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翠  关宇飞  张兰  刘颖  张喆  芦莹 《中国海洋药物》2012,31(4):34-38-38
目的研究昆布多糖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ERS)分子伴侣GRP78、GRP9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昆布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GRP78、GRP94的蛋白表达;采用HE、Masson染色检测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血清Scr、BUN水平及肾组织GRP78、GRP94蛋白表达有差异(P<0.05;P<0.01),昆布多糖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大鼠肾组织GRP78、GRP94表达升高(P<0.05),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肾功能Scr、BUN明显降低(P<0.05)。结论UUO早期昆布多糖可能通过上调ERS分子伴侣GRP78、GRP94蛋白表达,协助变性蛋白进行重新折叠、装配及跨膜转运,抑制未折叠蛋白反应,阻断ERS应激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活性维生素D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模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中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寻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方法.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2)、UUO模型组(n=12)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n=12).于输尿管上1/3处用手术缝线结扎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及UUO模型组大鼠.罗盖全(骨化三醇)给予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灌胃,共28d.UUO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第14天、第28天分批处死各组大鼠,留取造模侧肾脏供病理分析.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值和肌酐(Scr).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情况,OPN及TGF-β1在大鼠肾脏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模型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大鼠肾脏病理肾小管结构紊乱、周围肾间质增宽,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低于UUO模型组(P<0.05).OPN、TGF-β1在UUO模型组和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UUO模型组OPN、TGF-β1的表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①OPN、TGF-β1的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提示OPN、TGF-β1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②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UUO模型组改善,且OPN、TGF-β1表达减少,表明活性维生素D3可减少TGF-β1、OPN表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活性维生素D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第14天,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α-SMA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TGF-β1及的α-SMA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性维生素D3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从而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机制。方法:8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每组40只,行大鼠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假手术组游离左侧输尿管但不予结扎,其余手术与UUO模型组相同。分别于术后d3、d7、d10、d14、d21每组处死8只,取大鼠左侧肾脏。①检测并比较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大鼠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②检测两组大鼠肾脏组织COX和SOD含量变化;③检测两组大鼠肾脏组织RIF指数变化;④检测并比较肾体比、肾功能和肾组织Hyp含量动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①UUO模型组大鼠的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包括线粒体mtDNA、再生基因(PGC1a、NRF1和Tfam)、断裂基因(Mfn1、Mfn2和Opa1)和融合基因(Drp1和Fis1);②UUO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0d、14d和21d,肾脏组织中的COX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造模时间越长,UUO模型组大鼠COX水平越高(P<0.05),SOD水平越低;③UUO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0d、14d和21d,肾脏组织RIF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④UUO模型组大鼠肾体比明显升高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造模时间越长,模型大鼠血清Scr和BUN水平及肾组织Hyp含量水平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UUO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的线粒体更活跃,线粒体基因、再生基因、断裂基因和融合基因含量升高,COX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RIF指数升高,肾体比、血清Scr和BUN和肾组织Hy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活性维生素D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该病理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动态变化。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活性维生素D3组、UUO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造模后活性维生素D3组给予罗盖全(骨化三醇)灌胃(3ng/100g),假手术组及UUO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大鼠于给药后14d,28d分批(n=6)处死,留取造模侧肾脏。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OPN在各组大鼠造模侧肾脏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UUO模型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OPN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中,OPN的表达低于UUO模型组(P〈0.01),在形态学中,肾脏组织表现:和假手组相比,对于那组使用活性维生素D3处理过的,它的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要高出一些,但是低于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结论:OPN在UUO大鼠肾间质中表达增强,而活性维生素D3能有效抑制UUO大鼠肾间质中OPN,从而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幼年大鼠肾间质损伤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潜在的病理意义,以及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的效应。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幼鼠梗阻性肾小管间质损伤模型,第3、7、14、28天作为观察点,用Masson染色评价各组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幼鼠肾组织HIF-1α和TGF-β1定位、表达趋势及相关性。结果UUO模型组HIF-1α、TGF-β1蛋白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HIF-1α与TGF-β1均在持续了约14d左右的高表达后随纤维化的加重其表达反而有所下降;而在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均<0.01),但各时间点比较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P均<0.05);HIF-1α、TGF-β1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之间呈正相关;治疗组各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模型组(P<0.05)。结论在幼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过程中,HIF-1α、TGF-β1的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而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具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景天提取物(rhodiola)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红景天组。术后第10天处死各组大鼠,经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各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红景天及依那普利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组间比较,CTGF、PDGF-B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α-SMA、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CTGF与PDGF-B,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为正相关关系。结论:红景天可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CTGF、PDGF-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输尿管结扎建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成蛋白7(BMP-7)在肾间质纤维化时的表达,探讨缬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病理生理改变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三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并制备UUO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其中假手术组不结扎和剪断输尿管.每天一次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用0.9% Nacl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日一次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灌胃.连续用药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将剩余大鼠继续给药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TGF-β1、BMP-7表达情况;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TGF-β1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结论:缬沙坦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芪当归合剂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润  俞雷  张义雄  龙丽 《贵州医药》2006,30(1):8-10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A&A)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手术后第9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部位、表达水平及铲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PDGF-B、α-SMA、PCN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黄芪当归合剂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PDGF-B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870,P〈0.01)、α-SMA(r=0.956,P〈0.01)、PCNA(r=0.88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黄芪当归合剂可能通过下调PDGF-B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雏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芪红合剂对肾问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问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手术模型组(B组)、芪红合剂组(C组)、依那普利组(D组).术后14 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取结扎侧肾组织分别用HE、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PAI-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两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中药芪红合剂可降低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并可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表达,而起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的作用,推测其抑制PAI-1表达上调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