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辉  赵英奇  范玉铃  殷平 《天津医药》2007,35(12):945-946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是导致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排尿困难即下尿路症状(LUTS)]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大约20%左右的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LUTS仍持续存在。有学者推测LUTS的产生可能与逼尿肌功能改变有关田。笔者试图通过尿动力学方法进一步了解BPH症状、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和逼尿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BPH的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症,通常在40岁以后开始发生,60岁时发病率可超过50%。由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ow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可有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遗尿症等以及梗阻症状,如尿流细、排尿延迟、尿流中断和尿不尽等。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尿动力学检查在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62例有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为主要表现,分别为77.2%(125/162)及64.2%(104/162),膀胱顺应性减低及逼尿肌收缩无力亦有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留置尿管、膀胱穿刺造瘘及前列腺切除。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主要病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及其引起的逼尿肌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区分梗阻与非梗阻,判断逼尿肌功能状态,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功能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患者排尿功能改变方法 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表、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t,QOL)评分表,结合尿动力学技术,检查1029例BPH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测定剩余尿量、膀胱充盈期和排尿期压力、膀胱感觉,评估膀胱的稳定性、顺应性及逼尿肌功能.结果 1029例患者中最大尿流率(9.3±5.8)ml/s,膀胱顺应性下降87例(占8.5%);逼尿肌收缩无力43例(占4.2%),不稳定膀胱(DI)762例(占74.1%),膀胱出口梗阻(BOO)841例(占81.7%),膀胱出口梗阻可疑117例(占11.3%),膀胱出口无梗阻者81例(占7.8%),表明BPH可引起膀胱下尿路功能变化.结论尿动力学对判断下尿路功能状况,确定排尿功能障碍原因、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适应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通过术前尿动力学检查预测、评估其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56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其他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6个月仍疗效不佳的31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 I)6例;逼尿肌低顺应性9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13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3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尿动力学在临床诊断下尿路症状(LUTS)中的作用,以利于提出针对性治疗建议,总结我科2005年3月~2009年3月对324例以LUTS为主诉就诊者进行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表明,尿动力学结果提示LUTS病因有5种: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受损、逼尿肌-括约肌失协调、不稳定膀胱、膀胱容量减少。针对以上原因,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充分了解下尿路功能状态,明确引发LUTS的真正原因,有利于针对性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建议其定义应包括:存在良性前列腺长大或前列腺移行区长大的客观证据;有下尿路症状(LUTS)或下尿路症状加重以及上尿路受损;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男性自35岁以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心、脑、肝、肾、肺等疾病,临床称高危BPH。此类患者手术风险大,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至少与三种因素有关:前列腺体积增大的静力因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的平滑肌细胞张力增加的动力因素;逼尿肌病变。目前BPH的治疗均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正>下尿路症状(LUTS)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表现,其主要原因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1])。目前手术治疗BPH和LUTS应用最广泛的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评估术前LUTS的方法中,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动力学检查是最常用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是一个量化的LUTS的方法,虽然有主观局限,其优点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0.
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膀胱残余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称为残余尿,正常人的残余尿量为5~12ml。有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排尿后如有一定的剩余尿量意味着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失代偿。一般认为排尿后剩余尿量〉50—60ml者即提示膀胱逼尿肌失代偿,是行前列腺手术的指征之一。膀胱残余尿和前列腺体积有无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膀胱残余尿3和前列腺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与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 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前列腺尿道周围区细胞良性腺瘤性增生.根据尿流动力学,其症状可分为3类:排尿梗阻、逼尿肌不稳定和逼尿肌收缩力受损.BPH病因主要是前列腺腺体过度生长形成环尿道周围的腺瘤,其次是受肾上腺素能神经调节的膀胱颈或前列腺自身平滑肌肌张力增强而降低了膀胱尿排空能力.前列腺由基质与上皮构成,BPH主要是基质(平滑肌及与之相连结的组织)的增生过程,其平滑肌增生尤为明显,呈现BPH症状的前列腺基质与上皮比率远高于无BPH症状时的比率.BPH为一雄激素依赖性过程,人体雄激素90%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由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只占10%.研究发现Wolffian管(附睾、输精管、精液囊)的分化成熟依赖于睾酮(testosterone,T),而前列腺及雄性外生殖器的分化成熟有赖于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故DHT对前列腺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类在老年男性中常见的增生性泌尿系统疾病,其中大部分患者会发展表现为下尿路症状(LUTS)。寻找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成为治疗BPH诱发的LUTS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本文研究传统中药黄连(CCF)对BPH诱发的LUTS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活性成分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BPH模型,口服黄连提取物,用HE染色法检测前列腺和膀胱病理改变,计算前列腺指数PI和膀胱指数BI的变化。用肌条收缩舒张实验检测CCF及其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Ber)对KCl或Ach诱导的膀胱逼尿肌的影响。用离体灌流法检测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原代培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检测CCF和Ber对钙离子细胞内流和ROCK-1的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BPH大鼠前列腺和膀胱均表现出平滑肌明显增多的病理改变;其PI和BI值明显升高,并且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口服CCF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CCF或Ber可以抑制Ach或KCL诱导的膀胱逼尿肌肌条收缩,并且显著延长大鼠排尿间隔,缩短大鼠排尿时间以及增加其排尿量。在机制方面,与CCF类似Ber可以抑制Ach诱导的钙离子细胞内流和ROCK-1的表达。结论 CCF以Ber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膀胱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可作为BPH-LUTS治疗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28例BPH并发AUR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将各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DI,DR及梗阻程度有相关性,DI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DR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留置尿管时间长短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之间无相关性,引流膀胱2~3周以上作尿动力学检查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出现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 对89例前列腺增生症者采用不同术式术后仍伴下尿路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测及其他技术检查.结果 开放组主要原因依次为逼尿肌收缩无力(42.1%)、逼尿肌不稳定(36.8%)、膀胱低顺应性(31.5%).HIFU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57.5%)、逼尿肌不稳定(48.5%)、逼尿肌收缩无力(45.5%).电切组主要原因依次为膀胱出口梗阻(45.9%)、逼尿肌不稳定(24.3%)、尿失禁(18.9%).3组数据经x2检验在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收缩无力项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前列腺增生症不同术式术后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63-146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Laborie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385例合并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检查,检测其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参考国际尿控学会(ICS)标准判断其膀胱尿道功能并进行分型,并根据其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发现,385例男性LUTS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 283例,其中合并膀胱过度活动(OAB) 96例,合并逼尿肌无力38例;单纯OAB 64例;神经原性膀胱25例,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13例.根据其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有效率93%,疗效满意.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男性LUTS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引起的下尿路症状为膀胱出口梗阻和逼尿肌不稳定。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逼尿肌不稳定体外试验为不稳定膀胱,临床表现为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出口梗阻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解除梗阻,而逼尿肌不稳定主要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手术适应证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BPH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110例BPH患者中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术后BPH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都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判断BPH患者是否存在BOO以及了解逼尿肌及评价膀胱功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熊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34例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资料,按临床症状分储尿期症状组、排尿期症状组及储尿期与排尿期症状混合组,分析总结各组患者的尿动力特点.结果 以储尿期症状为主的患者全部都有膀胱感觉过敏及逼尿肌过度活动;以排尿期症状为主的患者90%(18例)逼尿肌无自主收缩,60%(12例)膀胱感觉减退;同时有储尿期及排尿期症状的患者55.5%(5例)逼尿肌无自主收缩,33.3%(3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33.3%(3例)膀胱感觉过敏,33.3%(3例)膀胱顺应性降低.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神经损害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模式,尤其是能够检查出膀胱顺应性是否降低,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更好地保护上尿路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中是可靠及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