缺损区微骨折术总有效率89.7%。关节软骨缺损应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偶有关节静息痛或活动后轻微疼痛,影像学检查见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修复愈合良好。关节软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后的实验动物,关节活动度正常,移植关节面光整,关节软骨被透明软骨覆盖,细胞有序排列,软骨基质分泌,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IL-1β及TNF-α表达变化及其与膝关节疼痛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大骨节病组与骨性关节炎组患者各30例,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液及滑液标本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疼痛指数变化采用VAS评分,分析VAS与IL-1β、TNF-α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大骨节病组与骨性关节炎组血液标本、滑液标本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骨节病组及骨性关节炎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变化与VA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骨节病患者IL-1β和TNF-α的水平较高,且其表达变化与V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海绵吸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对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取骨髓,体外扩增骨髓基质细胞,双膝关节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Ⅰ型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于膝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仅单纯Ⅰ型胶原海绵移植。结果:实验组软骨缺损术后各阶段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由纤维软骨样组织填充。结论:Ⅰ型胶原海绵是适合吸附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材料,Ⅰ型胶原海绵吸附骨髓基质细胞能修复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藻酸钠自体软骨细胞混合物修复猪的关节软骨缺损,观察近期成骨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3个月龄的小型猪8只,取其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原代培养,获取原代细胞后,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然后对8只小型猪的32个关节进行动物关节缺损的模型建立,每个关节共造3个人工缺损,选择关节左右随机对照。将已经培养好的软骨细胞与已经配制好并消毒的藻酸钠混合,移植到猪的关节软骨缺损处。每只猪关节内注射3个实验点,1个用藻酸钠/细胞混合液为实验组,1个单纯支架材料为单纯材料对照组,1个缺损做空白对照组,模型中缺损区均为关节负重区,胶原纤维绿色(亮绿复染)。修复所用细胞为自体软骨体外培养后,进行移植修复,采用3代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均匀混和藻酸钠后,行自体移植。8周后取实验关节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及O’driscoll组织学评分。结果:纳入小型猪8只,除其中1例因手术切断伸直肌腱而使猪关节活动障碍,其余均未见手术后关节活动障碍,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无关节内感染,无动物死亡。移植的软骨细胞在藻酸钠载体中生长良好,形成透明软骨。根据O’driscoll组织学评分标准,实验组32个猪关节缺损修复的组织学评分为(20.25±1.64)分,高于单纯材料对照组的(7.46±1.29)分及空白对照组的(6.00±2.09)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修复软骨以表达Ⅱ型胶原为主,无Ⅰ型胶原。结论:藻酸钠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移植的替代物是可行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郭敦明  吴苏稼  刘刚  施鑫  赵建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46-2647,F009
目的:观察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移植后的生物学活性,为临床治疗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将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兔膝关节半髁异体移植。同时设对照组。分别于术后8,12,24周进行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观察。结果:8周时移植关节软骨形态正常成活,软骨细胞排列尚整齐,12周时移植关节软骨恢复正常透明软骨形态,修复组织与周围融合。24周时部分关节软骨表面有退行性变,与周围关节软骨愈合良好。结论:经梯度降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关节软骨移植可作为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主要采用磨削灌洗、钻孔、微骨折技术等对软骨缺损组织进行修复,但多数技术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减轻患者疼痛或仅短期有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对于软骨再生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自体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修复兔膝关节髁间窝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建立双侧膝关节髁间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左侧植入自体骨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复合物,右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骨膜,右侧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8,12周,取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新生组织,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评分。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修复组织表面基本光滑,与周围软骨色泽极其相近,出现大量软骨细胞及软骨陷窝,形成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甲苯胺蓝染色较深;对照组修复组织仍为白色,新生修复组织局部凹陷,表面欠光滑,质地较硬,仅有极少量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较浅,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无软骨基质形成;空白对照组软骨缺损塌陷,表面不规则,修复组织为纤维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较浅。表明自体骨膜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能够较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