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检出状况。方法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不同年龄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 89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其中检出轮状病毒1 569例,阳性率为40.8%。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对婴幼儿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62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即胶体金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623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89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0.34%。年龄段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6.59%;其次为1~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30.14%;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从发病季节上看,每年第四季度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3个季度,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较低。结论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定性检测为儿科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病因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73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738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出阳性281例,阳性率为38.1%。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冶市2014年婴幼儿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并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2014年1~12月3459例门诊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775例,阳性率为22.40%;其中6个月至小于2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阳性率为35.77%;1、4、10~12月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间。男女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于6个月腹泻婴幼儿中,母乳喂养者A群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4.85%)低于人工喂养者(2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该病的发生以6个月至小于2岁婴幼儿为主,应根据其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流行时间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为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该院1 56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562例腹泻患儿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4.3%,其中以0~1岁组和1~4岁组最高,分别为23.3%和27.21%,以秋、冬季阳性率较高。结论对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1~12月因腹泻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在收集1 248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295例,阳性率为23.6%。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个月至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11、12月份。  相似文献   

7.
高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75-2376
目的 了解内江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情况,探讨A群轮状病毒快速检测在临床辅助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2010年3 738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 3 73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 052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8.14%.年龄段以0~1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4.21%;与4~5岁、6~7岁和8~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发病月份上看,每年10~12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与4~6月和7~9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特异性强、阳性率高等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轮状病毒致腹泻、胃肠炎的婴幼儿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760例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沙井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1760例来我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760例腹泻标本中有85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48.41%;其中0.5-1岁组腹泻患儿阳性率可达69.96%;以每年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且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对1026倒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026例腹泻病儿中捡出438倒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2.69%。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43.45%,女痛儿检测阳性率为41.05%。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炭年龄段,检测阳性事为53.19%,9—12月份期闻总的检测阳性率为53.22%,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级医院婴幼儿腹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金标A群轮状病毒试剂对本院1 436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436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0.0%,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42.5%,在秋冬季最易感染(40.8%)。结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及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及相应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感染致婴幼儿腹泻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湖北省麻城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1 00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轮状病毒抗原调查。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院1999~2001年因腹泻收住院的婴幼儿1 000例,其中男性655例,女性345例,年龄最小1 d,最大3岁。正常对照为30名健康儿童。1.2试剂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疑似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69例标本中168例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17.34%,男女比例为2.23:1.00.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最为易感.在该地区秋冬季节是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高峰在11~12月.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中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监测对其诊断和合理治疗及流行情况的监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50-1251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150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采用胶体金法进行RV检测。结果 150例粪便标本中,67例感染A群RV,阳性率为44.7%。67例中0个月至2岁56例,占83.6%,由此表明0个月至2岁组为RV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V感染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粪便中RV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及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小儿年龄、时间分布特点,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百色市人民医院共针对小儿腹泻开展轮状病毒检测957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诊断试剂盒检测,检测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结果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32.18%;可疑感染性腹泻小儿,1~2岁婴幼儿比重最高达到40.43%,其次依次为9~11个月、6~8个月、0~5个月、3~4岁,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高低排序与送检例排序一致;从时间上看,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7月、11月、10月、3月与5月、8月、6月、9月、1月、12月、2月、4月,按照阳性率高低变化,分别为10月、11月、12月、9月、5月、1月、4月、8月、2月、6月、7月、3月,A群轮状病毒阳性例月份排序与送检阳性率排序一致。结论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约1/3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有关,感染率与婴幼儿年龄、发病时间有关,1~2岁是腹泻也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965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 228 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6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0~6个月组占阳性例数的20.2%,>6个月至2岁组为 74.6%,>2~5岁组为5.3%.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大于6个月至2岁.男性患儿590例,阳性检出率为23.4%,女性患儿375例,阳性检出率24.0%.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的高发期,占阳性例数的80.7%.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应对该阶段的腹泻患儿常规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A组轮状病毒方法。方法选择轮状病毒内壳蛋白基因作为A组轮状病毒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平行检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敏感性与重复性。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46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1拷贝/μL;246份粪便样本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68例(27.64%);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48例(19.5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能够快速、准确检测A组轮状病毒,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8.
吴炳坤  项红梅 《检验医学》2009,24(5):388-390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A组轮状病毒方法。方法选择轮状病毒内壳蛋白基因作为A组轮状病毒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平行检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敏感性与重复性。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46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1拷贝/μL;246份粪便样本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68例(27.64%);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48例(19.5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能够快速、准确检测A组轮状病毒,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特点。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对1297例腹泻婴幼儿和30例对照婴幼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作年龄和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1297例腹泻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34%,其中0—5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37%,6~11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35%,≥12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23%;对照组阳性率3.3%。男女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级医院门急诊腹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