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髋臼周围病变的性质和预后。方法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对一组11例儿童髋臼周围病变,采取经皮穿刺活检,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髋臼顶壁塌陷者还进行了髋臼重建性手术。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良性病变9例,其中单纯性骨囊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亚急性骨髓炎1例;恶性病变2例(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各1例)。4例单纯性骨囊肿中,2例作刮除 植骨中l例复发,2例囊腔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而治愈:4例嗜酸性肉芽肿中2例自愈,2例因髋臼顶壁塌陷采取刮除和植骨重建髋臼手术,获得病变消失、恢复了髋臼的正常形态:2例恶性肿瘤中1例放弃治疗,另1例软骨肉瘤第二次手术中发生意外而死亡。结论 儿童髋臼周围病变多为单纯性骨囊肿和嗜酸性肉芽肿,恶性肿瘤只占18.2%;囊腔内注入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是乎比刮除 植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22例儿童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我院22例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临床诊断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15例经病理证实,予手术刮除病灶或病灶加植骨治疗;7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其中2例合并韩-薛-柯病的患儿检查化疗,2例手术病人于2年后复发,予再次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复查X光片病灶愈合良好。结论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以骨质破坏、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片是主要诊断方法,CT和MRI对其诊断帮助不大,治疗上应依据病灶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对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3年我们收治的34例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患儿的影像学、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患儿平均年龄6.3岁。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平均随访6年8个月,其中孤立性病变21例,多骨病变5例,多系统病变8例,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CD1a、S-100 protein和CD68阳性率分别为100%(34/34)、94.1%(32/34)和85.2%(29/34);保守治疗18例,手术治疗16例,其中复发1例,予加强化疗后治愈,所有患儿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结果。结论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病变混淆而致误诊,综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治疗多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其中12例行头颅MRI检查,均行长骨和扁骨的X线片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结果 顶骨为好发骨.1例多发,1例合并锁骨病变.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全切,术后均未行放疗.15例因局部硬脑膜、帽状腱膜受浸,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治疗6周.随访6个月至7年(平均3.2年),均无复发.结论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在诊断时需警惕多发病灶.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不需要侵袭性化疗和放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网状内皮系统非脂质沉着症中的一类疾病,以往称为组织细胞病X。骨的嗜酸性肉芽肿为该病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在该病的诊断上,由于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可造成误诊。现就我科曾误诊的病例加以分析,来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长骨骨巨细胞瘤(GCTB)的疗效分析,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分析1990年12月~2004年12月本院15例儿童长骨GCTB患者的术后疗效。根据Ennek ing外科分期系统分期:Ⅰ(Ⅰa、Ⅰb)期采用肿瘤刮除、氯化锌烧灼残腔、过氧化氢浸泡后异体植骨及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的治疗方法;Ⅱb期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2~16年,平均7年。Ⅰ期13例。其中9例GCTB采用病灶刮除,氯化锌烧灼残腔、过氧化氢浸泡后异体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无1例复发,肢体无畸形;另4例采取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2例复发;Ⅱb期2例采用瘤段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重建愈合良好,无塌陷及骨折,但患肢平均短缩2 cm,无移植排斥,无1例复发。结论Ⅰ(Ⅰa、Ⅰb)期GCTB,病灶刮除、氯化锌烧灼、过氧化氢浸泡后异体植骨可达满意效果,而单纯行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填充效果不佳。Ⅱb期GCTB行瘤段切除虽肿瘤无复发,但会对儿童肢体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软骨细胞瘤不常见,多发生于股骨或肱骨近端。股骨头、颈部的肿瘤常规治疗方法是采用损伤较大的关节切开股骨颈部开窗植骨。Stephen采用经皮关节外借助关节镜刮除肿瘤后植骨的新方法治疗3例股骨头软骨细胞瘤获得成功。平均随访25个月,3例股骨头肿瘤均已痊愈而无相应的并发症发生。手术要点:自大粗隆部向股骨外侧作4cm长切口,经股骨外侧皮质钻孔,通过股骨颈进入股骨头骺内的病灶腔。隧道直径为0.9~1.2cm,借助电视内镜显像刮除肿瘤组织,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充填病灶腔。术后行单肋石膏固定6周。在固定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儿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复发原因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对防止术后复发的措施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收治小儿长骨纤维异样增殖症44例,均经病理证实。该病术后复发率颇高,12例因复发而再次或多次手术,复发率达36%。其中胫骨为最常见的复发部位,占67%。结果:35例行刮降病灶植骨术,术后11例复发。其中胫骨13全,复发7例。对9例胫骨以前方破坏为主的病变,手术方法由刮除病灶植骨术改进为蝶形切除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病理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于继发于肿瘤性及瘤样病变的病理性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合并病灶刮除植骨治疗,其他病理性骨折患儿仅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有无丢失及病灶愈合情况;采用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及随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1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21.9个月,18例(包括术中医源性骨折1例)X线片均提示病理性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5个月。针道感染1例,无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疗效均为优秀,患儿家长满意度100%。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结合或者不结合病灶刮除植骨术可作为治疗儿童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股骨近端4例,胫骨中上段、距骨各1例,股骨远端干骺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同时存在1例。2例患者施行传统的手术方法,将整块硬化骨质及瘤巢一并切除,5例患者在C型臂引导下切除瘤巢,所有病例切除组织术后均送病理检查。结果 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病理报告均为骨样骨瘤,随访2月~8年余无1例复发。结论 骨样骨瘤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夜间疼痛为主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发现瘤巢,尤其是CT诊断价值最大;瘤巢的准确定位及彻底切除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C型臂引导下手术切除局部病灶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