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已成为临床骨科大手术病人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重要指引,作为纲领性文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提供了依据。该指南融汇了临床多学科经验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著降低了临床骨科大手术病人的血栓发生率。现从医学检验视角结合新型血栓标志物学习该指南,发现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故针对部分条款进行解读,并提出建议,期待能为该指南的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江苏省骨科护士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的认知现况及应用情况,为相应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网络形式对江苏省13个市155所医疗机构共1 693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 693名骨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认知得分为(97.6±28.2)分,总体水平较好。不同等级医院、职称、能力层级、专科工作年限、职务、有无机械预防操作经验和是否曾获得相关知识的骨科护士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认知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预防措施临床应用方面,93.5%的医疗机构配备了机械预防相关设备且制定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以及机械预防装置操作流程,但其流程均为各医疗机构或科室制定。目前机械预防实施人群主要为下肢骨折、髋膝关节置换、脊柱疾患、多发伤、肿瘤患者等,以前两者居多(占80.7%和78.0%)。81.9%的医疗机构采用Caprini评估量表作为VTE风险评估工具。骨科护士实施机械预防措施的主要临床依据为进行VTE风险评估后提醒医生,占67.4%。各医疗机构在机械装置使用时长和频率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尚缺乏统一操作标准。临床仍存在VTE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凝剂     
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可引起较高的致死、致残率,50年前抗凝剂的研究和应用于临床,对于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处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临床上用于动静脉血栓预防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LMWH)和Fondaparinux。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创伤或骨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基因诊断日益受到重视。目的:综述目前用于预测诊断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较为成熟的一些基因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网络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等2000-01/2011-01关于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基因诊断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基因,诊断"或"thrombosis;DVT;PE;gene"为关键词。结果与结论: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骨科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人类典型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至今发现了一些和血液高凝有关的突变基因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分别是:凝血因子V,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肝素辅因子Ⅱ,血栓调节蛋白和凝血因子Ⅻ。了解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遗传性致病基因机制,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创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知信行问卷对南通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8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知识、信念及行为平均得分率较低,分别为42.24%、54.73%、30.27%。护龄、是否夜班、在职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是否护理过癌性静脉血栓栓塞病人是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知识得分是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知识得分、是否护理过癌性静脉血栓栓塞病人、是否缺乏预防癌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流程、是否认为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操作复杂、在职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是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知信行水平较差,开展护士培训、制订相关流程、加强监督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护士癌性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12月抽取某三甲医院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筛查工作的科室护士123名,运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临床护士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 123名临床护士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总分为(131.77±7.9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学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知识的经历是临床护士预防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管理部门应重视低年资护士的培养,重视护士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了解护士培训需求,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训途径,深入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知识培训。通过改进培训策略,不断探索和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促进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2017,(12):890-90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见于临床各科室,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多数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诊断率远低于实际发生率。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较多,明确诊断主要依靠临床风险评分和影像学证据。实验室诊断可早期预警高凝状态,有利于早期干预。血栓标志物的应用可使临床医生了解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不同疾病相关的静脉血栓凝血激活模式各不相同,掌握各类疾病凝血变化规律,有利于早期预警、抗栓治疗及复发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探讨其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系统,对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比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前后护士静脉血栓栓塞评估耗时,科室静脉血栓栓塞评估率占比,静脉血栓栓塞上报率以及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统计分析全院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数据库发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后,患者评估、数据整理和结果处理耗时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40、5.385、14.706,P0.05);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率高的科室个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0,P0.001);静脉血栓栓塞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9,P0.05),护理人员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的基本概念、风险因素、预防、临床表现及静脉血栓栓塞护理5个维度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0、5.347、6.121、11.590、4.300,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管理水平,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以及护理措施,为减少和预防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32例发生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孕产妇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孕妇,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该熟悉围生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特别是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积极筛选,及时尽早的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宁宁  杨晓春  陈海霞 《现代护理》2006,12(15):1392-1393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有文献报道,我国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但国内对DVT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而且没有相应的防治方案可参考[2-4]。近年来,随着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逐渐增高,国内外骨科专家已对DVT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5]。现将目前国内外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研究1.1骨科大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护理信息系统对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输与处理,为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院内安全。 方法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临床从事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 根据 2 轮焦点小组访谈结果,在临床应用实施并完善,最终形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内容。 结果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包括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管理追踪表。 结论 通过明确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内容,使用信息化手段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管理,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院内安全。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肺动脉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1月为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同时经导管血栓内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外科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个病理生理阶段。DVT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多见于外科术后及长期卧床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栓子脱落并发PTE常为首发症状。肺血栓栓塞症(PTE)又称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省骨科医院护士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认知情况及护理现状,为医院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全院19个科室的23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目标医院能完全掌握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理论知识和评估护理技能的人数分别占29. 41%和17. 65%。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总是关注静脉血栓栓塞的护士占总人数的42. 1%。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护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及专科培训是其主要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加强临床护士对VTE的重视程度和监督临床护士对VTE相关知识的掌握,开展有效的VTE相关知识专科讲座,能提高护士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下肢突然肿胀、疼痛、肤色改变、活动受限,严重可发生致命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的死亡率在美国被列为第三位。预防的方法有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为预防肢体静脉血栓形成;被动则是对已形成的肢体静脉血栓及已导致或可能导致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腔静脉栓子脱落拦截。放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5年共收治6例肢体静脉血栓及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并成功地置入腔静脉滤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形成《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 方法 在全面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管理共识及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指南、管理共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防疫一线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形成《共识》初稿,邀请18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开展2轮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形成终版《共识》。 结果 《共识》包括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监测以及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健康教育5个方面。 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基本情况,综述了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临床病人静脉血栓栓塞评估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的静脉血栓栓塞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86例骨科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特殊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早期康复训练、抬高患肢、饮食护理,并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预防性给予抗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7.0%),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对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